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藏家系列第85期】张旭:从“无视”到痴迷古典家具

2014-08-24 20:02:16 郑晓芬

  编者语:与张旭的采访约在吕家营古典家具市场,然而寻找“和顺堂”却颇为曲折,概念中应该是一家临街的店铺,然而笔者徘徊许久,也没能看到所谓的“红门”。再次电话确认后,走进一个不大的胡同,拐了两个弯,终于看到了红漆大门和主人公张旭。走进和顺堂的庭院,这里别有洞天,四处弥漫着木屑的香气,庭院内摆放着各式家具,走进屋内,一张大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各种木料的标本,旁边的书架以及几张待客用的沙发也都是自制的金丝楠家具。张旭告诉记者,这个庭院是他亲自设计并建造的,包含了他的家具藏品馆、家具加工车间、办公室还有厨房。“虽然经营家具生意多年,但是从未开过店,来这里的也大多是朋友或是经朋友介绍的。”

  从“无欲”到痴迷古典家具

  推开一扇不大的红漆大门,进入“和顺堂古典家具”的庭院,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有点欧式风格的家具,庭院内还摆放了石雕等陈设品。而走进张旭的办公室,环顾一周摆放的金丝楠家具以及书架上各式的家具书籍,又让笔者感受到了明式家具所带来的挺拔和秀美,而这些家具都出自张旭之手。用来待客的茶几也是张旭亲自设计的,保留了明代家具的制式,而桌面则换成了石板,还特别为方便喝茶设计了一个水槽。

  张旭并非是设计出身,其本行与古典家具也并不相干,他原本经营着一家航空运输公司,1997年的时候,他的一个朋友在做古典家具,有一次张旭到他朋友那,才第一次在库房里看到堆满的林林总总的“旧家具”。“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旧家具,那上面有太多的生活痕迹,有的还脏兮兮的,我都没有想去触摸的欲望。但是从朋友那回来,我总是有一种忘不了的思绪,我就在想自己是不是有这方面的情结。大概过了一周的时间,我又去了,还问他为什么买这些古旧家具,当时我也不大理解朋友的话,但是拼命去感觉,之后的一年时间里,只要我有时间就会过去,慢慢地对古典家具有了一些认知。”

  接触古典家具一年以后,张旭才开始下手买东西,“刚开始只是觉得人的思想可以活在有几百年历史的实物中很有意思。”就这样,家具越买越多,没地方放了,张旭就在吕家营租下现在的庭院做库房。就是这段时间,来国内买家具的外国人非常多,尤其是欧洲人和美国人,他们非常喜欢中国各式家具。“那时候他们的购买是掠夺式的,一买一个集装箱,要不然就把一个时期内市面上能见到的好家具一股脑地买走。”张旭回忆。而当时的吕家营已经是河北、山西及全国古旧家具的集散地之一,因此,张旭的小院也时常有人光顾,这时候他突然觉得古典家具还可以当生意做,并试图卖了几件。“由于有了利益驱动,我开始更加认真地去了解这些人为什么会喜欢老家具,而我又为什么喜欢,开始了交替思考。”

  清康熙 紫檀云蝠器座(一对儿)

  起初,张旭对古典家具的感觉只是漂亮,对它的制式、内在美这些概念很模糊,不知道从哪些角度切入,就是买漂亮的,甚至价钱便宜的。时间久了,受到一些懂家具的朋友的影响,才慢慢入了这道门,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邹静之。“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邹老师来吕家营逛,我们就认识了。通过和他的交流,让我对古典家具的认识和理解有了质的飞跃,感觉突然能站在一个高度看东西了。邹老师不但懂,还能把每件家具的美用最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那种大美的东西,他理解得非常透彻。一些介绍家具的书,某个词往往会重复使用,邹静之不会,他本身就是搞文学创作的。他是真迷家具,他常说不迷不成家,我没听说他卖过一件家具。从他那里,我突然明白应该从哪些角度去审视古典家具,可以算是顿悟了。每一件古家具都是不可再造的,也是从那时候起,一件家具表现出来的内涵对于我而言开始变得清晰。”

  清乾隆 御制黄花梨 “朗鉴函辉”“葆光规古”书箱(一对儿)

  经过邹老师的点拨,张旭开始买有制式、有年份的家具,而且买得都是最贵的。其中有两件“身份特殊”的货真价实的宫廷木器,至今依然是他的心头好。一对儿是让人充满想象的紫檀器物,形制特异且做工精准,雕刻如行云流水,刀工流畅、一气呵成。让人更为惊讶的是木器上使用六字官款“大清康熙年制”,这在木器中还未见先例。还有一对儿整体设计独特的书箱,选材精当,做工规整、考究。箱面刻有隶书文字“朗鉴函辉”和“葆光规古”并填金,字体应为乾隆御笔亲书。“乾隆帝热衷金石收藏,令造办处把题有本朝年款的铜镜嵌入木槽,再以锦面镶裱成书册状,题为《朗鉴函辉》和《葆光规古》,然后放入朗函中。北京故宫现藏有《葆光规古》第二册。函身起弦线,套盖式,放书册的卧床两边开有两个闸口,可以随手取出,便于操起书册,设计极富人性化,有朗函书箱之雅称。此书箱成对儿,保存完好,未见有后人打磨修整痕迹。无论从形制、工艺、选料上看都应为乾隆御制之文房遗珍,弥足珍贵。”张旭告诉记者。这两件家具至今还在张旭的书房,回忆起当时的购买经过,张旭记忆犹新。“大概是04,05年,我看完这两件家具就决定第二天付款,因为我不是拿着100万在这个行业里拼钱的,我是拿着钱做喜欢的事,也有一些资金支持,当时有三个业内人知道我想买这两件家具,一点不夸张地说,我一晚上接了十余个电话,都是提醒我要冷静。当时我就问行家朋友们几个问题:黄花梨没问题吧?紫檀没问题吧?宫廷旧物没问题吧?都没有问题,那我就应该买。朋友们都说太贵了,我说全世界只有一个故宫,故宫里可能只有这四件东西,没有重样的,太稀有的资源了,为什么不买呢?大家提醒我都是好心,但是我丝毫没有动摇。”

  惊心动魄的“漏”

  张旭结缘古典家具十多年,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收藏家,将自己定位为贩子,“因为我要转让一些东西获得利益然后再去买我喜欢的东西。我确实挣钱了,但是每卖一件我喜欢的都是若有所失,若有所得,从来没有兴奋过,所以我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

  早些年经常会下乡去收货,因而故事很多也很丰富,但唯一和其它藏家或行家不同的是,张旭觉得自己没有捡过漏,只遇见过交完钱卖家后悔不让走的。“记不清楚是哪一年,夜里下着雪,我们去乡下收货,买了一件明代黄花梨大案,非常漂亮。那个时候买东西都是付现金,十万一捆放在包里,当时卖主要价28万,我从包里拿出两捆,又问卖主有没有刀子,他拿着菜刀把包装打捆的绳子打开,我拿出2万,其余的递给卖主。大案已经装上车了,他突然拿着菜刀扶着车不让走,农村的晚上又是下雪天很恐怖,我说你要怎样?他说,太便宜了,你得加钱。我问加多少?他说:你包里还有多少钱。结果又给了2万才让走。下着雪,开着面包车,安全系统又低,路上还差点撞车,差不多走了七八十公里,找了一家旅店住下,把买来的东西全部拆散放到我睡觉的地方,真是惊心动魄。”

  这件黄花梨大案,历经三年,有无数人问价,张旭始终没有松口,不是因为钱,而是真的很喜欢。“案子的下半部分是黄花梨,上面是一块骰柏楠的独板,翘头是拇指翘,一木连作。当时我说这块木头(指骰柏楠)在那个时代的稀有度一定超过黄花梨,没人信,也没人理解,我就去查相关资料,后来查出来这种木材叫骰柏楠。我看过的当代的古典家具书籍中,只有王世襄先生的书中提到过。古籍方面,《格古要论》里有很明确的记载,‘骰柏楠,木出西蜀马湖府,纹理纵横不直,中有山水、人物等花者价高。’”现在这件黄花梨大案摆放在张涵予家一进门的地方,“张涵予连着来了三天,每天下午在院里和我聊天,涵予说咱是哥们,你给我吧。”

  收藏老家具到设计新家具的转型

  2006年,张旭的新房装修需要购买新家具,考虑到一般的家具不具有那么完善的实用性和舒适度,他决定选择好的实木家具。“我记得很清楚,一张床要16万,但是仔细观察木头的纹理,上面和下面的纹理差异太大,不是所谓的实木,接着又看了几家,都是所谓的大牌子,始终没有看到满意的。后来我想为什么不自己做的,这便是我做新家具的开始。”

  由于收藏老家具多年,张旭有专门修老家具的师傅和雕刻工,而为自己做家具,基本上都是按照传统家具做成榫卯结构的。“原本是给自己做,但是基本每件家具都做两三件,有朋友来,喜欢的就拿走了。从那以后,做新家具就没有停过,曾经还有一段时间,有朋友拿来一些欧式的家具样式,我们也傻乎乎的帮忙做,之后又回归到传统制式的家具制作。”

  “和顺堂”的藏品馆既有张旭收藏的老家具,也陈列着他设计并制作的金丝楠新家具,经过对比发现,他制作的家具很注重制式和线条,而且几乎都有老家具的影子。“我们做的家具大多以老家具为原型,且都是我的藏品,在制式、雕刻以及曲线上都尽量和老家具保持一致,但又并非是1:1的复制,有部分家具是将比例做了修改,但整体感觉还是和老家具保持一致。”但是为了能达到现在的效果,曾经的过程也很是让张旭感到纠结。“刚开始尝试将三件家具的优点集中在一件家具上体现,原本想着能做出不仅符号漂亮,雕工也漂亮的家具,结果做出来不伦不类,放弃,又按照老家具1:1仿制,最后还是失败。因为我们看老家具,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感觉都非常好,那是因为它吸收了几百年的日月精华,而新做出来的家具形似而神不似,看着很别扭。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失败,最后只能按照比例进行计算调整,比如颜色重的木头做的时候要缩小一点。我要做成一件家具起码会废掉三件,做坏掉的基本都送人了。邹静之老师曾经说:不迷不成家,这句话时时提醒我,也成为我的座右铭。我一定要让自己进入那种状态,有一段时间我就住在工厂,甚至天亮了还在院里看书。”

  张旭的家具制作一直是以工作室的模式在进行,从来不批量生产,他兼顾实用性和美观性。“我希望懂家具的人觉得我们做得很好,不懂的买回去用,也会觉得和别人做的不一样,能有视觉上的冲击力。现在做的家具骨架还比较满意了,但是细节的处理还是存在问题,要慢慢来,我也会选用各种材料,接下来可能要定制一些瓷板做桌面。”

  目前,张旭做的家具主要的选材以金丝楠为主,“我试图用各种材料做,看它表现出来的是什么,也做过很多的尝试,黄花梨、紫檀乃至红木,但是做出来的家具很难与人的气场融合在一起,如果屋子里摆放的全是黄花梨或紫檀,气场会很硬,很难与人进行交流。而金丝楠的家具就大不同,她的气场很祥和,又不失华贵。但是我对金丝楠的选料非常严格,必须要呈现出一步一景的变化,而不能是死板的一块。”

  张旭制作的金丝楠家具,对选材非常重视,每件成品所呈现出来的纹理都有渐变的效果,可以说让金丝楠的木性和特点发挥到了极致。“金丝楠是稀缺资源,现在市场上用来做家具的的木头都是以前的老房子拆下来的,用这些稀缺资源制作垃圾家具或纯粹的商品家具太可惜了,我们应该尊重,注重选材。”

  制作出来的家具,张旭总是会在办公室放置一段时间,没事的时候就会注视并观察,力图做到每一件家具都是料好、形美、有禅意。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郑晓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