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翰海秋拍推进多元收藏2.3亿收槌 成效显著

2008-12-10 09:39:35 佳欣

  

翰海08秋季拍卖会现场

  12月7日,北京翰海2008秋季拍卖会于北京嘉里中心饭店圆满收槌。面对市场现状,翰海秋拍精简拍品,估价回调,以贴近主流收藏为前提,推出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书画,油画雕塑,玉器,金铜佛像,古董珍玩等专场。共成交2亿3千8百万元,成交率60%。

  当下金融海啸拍岸,艺术品市场进入相对敏感周期。在此大环境中的翰海秋拍,预展及拍卖现场,仍保持旺盛人气。从成交结果看,传统版块表现较稳健,高端拍品凸显价值和收藏潜力。其中,《石渠宝笈》著录的古代书画邹一桂《花卉册页》以超估价数十倍的683.2万元成交,为市场注入信心。佛像两个专场,集中诸多十分高端造像拍品,成交情况非常良好。首次推出中原佛造像专场,60余件作品成交3845万元。体现多元引导收藏给市场带来成效。古董珍玩方面,“清嘉庆 黄地粉彩花卉纹包袱瓶”以 996.8万元高价成交。

  艺术品市场有别于其他金融领域,遵从其内在规律,依然有尚待挖掘空间。翰海此次秋拍业绩,说明高端和硬通性艺术品具有抵御经济寒潮功能。种种迹象表明,收藏家队伍愈加理性、成熟,收藏焦点有从行家转向藏家的趋势。翰海秋拍以“推进多元收藏、回归理性价位”为理念,从拍卖结果来看,得到印证。

  中国书画 邹一桂册页最亮眼

  中国书画版块在拍品选择上,以中国绘画史角度精心梳理、遴选,并根据当下经济金融环境,拍品估价做了适时、适当下调。书画部分成交4700余万元。近现代书画保持平稳态势,齐白石、张大千、吴昌硕等名家作品较受欢迎。

  古代书画版块颇为值得关注,郑板桥《双松图》以694.4万元成交价位列本场第一。画作笔法苍劲老辣、秀逸洒脱,构图繁密、结构清晰,为郑燮不可多得佳品。

邹一桂《花卉册页》以超估价数十倍的683.2万成交

  日本回流作品邹一桂《花卉册页》7万元起拍,经场内外多家激烈竞投,最终以683.2万元成交,竞投过程十分精彩,成交结果令人欣喜。

  邹一桂,字原褒,号小山,晚号二知老人;乾隆朝重要文臣,以能诗善画名重一时,师法恽寿平,尤擅工笔花卉。该八开册页,每幅仅为18×22厘米,集梅花、桂花、兰花、桃花、豆花、丁香等八种花卉为一册。花卉或重粉点瓣、敷色浓丽;或没骨轻染、淡雅隽逸。此花卉用功颇深,是邹一桂本人认为最为得意的作品。为深入了解绘画对象,他亲自培植百余种花卉,仔细观察形态特征,获得真切感性认识,使其花卉在他笔下形神兼备、超凡脱俗。其中桃花一开,没有选取山花烂漫的俗套,而画出落英缤纷,飘落水面的一瞬,将桃花与绿藻巧妙融合,即匠心独具,又极富诗意。在选材上,择寻常百姓庭院中的扁豆花,经一番着意描摹,也体现出有异于兰、桂的超然气质。

  古代书画,除本身品质,市场亦颇为看重其出处和鉴藏记录。本件画作款署“臣一桂恭画”,表明为词臣画家的进献之作,每开均有乾隆皇帝御题诗,诗文结合画意,可见此图颇得乾隆帝欣赏。君臣合作的作品在清宫“臣字款”绘画中也属常例。此图经清宫内府收藏,画面钤有“古稀天子”、“八徵耄念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嘉庆御览之宝”等印鉴,画册夹页上还钤有“太上皇帝之宝”、“五福五寿堂古稀天子之宝”、“八徵耄念之宝”、“避暑山庄”诸印。本件邹一桂的《花卉册页》十分精湛、殊为难得。获此高价成交是其价值所在。

  古代书画作为传统经典艺术代表,其价值多元、作品稀缺、不可再生。且收藏门槛较高,强调鉴赏能力和专业知识,被称为资本最不可能炒作的领域和卓具保障性的硬通性艺术品。

  古代书画近年拍场表现非常稳健,源自中国藏家收藏水准和资本实力不断增进。金融风暴下,相较海外,境内买家购藏热情和实力不减,无疑为市场、藏家注入信心。同时也会促进艺术品海外回流。

  翰海一直致力于通过培育市场、传播文化,增进服务,促成经典艺术品高流量回归祖国,其价值得到真正认可。本件日本回流的邹一桂《花卉册页》高价成交,且被国内藏家竞得。喜人之处一为作品得以良好归属;其次紧张气氛中,释出信号:经济疲软不会压倒艺术市场,信心最重要;而能见到愈多海外艺术品永久留在中国,更是每一个人的心愿。

  当代书画及工艺品 大师精品受关注

  当代书画专场,分为写意画和工笔画两部分,作者包括市场耳熟能详的画坛名家,还有不断涌现的青年俊彦;拍品既有代表性人物创作精品,也有融合现代主义风格新作。总成交1587万元,成交率达82%,崔如琢的《花动一山春色》以237.4万元成交价列首位。

  中国当代书画自引入拍场,整体趋势平稳良好,收藏群体较为稳固且日益理性化。本场成交也反映出这一趋势。翰海当代书画专拍以引导藏家正确认识当代水墨作品价值、购藏其佳作为理念。本次写意画单元勾勒当今画坛勃勃生机和基本架构,工笔画单元作品含茹传统精神与民族审美,且工笔画制作时间长,作品总量有限,为其投资附加保险。此专场为藏家提供当代书画多元收藏机会,成交表明受到市场认可。

  翰海继07年首辟“当代工艺品”专场,此次集品类更为全面、极具代表性工艺美术品组成“天工巧掇—当代工艺美术家作品” 专场,凸现当代工美大师高超技艺和精深造诣。

  工艺美术品涵盖“工艺”制作特殊性,又烘托“美术”创作形意结合的审美高度,是表现造型和装饰艺术又能体现功能需要的综合艺术品。本专场集中紫砂、陶瓷、翡翠雕、砚雕、沉香雕刻、石雕等品类中领军人物代表性作品。总成交832.6万元,成交率近8成。工美大师王俊懿的翡翠雕《生生不息》以72.8万元成交,作品材、工、意俱佳,选用优质翡翠整料雕成,“结阴阳二气之精灵,受日月星三光之陶熔” ,将红翡绿翠在以蘑菇为载体的作品中演绎得淋漓尽致,成就天工之妙。

  深受藏家追捧的石雕艺术品中,石中天、潘克照、杨传烈、李振威等大家作品又是该场一大亮点,作品选料精绝,天然石色各施巧技,运用得天独厚。石中天制“巴林福黄牛角冻石雕螃蟹”以106.4万元成交。

  从拍卖现场及结果来看,非历史传承的新工艺品也有相对稳定且实力不菲的收藏群体,他们的竞争焦点集中在当代工美大师经典之作,表明市场对此类作品已有较高认可度,其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渐被重视。翰海率先将当代工艺美术品引入拍场,择选精品推出,持续引导市场收藏理念,已见成效。这一版块社会参与热度及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油画雕塑 市场回归理性

  面对油画市场阶段性调整势头,本次秋拍翰海做出拍量缩减、质量优选、估价降低的调整策略,推出“中国现当代美术”专场,首辟年轻艺术家作品专场 “中国新艺术—1975年以后出生的一代”。专场主题明确,持续春拍“立足学术,着眼未来,充分发掘价值被低估作品”特色,总成交3300余万元。应该讲,油画的成交情况表明市场被迫而有效地挤压了泡沫。

  本次向市场主推的三个板块:具有艺术史价值的经典美术作品;具有国际语汇的学术性作品;力推年轻艺术家,首创75后艺术家作品专场。定位在引导学术化和美术史式收藏趋向,分享新锐艺术家成长喜悦,赢取未来升值空间。拍卖结果体现翰海油画雕塑通过对市场深入观瞻,择选拍品、架构专场已颇具特色,持续推进收藏新理念,得到市场积极回应。

  20世纪经典美术方面,吴作人先生作于30年代的油画作品《女人体》以470.4万元成交。此作品早在1936年就曾在南京中央大学图书馆举办的《吕斯百、吴作人、刘开渠油画雕塑展》中展出,并先后多次在中国美术馆、香港展览中心、上海美术馆等重要机构展出。今年恰逢吴作人先生诞辰100周年,作品亦入选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学院与艺术—吴作人百年诞辰纪念展》。

  当代写实和学院艺术是翰海多年以来致力推动的版块,罗中立作于1986年的作品《阳光下的女孩》以196万元成交。此件作品不同于后来深调子作品,一个似乎正在穿针引线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出现在画面上,明亮的阳光温暖的洒下来,整个画面色调轻快唯美,充满了对生命的欢畅和颂扬。

  08年,油画市场转向新锐画家,这一版块在香港苏富比春拍已经显现。“中国新艺术—1975年以后出生的一代” 专场是翰海专门为新锐艺术家打造的闪亮舞台,强化对年轻艺术家市场的支持。遴选了李晖、高瑀、陈可、韦嘉、欧阳春等人作品,几乎囊括近年来所有优秀年轻艺术家。本场成交率在65%以上,预示新生代艺术家作品未来市场前景具有无限可能性。

  艺术家李晖是近年广受关注和认同的后起之秀,本次其作品《穴像》以66万元成交,这件作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中医理论,采用综合材料雕塑制成,艺术家将对东方文化、思维的理解,以巧妙的视觉形式予以转化呈现,弥漫着一种神秘的思辨气息。年轻艺术家群体中的佼佼者陈可,作品《恨别鸟惊心》以29.6万元成交,80后艺术家高瑀作品《绝口不提爱你》以45.9万元成交。

  宗教造像 聚焦高端与经典

  翰海本次推出的两个宗教造像专场“善乐之邦—金铜佛像”和“大势至—中华宗教雕塑艺术瑰宝”,均主题明确、选件精良,160余件不同风格造像作品,集大成地体现出藏传及中原造像艺术精粹及其历史、文化、思想内涵。预展及拍卖期间,海内外买家及各方人士纷至沓来,关注人数之众,参与竞投之激烈,当属今秋佛像专拍最为热络的一场。总成交6800余万元,过百万成交拍品超十余件,预估亮点均不负众望。当下金融环境里,翰海佛像专拍保持如此佳绩,特别是集中多件相当经典造像瑰宝,是其数场专拍对造像艺术品多维度价值深入挖掘,以国际化视角观瞻市场,坚持培育和引导藏家审美能力和收藏理念,秉持诚信理念精心择选拍品,获得市场持续认可。此季秋拍,无论从专场策划、筹备,现场表现,成交结果及各方反馈,均再次印证翰海佛像专拍在内地乃至国际艺术市场已卓具名誉。

  “善乐之邦—金铜佛像”专场延续翰海佛像专拍风格。近百件拍品,以藏传造像为主,包含汉藏风格内地造像及高古佛像。突出体现造像独有的审美、宗教内涵等多重魅力,其中精品均为所属历史时期中经典之作,充分展露了当时造像艺术特点与极致工艺。不仅满足收藏需求,更是欣赏、了解造像艺术之良机。从拍卖现场及结果来看,人气、买气两旺,整体成交良好,市场竞争焦点集中于高端拍品,反映造像收藏由市场流通转入审美收藏及包含信仰因素的陈供。

明永乐 铜鎏金增禄佛母  以761.6万元成交

  保存完整,造型优雅的“明永乐铜鎏金增禄佛母”以761.6万元成交,为本场最高,此尊造像极富艺术力,且工艺精湛、相当开门。其低垂的双目、圆润的面部和充满神秘笑意的嘴唇的塑造,流泻出一片甜美的自然主义风格,极为传神。略微弯曲的身躯和流畅的轮廓线,富有弹性的双乳和过度自然的束腰,将女性特有的柔美和朝气表现无遗。造像通体鎏金,富丽华美,其造型、风格和浇铸几乎将明代宫廷造像的特点展现无遗。

  来自乾隆宫廷的造像极品 “清乾隆铜鎏金释迦牟尼”,造型端庄,鎏金及泥金部分保存完好,品相极佳。造像的细节部分,在至今仍保存于故宫里的清乾隆四十二年释迦牟尼唐卡中都有清晰的表现。本尊造像最终以571.2万元成交。

  高古佛像是翰海坚持力推的项目,本场一尊“7世纪克什米尔青铜嵌银眼释迦牟尼说法佛造像”,至今仍完好的保存有背光,尤为难得。造像主佛、左右胁侍与狮子金刚力士双眼和白毫均镶嵌白银,这是克什米尔常用的装饰手法。此种克什米尔早期铜质原作造像,除西藏布达拉宫馆藏及近年新疆于阗佛寺遗址出土的几尊外,存世量极少,且背光大多遗失。历来是世界各大博物馆和大机构竞相追逐的热点。此件成交价为201.6万元。

  近年来,藏传佛像因受国际市场追捧,价格持续升温,而汉传佛像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和开发。本次翰海秋拍首次推出以中原地区铜铸造像为主的“大势至—中华宗教雕塑艺术瑰宝”专场,收录60余件顶尖级中原地区造像,融合释、道、儒三家经典造像,许多是此前市场从未出现过或存世特别稀少的。虽然为首次推出,对市场带有探索和尝试,但成交结果不俗,总成交3845万元,买气更多集中于造像的传统艺术气质和风度。成交显示价格有超越藏传造像趋势,凸现汉地宗教雕塑艺术魅力,同时反映出以往汉地造像价格被低估。

  一组品相完好、气势超凡的“明代铜漆金西方三圣佛”,以918.4万元成交。主尊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分居左右,三尊像均品相一流,艺术感染力极强。据了解,如此完美组合西方三圣像应属首次面世。

  海外回流的一尊“宋/元青铜地藏王菩萨”,集汉地造像艺术极致,相当难得与稀有,以694.4万元成交。造像辗转流传经历特殊,以及极为精湛的艺术表现吸引众多海内外买家、媒体及社会各方人士关注。造像卓具写实风格,形体、比例、相貌与真人维妙维肖,甚至血脉、筋骨也清晰可见。地藏王菩萨气度庄严,造像细节与神格刻画极为精致、生动,超越宗教作品一贯唯我独尊的冷漠,给人亲切之感。

明中期 铜鎏金大势至菩萨 以772.8万成交

  “明中期铜鎏金大势至菩萨”征自欧洲著名藏家,造像比例精准、体格宏大,用料极精,做工细腻传神,属明汉地造像极品,成交价772.8万元。

  中国玉器 引导佩玉风尚

  以顺应当前佩玉文化风尚,引导人们消费性收藏理念为主旨,《中国玉器》专场本次推出佩饰为主的明清玉雕,同时保有一定数量的回流古玉。本场拍品一大特点即多为小件的佩饰、摆件、把玩件,且出处可靠,估价非常合理适中。总成交2470余万元,成交率近8成。其中,佩饰类玉件成交在9成以上,显示佩玉文化之深入人心,收藏群体颇为稳固。

  佩玉单元,集中在清代玉坠、玉牌等,题材多样,寓意祥瑞。清代玉佩饰种类、数量丰富,工艺借鉴其他门类之成就,审美亦俗亦雅,不规避世俗趣味。较易被欣赏、理解。且佩饰收藏多为消费性,重复出现市场很少。故拍场表现较稳健。本场拍品工质俱佳,同时估价贴近大众收藏,集中自1-10万元间的佩饰几近悉数成交,亦有如“清 白玉进爵佩”达估价10倍的32.5万元成交。表现翰海对佩玉文化的观瞻是切合实际的。

  包含部分佩玉及摆件、文房类,琉璃厂老牌文物店“振寰阁”藏玉单元拍品品质上乘、阵容齐整、估价合理,取得良好成交业绩。 其中,玉质温润光泽,雕琢细腻生动的“清中期 白玉童子戏鱼花插”,以84万元成交。反映市场择选拍品除品质,亦看重其出处,对老牌古董经营机构是认可的。

  古玉部分,集合自文化期至宋元约40件拍品。从预展现场看,观摩人数众多,包含五省文博专业人员前来观摩研讨。成交情况,古玉仍未出现期待中的冲高,“辽金 白玉鹿纹带饰”成交价30.24万元,为此单元最高。而在国际市场,古玉已显露出上涨势头,例如近日伦敦佳士得,一件中国西汉时期的黄玉带钩以82.525万英镑创造世界玉器拍卖价格最高纪录。相信翰海迄今已坚持推出五场古玉专拍亦将取得收获。

  古董珍玩 推进多元收藏

  本季《古董珍玩》专场从拍品结构和估价上均定位在贴近主流收藏,整场表现稳健,成交4500余万元。特别推出的清中晚期官窑器备受关注,存世稀少、华贵精美的“清嘉庆 黄地粉彩花卉纹包袱瓶”以996.8万元成为本场最贵拍品,凸显市场对其价值的认可。

清嘉庆 黄地粉彩花卉纹包袱瓶 以996.8万元成交

  瓷器成交保持春拍态势,传统亮点热度不减。造型优雅、气韵雍容的“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果天球瓶”以526.4万元成交;工艺精湛、寓意祥瑞“清乾隆 松石绿地粉彩福寿纹如意”117.6万元拍出。盘碗类瓷器依然很受藏家青睐,成交率在八成,多件拍品以估价翻倍价位成交,如一只“清乾隆 五彩龙凤碗”,色泽明艳亮丽、构图繁复细致,无论造作水准、艺术表现均为上乘,最终成交35.84万元,超估价3倍之多。清中晚期瓷器继春拍呈拉升行情,本季仍显现这一趋势。尤为亮眼的当属这一时期精品 “清嘉庆 黄地粉彩花卉纹包袱瓶”,此器构思巧妙,烧造难度极高,甚为鲜见。从颈至足,分绘缠枝花卉、红蝠、寿桃等吉祥纹饰,瓶身中央装饰粉红色金钱锦地包袱纹,随形凸起,线条极为流畅、自然。整体流光溢彩,乃当时瓷器造作之经典,融文化审美之风尚。此包袱瓶曾以一对形式两次现身翰海拍场,96秋拍时成交价为145万元,此次一只获得996.8万元高价,体现随着市场发展、拍卖公司的推动,藏家对这一时期经典艺术品价值的认知在增进,作品价格逐渐明朗化。

  另一美仑美奂的拍品“清道光 粉彩十二金钗灯笼瓶”以212.8万元成交,亦属不俗。而一件形制规整、发色明艳的“清光绪 青花海水云龙茶壶”,以26.8万元成交,近估价4倍,令人惊喜。“明 剔红花鸟花口大盘”、“清中期 掐丝珐琅山水琮式瓶”分别以112万元和89.6万元成交,“清早期 犀角松树杯”50.4万元拍出,均是本场成交不错拍品。此外,佩饰类拍品,特别是几件珊瑚质珠串等引起买家颇为精彩的拼抢,最终成交价都为估价乘倍。此场成交情况表现出藏家的收藏视角愈加多元,择选拍品针对性强,参与心态渐成熟,更具专业水准。

相关链接:

  保利08秋拍落槌 成交额近4亿

  北京保利“日本珍藏重要明清陶瓷”专场成交率100%

  香港佳士得秋拍落幕 总成交额11.3亿港币

  北京长风秋拍王翚《罗浮山樵图》700万落槌

  首个亚洲拍卖周大获成功

  罗芙奥香港首拍成交额逾七千万港币

  大石斋藏品拍卖横扫市场阴霾

        日本伊斯特香港秋拍落槌

       中国嘉德2008秋季拍卖会落槌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高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