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雄浑古朴 凝炼俊逸”刘炳森隶书作品赏析之二

2014-06-30 14:16:44 纪怀昌 

  刘炳森,字树盦,号海村(1937~2005年),祖籍天津武清人,少年时期就喜爱书法,18岁受教于启蒙老师崔介甫先生门下。大学时期及参加工作后,又得到了著名书法家何二水、郑诵先等前辈的热心指教。

  他学书从魏碑、唐碑入手,曾对《多宝塔》、《东方朔画赞》、《勤礼碑》等碑临摹不辍,尤对颜真卿的楷书用功更勤。他十几岁开始写汉碑,并长期研习《华山》、《乙瑛》、《张迁》、《石门颂》诸碑,深得汉隶之精髓。他还临写甲骨文、篆书、汉简、行草等多种书体的碑帖,博采众长,为己所用。他学书刻苦,“对古人遗存的书法精华手摹心追,倾注了全部爱恋”,“每天清晨闻鸡起舞站于案前,悬腕临帖,夜晚则一灯莹然,攻读诗文书论。”他的书法,兼擅各体,尤以楷书和隶书见长。楷书,奇伟遒峻,庄重笃实。隶书,运笔雄健流畅,结体严谨优雅,仪态雍容洒脱,以不失传统而又焕发出与众不同的个性风格,为世人所重,并驰誉书界。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曾称许:“炳森的隶书规矩俨然,而又清灵飞动。既有古源宗法,又有灵犀独慧……”著名书画家范曾先生也曾评价其书法:“线条凝重,仪态潇洒,透露出清逸俊秀的风神……已达‘神秀’之境。”

  刘炳森先生极为重视我国书法的优秀传统,强调在继承中博采众长,取其精华。他曾说:“学习和继承古人的东西仅仅是手段,创新发展才是目的。”他还认为,书法作品只有具备时代精神,才有其历史意义。人类自有文字以来,特别是秦篆、汉隶、晋字、唐楷之所以得到历史的承认,就是因为它们各自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他说:“今天的时代精神,我认为就是要强调民族艺术特色,符合民族习惯,既不能是古人的翻版,又不是摹仿域外的皮毛。要创建一种‘精神焕发’的书风,给人以奋进的力量。”他还十分强调“书德”,主张书家要增强品德修养,“艺术之道,德行为先”,特别是在书法艺术极受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的今天,书法家们更要增进团结,相互尊重,发现培养人才,鼓励独创,为繁荣书法创作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无此用户[350])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