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2014-07-11 11:06:49 沈伯俊

     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一个天翻地覆、风云变幻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群星闪耀的时代。它不仅是西晋以来人们特别关注的一段历史,而且是文学艺术,特别是通俗文艺反复取材的重要对象。

  在史传文学与通俗文艺这两大系统长期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基础上,元末明初的伟大作家罗贯中,以陈寿《三国志》(包括裴松之注)及《后汉书》部分纪传为取材基础,参照《资治通鉴》的叙事框架,对通俗文艺作品加以吸收改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天才,写成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真正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为三国题材创作的集大成者和最高典范。

  罗贯中,名本,一说名贯,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籍贯有东原(今山东东平)、太原(今山西太原)、钱塘(今浙江杭州)诸说。以世俗的眼光来看,他只是一个并不得志的下层文人;而从中国文学史的视角观之,他却是一个雄视千古的伟大作家。尽管我们对他的生平业绩已经难以弄清,但他的煌煌作品,尤其是《三国演义》,却使他超越了同时代的几乎所有名公巨卿、文人雅士,永远辉耀于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

  应该看到,绝大多数民众,包括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并未通读过史书《三国志》,甚至根本不曾读过;他们对于三国史事、三国人物的了解,主要来自小说《三国演义》及其诸多衍生作品(三国题材的戏曲、曲艺、传说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罗贯中和他的《三国演义》,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不可能被亿万民众熟悉到今天这样的程度,也不可能对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产生如此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对于罗贯中的相貌特征,迄今未见任何记载。然而,人们读其书而思其人,总会想象这位胸罗锦绣、笔下风云的大作家的音容笑貌。值得庆幸的是,著名画家武漫宜教授,充分发挥其擅长人物画的优势,以工笔重彩的方式,精心绘制了罗贯中像。画面中的罗贯中,头戴青巾,秀眉朗目,仪容潇洒,气度不凡。他手执书卷,抚膝端坐,头部微侧,凝神静思,似在回望那铁马金戈的动荡岁月,又似在构想三国群雄的精彩故事。这幅罗贯中像,庄重中透出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亲近之感,实为中国画人物画难得的佳作。细加观赏,人们不禁会脱口而出:呵,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罗贯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武漫宜教授的罗贯中像,乃为呼应叶毓中教授的重彩国画巨制《全图三国》而作,在《全图三国》构成的艺术长廊中,罗贯中像理所当然地成为开卷之作。夫唱妇随,琴瑟合鸣,堪称当代艺术,特别是三国题材绘画史上的一段佳话。

  精美的画像,让我们走近罗贯中,面对这位杰出的先贤,谨献上一瓣心香,带着深深的敬意和久久的缅怀……

2013年3月于锦里诚恒斋

(责任编辑:杨凌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