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陈逸飞作品真正价值有多高?都是小哑巴助手代笔?

2014-02-28 14:02:59 未知

  对一位艺术家的艺术价值的否定,大概是对艺术家最大的伤害,陈逸飞已经去世9年,他在中国艺术市场的地位毋庸置疑,但是对于他作品的艺术价值,艺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原因之一是争论他的画到底是工艺画、商业作品,还是艺术作品?另一点是关于他那位小哑巴助手的“代笔”传闻。在此我们先暂放有关工艺画和艺术品的争论,单来看看“代笔”是怎么回事。“代笔”是从古至今的很多艺术家都用过的工作方式,而陈逸飞的“代笔”如何惹起了争议呢?

  (文章内容部分摘录自艺术战争《陈逸飞油画是哑巴助手代画的》,新民晚报《陈逸飞的是是非非》)

  2012年,万达艺术收藏负责人郭庆祥爆料,陈逸飞一直有一个小哑巴代笔:

  郭庆祥:代笔作品缺乏独立思想

  “我与画家陈逸飞上世纪90年代就相识,但我并不认为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绘画艺术家。首先是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含金量不高,模拟性的写实技巧也是人家的东西,没有自身的独立思想;其次就是我亲眼所见在他绘画过程中使用“代笔”,让我更加确定他的创作和艺术没有关系。有次我有事去他的工作室,他有一张画才刚刚勾好线条,内容是三个女人和两个鸟笼。因为第二天他要去美国半个月,我们约定半个月后再在其画室见面。半月后我们见面,我惊奇地发现,那张油画已画完并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原来画室有个哑巴帮他完成了全部的“创作”。还有一位很知名的某画家,也是长期使用“代笔”应付市场,现在由于利益分配不均,双方为此争吵不休。”

  “无论是吴道子,还是鲁本斯,他们这种“代笔”行为是他们在阳光底下的团队合作方式,是经得起道德考验的,是有底线的,与那些具有欺骗性的“代笔”行为是有明确界限的。”

  “当今的艺术品市场,在利益的驱动下有许多由他人“代笔”的作品混入其中,这些真真假假的作品在市场上铺天盖地,也就容易被一些不法商人伺机利用和价格炒作。这些被人“代笔”作出的画,我认为就是商业欺诈。”

  除此之外,也网友爆料某年上海艺博会SML展位画家俞中保就是陈逸飞的代画工,俞中保和陈逸飞画法接近,陈逸飞工作室代画工约30人,代画工负责人朱璜,江西九江人。

  不过也有人对此持保留态度,新民晚报艺术评论版主编林明杰曾发文澄清,认为陈逸飞的代笔无损他的艺术价值:

  林明杰:都是独自完成的

  我无数次看过他画画,没有看到谁为他代笔。除了有一次我看到“小哑巴”帮他描摹仕女袖口的花纹。由于当时他刚开始做逸飞服装,极忙,而画廊订的画也到快到年底要交了。“实在来不及了。”在一幅基本已完成的仕女画上,袖口有一圈花纹,他画了个样子,就让“小哑巴”完成重复的其他几个,最后他还都进行了润色。

  除了这一次外,我所看到他画油画、水彩画、瓷器等,都是独自完成的。他画画很快。他很得意自己这个本事,“别人以为这么精细的画会花很长时间,我其实很快搞定。”

  当然,从逻辑上这也不排除我走了以后他立马把代笔叫过来。但要这样长时期瞒着我,他也挺累的。

  至于现在传闻最多的“小哑巴”,他是因为陈逸飞恩师孟光临终托付陈逸飞关照,于是陈就让他来做助手,同时教他画画。后来他还曾有几次给我看“小哑巴”与他笔谈的纸条。好像那时“小哑巴”才20岁左右。

  懂绘画鉴定的都明白,笔性是有“年龄”的。陈逸飞自幼在绘画技术上就有天赋,经过数十年历练,岂是这么容易“代笔”,何况是年岁相差甚巨者。尤其他晚期的作品,雄浑放达,笔意显著,追求“壮”的意境,更难代笔。鉴定其作品并不太难。曾有一次,媒体报道某拍卖行出现陈逸飞伪作。我去看了,虽然从未见过该画,但很肯定是真迹。后来出现的证据也证明了我的看法。

  结语:对于陈逸飞的“代笔之争”,有位网友说的尚算中肯,历代中西方艺术大师多有代笔现象,陈逸飞不是庸才亦不是大师,其自觉多元文化艺术商业化运作模式具有前期中国国际化路线的明显特征和代表性,具有历史贡献。因其绘画古典写实风格代笔是否影响其作品艺术质量和市场价值,有待时间和鉴赏收藏考。

(责任编辑:王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