
“在路上”摄影展 当66号公路遇上318国道
2013-04-29 10:07:43 李莹
马尔克斯曾说“地球是圆的,就像一个桔子一样”。在桔子一般的地球上,其实沿着哪一条路向前走,最终都会在曲面几何的框架中走回到原来的起点。贯穿美国的66号公路和横越中国的318国道就在曾翰和骆丹这两位摄影师的镜头下相遇了。
从凯鲁亚克“垮掉一代”到“逍遥骑士”彼得·方达,ROUTE66成了“自由之路”的标志。半个多世纪前,通往西海岸的66号公路上日渐繁忙喧嚣,无数怀揣“美国梦”的新移民正是沿着这一美国的高速公路向他们的梦想进发;半个世纪过去了,66号公路上的美国梦化成了斑驳破烂的古道和随处可见的废墟遗迹。2008年春天,从风雪交加的芝加哥到烈日骄阳的洛杉矶,曾翰用公路电影般的静止镜头来记录这条美国的“灵魂之路”。“在66号公路上,总是期盼能遇到和我们一样在路上的同路人,后来发现这条路上最多的是骑着哈雷等重型机车的逍遥骑士,就像60年代公路电影经典形象里彼得·方达一样特立独行。他们穿着复古骑士装,将马达开得轰鸣,列队蛇行于荒野间。”这是曾翰穿越66号公路时的见闻。后现代社会的今天,嬉皮士精神早已烟消云散,就像《逍遥骑士》电影里的台词“美国人是害怕真正自由的”,以物质消费为基础的社会早已将人异化成马尔库塞的“单向度人”。
2006年,另一位摄影师骆丹则选择318国道开始了他的路途。“上海,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人们戴着厚厚的盔甲在路上来去匆匆,如同置身于城市的沙漠。西藏这个连氧气都缺少的地方,却处处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久违了的温暖。很遗憾,这样的温暖也将随着物质的发展慢慢冷却下来。”从上海到西藏,一万八千公里,路过了无数景色与故事,骆丹却感到“自己走在回归的路上,满心期待地向前,实际上我根本错了,路的另外一头通往与现实同样糟糕的虚幻世界。在这条路上,盔甲人已经远远地跑在了我的前面,我开着我的破车无心追赶。”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冯原作为策展人解释了“在路上”摄影展的初衷:“在久远的过去,只有流浪者和朝圣者代替整个人类在路上受罚,其余的人,上路是为了回到路边的家园。然而,今天的摄影者,取代了过去的流浪者和朝圣者,成为行走在现实之路去传播心灵之路的主体。仅在路自体层面上,318国道是欧亚大陆上一条与经度线等同的连线,66号公路是美洲大地上一条与纬度线等同的连线,重要的是透过镜头的摄取,现实之路与心灵之路合二为一。因为有了这些在路上追逐光影的摄影者,时间在行走中再也不会忘记留下它的影子了。”
(责任编辑:何妍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