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世界的转换:2012全球博物馆参观人数调查

2013-05-21 16:01:43 朱洁树 编译

  《金融时报》撰稿人格里希尔达·穆雷·布朗(Griselda Murray Brown)援引了《艺术新闻》最新发布的2012年世界博物馆参观人数统计,发现全世界的博物馆、画廊都处在空前繁忙的状态。其中上海博物馆去年凭借194万多人的年参观人数位列全球最受欢迎博物馆的第19位。

上海博物馆2012年吸引了194万的参观人数

  1986年有一部美国喜剧片叫做《春天不是读书天》,剧中逃课大王菲利斯和几个朋友闲逛到芝加哥艺术学院。当时正是学生上课时间,波洛克、毕加索、亨利·摩尔、莫奈、莫迪里阿尼等艺术家的作品陈列在空荡荡的展厅里。镜头的结尾,其中一个孩子被乔治·修拉的点彩作品《大碗岛夏日的星期天午后》所吸引,他越来越投入地凝视着图像正中的小女孩,直到最后满眼都是彩色的点点。这种在博物馆中高度私人化的空灵体验对今天的艺术爱好者来说可谓日渐生疏。

  日本巴西人潮汹涌

  《艺术新闻》所作的这一年度统计始自1996年,当时一场临时展览每日参观者达到3000人次就能进入Top10。去年,排入Top20的展览每天都有近6000人次的观众。2012年的数字,是在500家机构的1800场次展览的基础上统计得出的,东京都博物馆的 “荷兰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杰作展”拔得头筹。在两个半月的展期内,这些包括维梅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在内的古代杰作一共吸引参观者75万多人次,平均每天10573人次。

  实际上,全世界参观人数最多的三场古代杰作展都出自日本。日本博物馆展览在过去的20年中一直雄踞榜单前列。2008年的调查中,在奈良举办的8世纪珍宝展以参观者每日1.8万人次遥遥领先。

  该调查以博物馆临展的年参观人次和日参观人次为序排名,也以时代和画派划分。它描绘了一幅全球艺术界蓬勃发展的复杂画图。人群涌入圣彼得堡的冬宫参观19世纪意大利绘画展(2012年最受欢迎展览第三名),涌入巴西银行文化中心观看英国画家安东尼·格姆雷(Anthony Gormly)的静物人像展(第七名)。巴西的一场印度艺术展日参观人数排名第11,超过了任何在纽约举办的展览。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皇家艺术学院举办的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展,因主要为描绘英国风景的作品成为伦敦最受欢迎的展览(第五名),而巴黎最受欢迎的展览则是巴黎大皇宫举办的法国概念派艺术家丹尼尔· 布伦(Daniel Buren)展(第十名)。榜单排名第二的展览同样是本地口味:在里约热内卢巴西银行中心举办一场关于亚马孙的视觉历史展吸引了日均8000人次的观众。

  直到2000年代的中期,英国和欧洲以外的国家还很少在这种年度统计中出现。而到了2012年,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和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已经被东京都美术馆和巴西银行文化中心挤出榜单前10名。巴西银行文化中心在2011年的调查中以荷兰艺术大师埃舍尔展每日近10000人次参观者的成绩居于榜首。在去年的榜单上,里约热内卢排名前20的展览超过了伦敦。

  对当代艺术兴趣渐长

  但是,在潮流和反潮流之间,更大的主题浮现出来。印象派和古典大师的展览一直统治着这些调查排行,但档案艺术已经开始显示出日益增长的吸引力,与其在拍卖市场的红火成正比。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的巨大雕塑利维坦,2011年在巴黎大皇宫展出时受到热捧,其参观人数与当年在同一地点举办的莫奈展不相上下。

  去年,现当代艺术在伦敦、巴黎和纽约都异常火爆,霍克尼、德库宁、布伦在三地分别大放异彩。摄影展往往在美国比别处更受欢迎:世界排名前十的摄影展中有七个分别在纽约现代美术馆、古根海姆美术馆、洛杉矶盖蒂中心和华盛顿的伦威克画廊举办。

  人们对于当代艺术的兴趣渐长,这种趋势既反映在临时展览的参观人数中,也反映在博物馆的受欢迎程度中: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参观人次530万)超过英国国家美术馆(510万),成为世界上第四受欢迎的博物馆,同样,纽约的十大最受欢迎展览中的七个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

  有分析家指出,考虑到现当代艺术和摄影展览在西方较受欢迎、传统艺术在亚洲较为流行,所以新艺术的观众大部分都是西方人。但事实并非如此。日本就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例证,尽管其观众更中意古典大师。早在1940年代,大规模的西方艺术展就已经开始在日本日益升温。杰克逊·波洛克的作品1951年就与日本观众见面了。1920年代,日本收藏家就已经开始收藏印象派的作品。东京森美术馆的创办人和馆长大卫·艾略特(David Elliott)说:西方大概没有什么东西是在东京见不到的了。

  不过日本的博物馆现在正致力于宣传本土的当代艺术。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亚洲艺术高级策展人亚历山德拉·门罗(Alexandra Munroe)举了一场优秀的展览为例,东京国家艺术中心去年夏天举办了日本早年的先锋艺术流派具体派(Gutai)的展览。“20年前,这样的展览非常少。现在它已广为人所接受,并成为展览规划的一部分。”她说。

  艺术专家看好中国

  《艺术新闻》的调查中关于巴西的部分反映了正在蓬勃成长的中产阶级,以及随经济增长而来的博物馆建设浪潮和媒体对艺术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尽管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和巴西利亚的免费展览参观人数足够吸引眼球,在巴西其他地区,却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巴西统计机构的数据表明,去年百分之九十三的巴西人从未参观过艺术展览。而据英国政府的统计,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有超过半数的英国人参观过博物馆或画廊。

  谈及未来哪个国家将在这项博物馆调查中独领风骚,《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和《艺术新闻》的资深编辑乔治娜·亚当(Georgina Adam)看好中国,2011年中国建造了将近400家博物馆,其中私人或企业建造的越来越多。

  这股潮流势必带来参观者的迅猛增长——在2012年,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两场中国艺术展进入了榜单的Top20,他们分别是“金玉华年——陕西韩城出土周代芮国文物珍品展” 和“南宗正脉——上海博物馆藏娄东画派艺术展”,另外“竹镂文心——竹刻艺术特展”也排在榜单的第26位。去年恰逢上海博物馆建馆60周年,借着这三大展览收获的热潮,上海博物馆也以194.482万的年参观人次位列全球最受欢迎博物馆的第19位。由于统计方式问题,在2013年闭幕的其余展览(如上海博物馆的“美国藏宋元绘画”)有望在明年的榜单中出现。去年10月1日,中华艺术宫开馆,展期较短的“来自世界的问候”展览也同样赶上了去年的榜单,该展览的日均观众数量为4648人,在全球展览中排位第36。

  在中国,同样登上最受欢迎博物馆榜单的还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第54位)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第92位),而北京故宫博物院似乎被视为“旅游景点”而被排除在名单之外。

  亚当对印度并不看好。虽然印度经济持续增长,但那里“公立博物馆非常少”。提到阿布扎比的萨迪亚特岛,卢浮宫和古根海姆的分馆将于2015年和2017年开放,她说:“我不认为观众人数会赶超巴黎卢浮宫,因为去那里并不是很方便。”

  博物馆品牌效应凸显

  如果从国际品位的角度来看,榜单上参观者最多的博物馆仍然以欧美为主导。很少有人去法国首都却不去看卢浮宫——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博物馆,2012年有970万参观者。随着旅游者地图的转换,欧洲和美国以外的博物馆也将必然迎来更多的参观者,一位策展人称之为“国际品牌认证”。

  将博物馆看作“品牌”并非受到广泛认可。“大博物馆越来越像超级市场,”策展人艾略特表示,“包装和推广愈发重要,内容和质量反而退居其次了。”

  在英国,过去10年中开始实行免费入场制度的公立博物馆,其观众增长了150%。而那些始终免费的博物馆,比如英国国立美术馆和泰特美术馆,其观众增长了21%。

  这得感谢1994年以来的国家彩票基金,英国经历了艺术史学家所称“过去100年最大的博物馆建设潮”。现代博物馆既是教育工具,也是社交空间——它们拥有商店、剧院和咖啡厅。V&A博物馆的广告词曾经引起争议:“一个咖啡馆,附设一个相当好的博物馆”。

  人流的增长也带来其他问题。2010年泰特现代美术馆举办的“高更大展”吸引到大量观众,过于拥挤使得馆内怨声载道。次年,英国国家画廊在“达·芬奇大展”时实施了限流,结果观众的怒气从博物馆内转移到了特拉法加尔广场,观众得经历数小时的排队,而馆内依然拥挤不已。

  布朗总结说,公共艺术机构吸引到新的参观者的同时,也必须做到艺术品位上的平衡:如果不能紧跟观众不断更迭的欲望和兴趣,可能会受到孤立;但如果忽视自身作为文化和品位引领者的角色,也可能沦为“没有附设博物馆的咖啡店”。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