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13年汝瓷或可再创佳绩 天价因量少艺绝色美

2013-05-07 08:06:13 未知

  汝瓷因为其绝妙的色泽、独特艺术价值,深得帝王欢心,有“宋瓷之冠”的美誉。汝窑又与同期官窑(河南开封)、哥窑(浙江龙泉)、钧窑(河南禹县)、定窑(河北曲阳)合称“宋代五大名窑”,位居五大名窑之首。

  

  北宋 汝窑 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

  近期,艺术品产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收藏家等一线人士,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做了许多分析,是继续低迷,还是回暖,大家各执一词。曾经上升势头似乎无人可挡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在2012年却收缩近了近四分之一,着实引起了许多人的质疑和担忧,今年的走势一直被关注着。业内人士在分析今年艺术品市场的走势 时,再次提到了2012年以天价2.0786亿港元成交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认为这次拍卖在艺术品市场低迷期创造高记录,具有标杆性的意义。

  一位艺术品收藏的爱好者、中国周易风水策划研究院院长张宝志先生从艺术品爱好者的角度谈了谈他对艺术品市场的认识,和对汝瓷艺术品的了解。

  张宝志表示,要判断艺术品市场的走势,需要对往年的市场交易数据和相关政策以及行业内的现象有所了解,再结合当前的情况来做推测,近10年来艺术品市场 交易额上涨势头猛烈,增长的交易额集中在拍卖行业,艺术品实实在在的手把手交易虽有所增加,但远不及拍卖,可见艺术品拍卖对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增长起着关键 作用。近两年艺术品市场较之前有所衰退,也是在所难免,是迟早要发生的,因为艺术品拍卖行业崛起的太快,供求关系失衡了。业内现象方面,拍卖行业内出现了 越来越明显的造假、假拍乱象,打击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和信心,投资者不敢买了,交易额自然要下降。国家政策方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激发着艺术品市 场的发展,但整治市场乱象的相关政策不足够,买卖双方僵持的局面难以打破,阻碍了艺术品市的增长。

  张宝志对今年艺术品市场发展形势做出大胆预测,认为艺术品市场今年是一个不增不减的过度阶段。他还认为,艺术品市场经过几年的过渡期之后,随着供求关系的恢复,随着政策法规对市场乱象的打压,艺术品市场将趋近正常,随着投资者信心的恢复,交易额将会上涨。

  2012年,艺术品市场处于低迷期,但“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天价2.0786亿港元成交,对此,张宝志表示,真正的艺术品精品是有价值的,不会受到艺术品市场波动的影响。

  张宝志首先介绍汝窑的历史意义与当今价值的关系。他介绍道,汝窑堪称五大名窑之首,有“宋瓷之冠”美誉的汝瓷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被历代称颂。 北宋宋徽宗时开始在汝窑烧造官窑器皿,至北宋末年即止,因烧造时间短,传世器物很少。汝窑瓷器做工均极其精致,胎质细腻,多呈香灰色,釉色则有天蓝、天 青、粉青等。盘、洗、碗类制品大多裹足支烧,底部留有细小支钉痕,俗称“芝麻钉”。为了更形象的介绍汝窑瓷器的外观,张宝志先生从屋里拿出了一件他收藏的 汝窑瓷器,一边展示一边介绍。

  然后,张宝志对此次拍卖价格作了分析,他认为,“物以稀为贵”是自古以来的价值规律,艺术品中,不管是汝 瓷还是国画或是其它,只要是真实的稀有 之物,便价值连城,在艺术品市场繁荣的大背景下,拍卖出高价不足为奇,市场上下波动的低迷或回暖对真正的好东西的影响不大。2亿多港元成交“北宋汝窑天青 釉葵花洗”拍出如此高价,正是顺应了“物以稀为贵”的铁的规律,加之艺术品市场繁荣的大背景的影响,才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

  接着,张宝志先生对瓷器收藏和汝瓷收藏的注意点做了描述。他表示,古瓷器拍卖屡屡创下拍卖佳绩,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挺而走险去造假、卖假来获取利益,这种行为扰乱了市 场的同时,也迫使真伪鉴定的技术提升。现在科学技术高的鉴定方式有“无损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测试技术,较为传统的人文鉴定方式就是行业内专家鉴定,具体 到汝瓷的鉴定,最有权威性的要数赵青云、孙学海、叶文程、陈丽琼、雷从云、朱伯谦等几位专家。专家鉴定后,会给出“鉴赏证书”以兹证明。

  最后,张宝志先生以小见大,通过汝瓷拍卖展望了一下整个艺术品市场今后的发展。他表示,艺术品市场低迷期还有较多的交易亮点,可见整个市场依然是成长和壮大的势头,随后几年,市场的配套法规和设施逐渐健全,市场发展将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北宋汝窑葵花洗

  2.08亿的天价再次震撼了世界

  拍卖市场很难寻觅汝瓷踪影,距离2012年最近的一次汝瓷完整器的拍卖,已是20年前的事了。

  20年前的1992年12月,香港著名收藏家区百龄在纽约佳士得拍场上勇挫群雄,以154万美元的高价成功竞得一件直径为17.5厘米的汝窑小洗。

  这件洗的收藏传承有序,在民国初年为知名古董商卢芹斋收藏,后流入美国史蒂夫·姜肯三世家族,又几经辗转得以在佳士得拍卖。这只最终以154万美元竞得的汝瓷,创造了当年中国瓷器在世界范围内的最高价,震撼了整个世界。

  20年后的2012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举行“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上,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再现拍卖行。

  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是现今唯一存世之葵花六瓣形的盆洗,是英国著名的中国古陶瓷收藏家之一艾弗瑞·克拉克夫人的旧藏,上世纪70年代转入日本收藏。

  此 次拍卖估价仅为6000万至8000万港元。但由于现存汝瓷极为罕见,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一亮相,便引起现场激烈竞投,8位竞标者相持15分钟,拍卖 由第一口价4000万港元开始,经过34次叫价后,最终以2.0786亿港元的天价成交,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再次震撼了世界。

  

  北宋汝窑弦纹樽

  汝窑天价因量少 艺绝 色美

  汝窑因稀而贵,真品难得一见,可查证的不超过79件,迄今为止,历代墓葬中未见出土一件汝官窑瓷,窑址出土的几乎都是残件。

  79件传世作品中,只有几件存于私人藏家之手,迄今仅有5件经由拍卖售出,大多在博物馆静候观众。历代收藏家梦寐以求汝窑瓷器,汝州民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窑一件”的口碑也在收藏界中广为流传,足见汝窑瓷器之珍贵。

  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曾说,“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目前也只有全球顶级的博物馆,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二十余件,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十余件,其他博物馆很难能藏得到。

  汝瓷始于宋,也毁于宋。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由于长期兵灾战祸,前后20年间,汝窑尽费,汝瓷尽毁,技艺失传。天青釉炼制不易,虽历代民间窑场不断烧制,但是十窑九废,均未成功,技艺几近失传千年。

  中国从明宣德年间就开始仿制汝窑,到清雍、乾时期达到高峰,数量虽大,质量也不错,但却从未有仿到九成像者。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原会长冯先铭说:“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钧等窑难度大得多,因此传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

  近代真正对汝窑瓷器进行全方位仿制,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南汝州、宝丰都在仿制,但迄今为止,仿品依然很难乱真,无论是在造型、釉质还是制作工艺方面都仍存在一些缺憾,汝瓷因此也就成了千古绝唱。

  汝窑瓷器工艺考究,以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妙不可言。其釉色,青如明镜,绝美脱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仿佛说出来就沾惹了尘世俗气。与传说中绝世的柴瓷,同享“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盛誉。

  另外,汝瓷注重釉色的典雅,开片唯美,不讲究刻划装饰,个别器物仅仅装饰一道或几道弦纹。造型大多模仿古代青铜的样式烧造,古朴而端重,颜色纯而不腻,淡而不寡。有诗人曾作诗吟诵“千峰碧波翠色来”,恰如其分。

  汝瓷之美,一直深受帝王喜爱,几代帝王为她所倾倒。宋徽宗曾为他日夜牵挂,乾隆皇帝也曾为她亲笔题诗,汝瓷之美之珍贵可见一斑。

  

  北宋汝窑碗

  汝瓷冠绝于百瓷之上秘密在于烧制

  汝瓷胎质细润,色如象点燃过的香灰色。透过釉底处微微带些粉色,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青瓷,风格独特,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 汝窑的窑变也非同寻常。由于每件瓷坯在窑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受热程度各异,产生的“窑变”效果就不一样。在烧制成功的汝瓷釉面上往往开有细碎繁密的纹片, 宛如鱼鳞或冰裂状,备受人们的赞誉。可以说汝窑汝瓷无论工艺还是用料釉色都有着超乎寻常瓷器之处。那么汝瓷烧制秘密在哪里呢?

  烧制地

  北宋时间,北方烧制青瓷中心在汝州,当时(公元1102—1127年)汝州辖管郏县、龙兴县(现今宝丰县)、鲁山县、汝阳县(伊阳)、叶县、襄县等地。汝州四方烧制青瓷器的古窑遗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

  烧制地区有南北两大瓷区;北区从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区张公巷、文庙,大峪乡的东沟、陈家庄至黄窑到临汝镇的坡池;二是以北汝河南岸的严和店起沿 东南 方向延伸至罗圈、桃木沟和清凉寺、梁洼,直至段店,方圆300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窑炉。鼎盛时窑炉达到了300多处,影响扩及到内乡、宜阳、新安及黄河以北等地,是汝窑生产历史上的昌盛时期。

  汝州东北方烧制的是稍有花纹装饰的青瓷,釉色极润泽而带葱绿是早期的产品;南方烧制的,多有印花或刻花的装饰,隐隐浮现在透明的艾绿釉之下,但制作时代可能晚到南宋;市区出土的大多是汝窑新窑器,多为天青色汝官瓷。

  烧制原料

  汝瓷一片值千金,汝瓷贵比黄金的说法绝不是夸张说法,拍场上,只要有汝瓷基本都要过亿,汝瓷天价之密,很大的原因得益于汝瓷独特的烧制原料。

  汝瓷主产于汝州,汝州所辖临汝、宝丰、鲁山等地有着丰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树林,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黄长石、砂岩石、半坡土、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得天独厚的的高岭土、石英、煤炭等资源优势,为汝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是汝瓷赖以生存薪火相传的天然环境。

  北宋时期官府在汝州设窑场,其产品称之为“汝窑”。史书记载,产品主要供宫中御用,御拣退之件,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到北宋晚期,汝窑御用品烧制时以名贵的玛瑙入釉,以致汝窑瓷汁如堆脂,面若美玉,工艺愈加精湛,在当时的各个窑口,曾有“汝窑为魁”之称。

  烧制流程

  汝瓷的天价,不仅是因为有着得天独厚的原料,其非同寻常的烧制流程,特别是温度控制的工艺,是汝瓷区别于其他的瓷器的根本要素之一。

  汝瓷一般要经过,采石→ 捡石→ 洗石→ 粉碎→ 过滤→ 炼泥→ 手工拉坯(模具灌浆成型坯)→ 晾坯→ 修坯→ 雕刻→ 素烧(600——800度)→上釉(玛瑙釉)→上釉坯精修→阴干→装匣钵 →高温氧化还原火烧成(1000——1400度)等几十道严密的工序。其中温度的掌握极其重要,天青汝瓷是在重还原气氛中和高温条件下烧成的,粉青汝瓷是 在中等还原气氛中和稍低温度条件下烧成的,豆绿汝瓷在轻还原气氛中和低温度条件下烧成的,温度不同,汝瓷颜色不一,其品质和价值也就差之千万。

  

  北宋汝窑莲花碗

  汝窑真品难现仿品屡现中小拍卖场

  汝瓷 造型古朴大方,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汝瓷艺术水平高,存世量少,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连汝瓷瓷片,都成为广大瓷器爱好者争相追逐的对象。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人争藏汝瓷,但又因为缺乏必要的鉴别知识而被骗。

  由于汝窑瓷器流传途径单一,而出土器不可上拍且多为残器,因此,汝窑器在拍卖场上难得一见。从目前的拍卖资料上看,到目前为止,苏富比、佳士得两大国际拍卖巨头还没有汝窑重器上拍。仅几家顶级博物馆才能看得到,私人珍藏的少之又少,且没人转手。

  汝 瓷真品虽然一直难现,但是汝瓷在拍卖市场却从不缺席,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型拍卖公司中时常出现,偶尔就会掀起一些波澜。其实这些拍卖公司,大多是将汝州临汝 窑的器物当作汝窑器上拍,通过各种造假和仿古手段做旧,从而混淆视听,牟取暴利。还有一些拍卖公司甚至拿新仿汝窑器直接放入拍卖场中进行拍卖,而且估价 较高,此类拍品往往伴随着炒作出现,许多不明真相的藏家被骗。

(责任编辑:刘元)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