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专访艺术家蔡泽滨:用作品本身的意韵超越语言

2014-07-03 09:22:15 LOFTOOO艺术空间

蔡泽滨作品

  蔡泽滨本人高高瘦瘦,戴着一副眼镜,脸上依然保留着一些稚气,他并不是常人概念里需要一丝狰狞外露的艺术家,更像是一个邻居家的朋友。此次展览中,他的绘画是进入空间最先看到的作品,也是这次展览给人的“第一”印象。

  蔡泽滨不太善于言辞,在蔡泽滨的身上,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这位青年艺术家在喃喃自语间对绘画实践持之以恒的态度。蔡泽滨早期作品《建设者》,《迷离着》等系列始终有梦境般的孤立与迷茫,细节丰富,画面处理一丝不苟,非常完整。然而此次所呈现的作品,不管是从关注对象、角度、还是画面的用色、结构都与以往的有很大的不同。作品《2013年夏天我提出改造兴隆模具厂的建议没有被接受》,这个冗长又富有叙事性的标题,缘起于艺术家2012年刚毕业时,在一个模具厂工作,当时和很多人一样,作为刚毕业的新人,艺术家给这个厂提了很多建议,但是从来没有被采纳过。艺术家重拾记忆里的碎片创作了这幅作品,将一个欧洲中世纪的测量仪至于一个类似广场的仪式中,在测量仪简单的形体大部分承担构图的功用之外,艺术家完全用色彩完美呈现了材质本身的凝重与画面形式的庄严。粗粝的红色背景被严谨地划分成不同的色区,测量仪的棱角像木桩般扎在相应的色区中,这俨然一个在现代语境下塑造的红色“阵”型,画面所营造出的整个气氛打破了传统美学意义上推崇的自然美感。

  作品《我的建议从来没有人听》中,艺术家把朋友送自己的面膜画了出来,一只疲软的白色面膜浮在一个红色的背景空间里,没有任何繁复的赘物。而作品本身的张力,和给观者的视觉体验,无疑是符合现代人审美品位的。作为旁观者,宏大意义的定义,软性的自由发挥,不损害事物本身的单纯性,面膜也就是面膜。在蔡泽滨的观念里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不断的学习积累过程中,如何将自己的信息整合起来,再呈现到画面上。让观者囿于被悬置的概念里难以跳出。

蔡泽滨作品

蔡泽滨作品

  陈勇为个人项目《移花接木》正在上海M50\LOFTOOO艺术空间展出,展览将持续至2014年7月4日。

  从最早绘画风格的完整繁复,到此次展览对绘画本身粗粝质感的把握,是一个艺术家在不断的生活经验磨砺中,对绘画强烈的感官性功能触动本身的探索。蔡泽滨算是艺术家里一个小说爱好者,他尤其喜欢纳博科夫的作品,喜欢这个作家对待自己作品的态度,不为任何人创作,不过传递出关于自己的信息。纳博科夫的聪明,在于作家隐退,给读者的只是一个无形的小说世界。这是蔡泽滨欣赏的,也是他想努力的方向 - 关注绘画本身给人带来的视觉体验,不刻意地用细枝末节传递出过多概念性的东西。当一件作品真的能达到挑动人情绪里最安静的那根弦的时候,作品本身内在的意蕴已经是超越语言了。这时候再用语言去解读,就是愚蠢的一件事情。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