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国“特大砖”为何后世难以烧制?
2014-04-21 09:05:07 梁志钦
铺地砖是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材料,最早烧制砖瓦出现于西周中晚期,春秋战国时期在大型建筑中以薄砖铺地。秦汉时期,砖瓦烧制工艺、生产规模、品种、装饰花纹均取得了显著成就,人们逐渐以“秦砖汉瓦”来称赞这一时期建筑的辉煌。在南越王宫博物馆里,不但能体会到南越国“砖”的独特,更能领略岭南最早的美术字——“万岁”瓦当的魅力。
【方砖】
罕见大型方砖为何正面多孔? 当代专家仿烧多次均未成功
1996年在南越国宫苑遗址的“蕃池”西侧发掘时,位于南越国一号宫殿东部外的食水井附近,出现了大量的砖、石、瓦、焦木等遗物。其中的大方砖基本完整,灰白色,体型大而且厚重。经过测量,砖的边长接近95厘米,厚约16厘米,重达150公斤。南越王宫博物馆现场解说人员介绍,发现的时候,这块砖已经跟原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根据推测,这么大的砖多数是用来铺地,“多用于花园等室外的地面”。
记者在南越王宫博物馆现场看到,砖的正面戳有多个大小相同的等距离的圆锥形孔洞,而反面同样戳有多个等距离的圆锥形孔洞,但孔洞直径显然要比正面的大,而且孔洞互相并不连通。
南越王宫博物馆考古陈列部的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特大方砖一般采用木或竹制工具戳打孔洞,孔洞形状一般都是圆锥形的。
制作烧制这种砖,所需要的温度都非常高,均达到1000摄氏度以上,因此,这些孔的主要作用在于烧制过程可使砖块均匀受热。要彻底烧透体量如此之大的砖难度较高,戳了这些洞,能降低砖在烧制过程变形和爆裂的风险,“后来我们的一些专家也烧了多块比这块稍微小一点的砖,但是最后都没有烧制成功,要不是爆裂,就是没有烧透。所以,说明要烧制这样的砖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现场解说人员说。
记者在博物馆现场看到,大部分展示的已出土的砖,尺寸都比较大,据悉,这样的情况在中原地区比较少见,而且,还有一个地方值得注意的是,出土的这些大砖中,还发现有一些砖的用途相对单一,例如“转角包壁砖”,这种砖只能用在某个转角的位置,而且这种“定制式”的砖,在同时代的中原地区也很少见。
【瓦当】
为何“万岁”字样有多种写法?
或为满足王宫内大小不等宫殿需求
在南越国宫苑遗址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在汉军纵火烧毁南越国宫殿的地层中找到一些“万岁”瓦当,这些“万岁”瓦当是区别于日常生活出现在建筑材料上的文字,以其美观引人注意。
现场解说人员介绍,“当时出土的有几百件瓦当,文字的写法有多种,这些文字经过研究发现,应该是原先刻好的模子,然后戳印上去的。可以看出,这些文字应该是从小篆向隶书转换的阶段”。
据资料显示,南越国时期“万岁”的文字和瓦当制作方法,大致可以看到两种变化。第一种“萬歲”字书法呈篆体,“草”部为“山山”字结构,“禺”部上下相连。“歲”字上下部分开,“萬歲”二字收笔时尾部相对应。第二种“萬歲”字法呈叠篆体,字体笔画卷曲叠转,笔画增多,“萬歲”二字最后收笔尾部对应卷曲。
那么,为什么同样的“万岁”字样,会有这么多种写法呢?南越王宫博物馆考古陈列部的研究人员认为,随着南越国的历史进程,最初由少数工匠设计的“万岁”字样,受到制作工匠的不同、模具的老化翻新和窑厂的变迁、汉字的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了一定改变。也有另一说法则是“‘万岁’文字有正体、变体、反文,文字变化有数十种形式,表明南越王宫内有大小不等的宫殿、廊道、门阙,在建筑的外檐有统一的外表装饰,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和美感活力”。
记者在博物馆现场看到,一些“万岁”瓦当表面或残留有朱砂痕迹,或在瓦片上施较薄的青釉。现场解说人员介绍,“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用在建筑上最早带釉成分的瓦,这个成分跟传统的铅钡釉的成分不太一样,却跟西方的钠钾釉的成分比较接近,因此,可以推测这也许是早期与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
具有鸟虫书笔韵
“萬歲”是岭南最早美术字
秦汉瓦当纹饰图案是一个多彩的时代,春秋战国以来剪影形式瓦当的图案已经无法代表汉代丰富的社会生活,汉代文字瓦当大量出现,可以直观地表达人们寄托于建筑的吉语思想和美好生活愿望。从中原到边境各地的统计来看,文字瓦当多数以四字来表现,其次还有三字、二字和单字,最多则达十二字。文字中含有长寿寓意的有“千秋万岁”“长乐万岁”“常乐万岁”“万岁未央”“富贵万岁”“万岁熹”“万岁”等,其中汉景帝时的“千秋万岁”最早,使用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是吉语文字瓦当中数量最多的一种。
南越国“万岁”瓦当的文字形式与中原具有相同性,应该是“千秋万岁”的省称。南越国初创时期继承了秦代建筑风格,以后紧跟汉代,云箭纹瓦当纹饰保留了秦汉之际的朴实风格,略晚的“万岁”瓦当纹饰则表现出异彩纷呈的特色。南越国都城是当时岭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宫殿的建筑类型多样,不少建筑规模大、等级高,考古发掘出土的“万岁”瓦当主要集中于南越国都城,代表了南越国时期瓦当艺术的最高水平。汉四字瓦当是以双线“十”字界格划分四象限的中轴对称结构,字体统一、大小相等,呈现出等量对称的装饰美。南越国“万岁”瓦当的文字款式清晰醒目,以中轴线为支撑点采用左右配置相同的形式表现了文字美。
岭南地区的百越族是没有自己文字的松散部落,在春秋时吴越的兵器上镌刻一种“鸟虫文”,其特征是字首鸟形,书体叠转弯曲。南越国“万岁”文字书写时笔划转折,具有鸟虫书的笔韵,反映出岭南地区的文字风格。南越国“万岁”文字布局巧妙、疏密得当,书写笔划使用了增笔手法,横竖撇捺表现出曲折变化的效果。“万岁”圆润的装饰体现了文字的和谐有序,富有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字体的古朴端庄融入到圆形瓦当的艺术创作之中,因此被誉为“岭南最早美术字”。
(责任编辑:何妍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高孝午作品被盗版至110多国 首次发起全球维权
雅昌指数 | 月度(2025年7月)策展人影响力榜单
对话 | “道法自然” 范一夫山水中的破界与归真
张瀚文:以物质媒介具象化精神世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