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假山石”总论
2008-05-13 13:51:48 展望
中国人在建造园林中,用真山石来堆积假山,因此,人们习惯称这些用来建造园林的石头为假山石。 堆积假山以使主人联想真山,既:自然。 现在让我们做个游戏,用不锈钢板拓印假山石然后抛成镜面,就象在计算机上使一个物体一瞬间变成另一种材料。结果,出现了一种真正的假石头,金属的,闪亮的,梦幻般的---假“假山石”揭示某种真实,是我们今天现实中不容回避的事实——对物质的崇拜。 不锈钢假山石在满足当代人传统文化情结的同时,也满足了人的物欲:工业的发展使人类研制出能够大量生产的、耐久的、又可以永保光亮的物质材料,使生命的高贵和想象在这些物质中得以延续——这就是不锈钢。抛光后的不锈钢正是以看似贵重、实则普通的材料属性,满足了人们的这种要求。而复制自然山石则体现了人类回归自然的本性:最终回到泥土和石头中去,使精神得到慰籍。这样,超然的冥想融化在美妙的人造物质世界中,可谓即传统又现代。也许这正是两种文明或地球上东西方两个世界并存的理由;更是作为个体的人所具有的回归自然与追求物欲的矛盾体现。 不锈钢之所以得到人们的青睐甚至滥用,还因为它所具有的不确定的色彩和适应性,可以追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不锈钢变成自然石头的形状之后,那些不确定的起伏则扭曲了所有映在上面的光线和图象, 支解和毁灭的潜在欲望在迷幻的镜像中得以释放,新的希望不断的由此而产生。 总之, 它给人们带来奇妙的物质感以及过去与未来一体,自然、变化、毁灭及永恒的幻象。 制造假山石的起因 西方近代中工业的发展是在系统中(城市、建筑、生活起居、文化、艺术,管理体制)形成的,可是我们的工业化发展是生硬的把其中的某一项一夜之间摆到人们面前,但别的却还没跟上,比如说环境艺术装饰。过去我们的建筑园林景观是有系统的,亭台楼阁配假山。而今天,当金属加玻璃的建筑突然改变了我们的环境的时候,我们仍然以假山相陪,这无异于大刀配火箭。我认为,明确的、直接的、彻底的中西结合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把传统的假山复制成不锈钢材料是既现代又传统的唯一捷径。而且,我们也不必追随别人的历史,我们犯不着研究和分析如何才能创造出接近自然的造型,我们只需直接到自然当中去选择。我们不需所谓创造,我们只需制造。自然中的造型代表了世界的根本,每一个决不重复的造型又见证了组成这世界的每一个体的唯一性。 90年我第一次使用不锈钢制作了大型雕塑,学会了驾御这种材料。但怎样使用才能终止无休止的滥用?我用不锈钢复制了它的母体——石头(金属是从石头里提炼出的),把事物的两极终于连在了一起。 六年前的某一天,我的朋友来我家做客,我把她撕下的巧克力锡纸揉成团儿,摆成假太湖石,去参加一个“后现代”建筑——北京西客站的广场雕塑招标,所以“后现代”,是因为那些评委的环境艺术标准是被西方国家改造过的,而我们的不伦不类的现代建筑又只符合社会学标准。这就是我决定开始复制假山石的原因。 假山石——制造过程(选用) 1、选石: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石头,要求石头质地坚硬。如果形状非常好但质地不够坚硬的中小石头,可先翻制成铸铁石头,但要求壁厚,最好达到1厘米。 2、下料:在石头上按面的方向划分许多不同小块,裁成纸片,再依纸样剪不锈钢板。 3、敲拓:把小块板材放在石头上裁好的相应位置,用木锤或铁锤直接在钢板上用力敲拓,就象在碑上拓字,直到拓出石头的基本起伏和纹理。 4、焊接:分点焊和满焊,先把敲完的小块放回到石头上,与相临的小块点焊上,以此类推,直到完全点焊成壳。再把点焊的所有部位全部焊死,要求打磨之后不能有小孔,但只能来回补焊三次。次数多钢板会变质。 5、打磨:分粗磨和细磨,要由粗到细至少三、四遍以上,最后达到全部用最细的磨轮磨过。 6、抛光:用布抛光轮加蜡进行整体抛光,直至达到镜面效果。 假山石理念 今日的京城,已到处是工业时代的特征,但传统的“假山石”依然伴随其间。假山,做为一种庭园陈设,其本来意义是通过这些小块的天然石满足人们对回归大自然的假想要求。然而这一传统的理想观正因为其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愈来愈显得不合时宜,因此我选用了一种人造的镜面不锈钢材料,利用其晶亮浮华的假性外貌特征,对天然的假山石进行复制和改造,期盼能取而代之并权且充当提供新梦想的媒介。 不锈钢假山石具有如下特点: 1、不锈钢材料经抛光后具有永不生锈的特点,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物质的理想化要求。 2、抛光后的不锈钢可以反射周围环境的色彩,基本可以做到自身没有固定的颜色,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抛光后的镜面不锈钢板呈现出天然石头肌理和造型的变化,从而使反射上的任何事物都会变得扭曲和破碎。其功能在于可以使人产生种种幻想和新的希望。 4、与金银相比,不锈钢算是相当便宜的材料,但由于它少许含金,显得晶亮而又华贵,在这一点上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5、 不锈钢板制造的石头体轻(大约与原石头比重是1:30,而纯钛板的比重又是不锈钢的大约1/3重)。如果加以密封,还可以浮在水上自由漂浮。由此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随波逐流”。 总之,最重要的一点,它与环境变得更为协调了,而且再也不会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了。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英楠)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