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奢侈品系列之 艺术奢侈品的春夏攻势

2013-08-05 22:52:41 彭菲

2013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之非凡艺术展

  “艺术是马爹利的DNA。马爹利(MARTELL)的名字中就有艺术。”马爹利全球传讯总监孟尼亚告诉记者。今年6月,这个法国著名的干邑品牌已携“非凡艺术人物奖”迈过第十个年头。张晓刚、周春芽、曾梵志等国内艺术界的领军人物都曾走上这条艺术“红地毯”。

  同月,18年前与德国古根海姆基金会合作的HUGO BOSS集团,宣布与上海外滩美术馆“牵手“成功,成立首个品牌冠名的亚洲艺术大奖。“与古根海姆合作,让我们了解美国等地的艺术家;另外,我们赞助Art Basel,因而在欧洲艺术圈占有一席之位;现在,终于轮到亚洲了。”HUGO BOSS集团亚太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李修哲对雅昌艺术网说。

  显然,这个夏天,艺术与时尚不再相互试探,它们联手推出一场场跨界大戏。

积木狂想季

《积木狂想季》现场

  爱上艺术的时尚展

  内森·萨瓦亚是一位职业艺术家,他所有的作品均由乐高积木拼接而成。7月,他将《积木狂想季》首次带入中国观众的面前。在他看来,反复把一块积木上的凸粒嵌入另一块相应的槽口处,并不单调乏味。“想要还原实物的真实性,就得观察它每一处的骨节和构架。通常,实物的线条很柔和,但积木却有棱有角。因此,从1300多种不同形状的积木中,选择最合适的那一款,变得很重要。”内森告诉雅昌艺术网。

  除了令人讶异的真实性,展出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样引得关注。以《自我》为例,这座模拟男士身形的作品,穿着一身笔挺的灰色套装,面无表情。惊秫的是,一只血色的头颅穿过身体,直接裸露在外,面部狰狞。内森认为该作品是过去的自己:律师的生活节奏严谨有序,却束缚他向往自由的神经。这位5岁开始摆弄乐高积木、最终放弃高薪职位的玩家说道:“乐高的艺术内涵,在于它无限的延展性。孩子从我的作品中挖掘出好奇心,他们想知道(作品)是怎么拼的;成人则会根据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与我的思维碰撞出共鸣。”

  如果说,《积木狂想季》实现了艺术家对乐高积木的个人情怀,那么由品牌主办的艺术展,背后牵扯的商业目的将更为直观。

  腕表品牌雅克德罗是其中一例。它隶属于斯沃琪集团,品牌创立至今已逾两个世纪,但目前在京沪仅设两家门店,异常低调。今年6月,雅克德罗的典藏展在上海和平饭店举办,规模很小,但藏品精妙。“中国买家还不够了解雅克德罗,小型展能够比较集中地为VIP客户扫清‘盲区’。”《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博士认为,本土化尚未成熟的奢侈品牌,第一要务是扩展核心客户群。“我们曾做调查,一位中国富豪戴一款新表时,如果周围有三位朋友不认识它的品牌,他将大大降低对这款腕表的期待,甚至之后不考虑购买。”周婷解释。

  相比之下,路易威登的“奇幻动物园”皮具展声势浩大得多。7月,一个临时搭建的动物博物馆里设于上海国金中心。皮箱、包包、钥匙扣、腰带……路易威登所售卖的一切产品,经英国的装置艺术家Billie Achilleos之手,俨然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变色龙、蟋蟀、海狸和犰狳的特性,转化成为皮具营销的四大卖点:自我、聆听、收纳和柔和触感。

  “对于本土化很成熟的品牌来说,他们面对的压力是让人保持‘新鲜感’。另外,这类品牌的产品线丰富,通过一个展览,告诉观众,穿品牌就认可了该品牌所呈现的生活方式,是品牌的主要的办展理念。”周婷说。

展<!--打断-->望 我的宇宙 尤伦斯

望《我的宇宙》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

  艺术跨界的根本需求

  品牌与艺术的双赢合作,主要源于双方的利益需求:艺术能够增加品牌的文化价值,后者给予艺术家财力支持。

  2011年,艺术家展望完成了他最具野心的作品《我的宇宙-初始》,该影像作品首次展出于路易威登《时空之旅》上。“品牌有足够的资金,这是艺术家需要的。”他直言,“况且,品牌保留了作品的原貌,这是我看重的。”他在山东费县爆破一块巨石,并且将几毫秒运动过程,慢速剪辑至3分钟左右的视频,观众可通过六个平面观赏每一块碎石的轨迹。

  展望认为,品牌与艺术的跨界,从保留艺术学术性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品牌赞助艺术项目,其中包含成立冠名的艺术奖项、投资艺术博览会或单个展览。这类合作上,品牌纯粹是艺术家的伯乐,它不会干涉艺术家的作品。另一种完全以商业目的为导向,艺术家为品牌设计限量的产品,以拉动产品价格。“这时,艺术家只需交一份品牌满意的答卷,和艺术本身已没有多大关联。”他依然直言快语。

  近年来频繁举办的品牌展,是品牌提升自身艺术形象的策略之一。卡地亚、梵克雅宝、宝格丽等配饰品牌先后在华展出,均取得喜人的成绩。“珠宝类品牌的藏品,其复杂的工艺本身具有艺术性,而且百年的时间积淀,让整个展区内容易于划分,非常饱满。”周婷告诉记者。观潮网创始人叶琪峥则认为,一个成功的品牌展,有三个因素:合适的办展时间、生动的展览内容以及场地选择与布置。他在《品牌展,想叫好很难!》中提到,“2004年卡地亚首次在上海博物馆展出时,很多人见媒体报道去看展,看完后也不知道卡地亚是卖珠宝的。”他认为,之前国家博物馆展出宝格丽后引发不少争议,导致举牌展览的场所很少。

  “按照展出内容来看,品牌展有三种形态。一是纯粹支持艺术,品牌挂名。二是展出珍藏系列,同时联合几位艺术家做相关作品,之前迪奥在尤伦斯的展览、奥迪‘心动上海’都是这种操作模式。三是纯粹吸引VIP购买限量款的小型展览,它一般不对外开放。”周婷告诉雅昌艺术网。她认为,品牌极力撮合艺术,投资办展能够挖掘品牌价值之外,也同样存在着风险。“每个展览投资不菲,但展期最多保留一、两个月。因此想要辐射品牌的艺术性,不是一蹴而就。况且,展览的准备期间存在很多协调问题,比如场地。”她与叶琪峥持相似观点,“有个著名奢牌原先打算做展览,邀请函已发到我这边,可临时又取消。”

  是否平衡的合作关系

  从建立一个跨界项目开始,艺术家与品牌的筹码就架在一只天平上,理想主义者总希望它能维持平衡状态,实则很难。HUGO BOSS集团曾指出,不监督、不参与任何冠名奖项的评选,以保艺术的学术性与纯粹。这给了不少艺术家鼓励与希望,他们有自己的傲骨,不愿过分参与商业合作。“事实上,有些艺术家,做了跨界的设计,但事后还是各做各的,不太联系。”展望说到。

  另一方面,品牌携手艺术家的成功范例已不胜枚举。村上隆为路易威登设计的樱花系列手袋被疯抢一空;薇薇安·韦斯特伍德把野兽派代表画家马蒂斯的作品印刻在服装上;卡尔·拉格斐将《春之祭》剪辑在秀场音乐里,以向斯特拉文斯基致敬。

  不少艺术家也愿意放下“身段”,选择合适的商业项目。今春,叶永青将鸟类的涂鸦作品绘制在山本耀司的服装与包款上。面对这一合作,他说:“山本耀司的设计有点流浪范儿,和我的作品一样,是有点游离于社会之外的。”他认为一场成功的跨界,能摆脱架上绘画的方式,让更多观众看到自己的作品。

  在他看来,艺术家和品牌之间的博弈,并不复杂。但奢侈品财团投资艺术的原因却不那么简单。他说:“国内民营企业投资艺术,大多比较纯粹,完成企业家个人的人文情怀。国外则不然。有些家族企业的子嗣无法继承遗产,需要用其他的方式继承父辈的财富,其资金流向多往艺术、文化、慈善这块走。”他认为,西方有个别机制导致继承制约,而这种限制也给予艺术家生存的空间。

(责任编辑:彭菲)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