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版畫的雕刻印刷--清代的版畫

2014-12-11 13:40:57 未知

  清代版畫,繼明朝工藝之大成。初期兩代交替之際,明末刻工藝匠大都健在,所以,順、康 時期的版畫承襲明朝遺風,多有精品佳作。但是入清之后,總的趨勢是沒有新的發展進步, 且逐漸步入衰落。

  

0277.jpg (24953 bytes)

  《水滸葉子》

  清代初期,無論官方或民間,大多注重由著名畫家提供畫稿底本,由鐫刻名匠雕版印刷,兩 方面的优勢結合,刻印了一批保持較高水平的版畫印刷品。如:順治年間刻印的《張深之正 北西廂秘本》,就是名畫家陳洪綬繪畫了六幅插圖,由武林名匠項南洲鐫刻的优秀代表作品 ,陳氏繪畫的《水滸葉子》四十幅,《博古葉子》四十八幅,也是傳世极為罕見的 清初版畫 精品。此外,順治二年(1645年)著名擅長山水、人物繪畫的著名畫家蕭云從繪畫的《离騷圖 》,順治五年(1648年)蕭云從繪畫、由旌德名匠劉榮、湯義、湯尚等人鐫刻的《太平山水圖 畫》,刊印极精,被譽為歷史上的不朽之作。康熙年間河南祥符人,工書法、擅畫人物山水 的畫家劉源繪畫、由吳門柱笏堂刻印,由吳中著名工匠朱圭鐫刻的《凌煙閣功臣圖》,圖繪 唐代開國功臣長孫無忌等二十四人像,末附觀音、關羽等繪像共三十幅人物圖像,鐫刻纖麗 工致,為清代人物繪刻藝術的代表作品之一。康熙三十一年阮溪水香園刻本《古歙山川圖》 二十四幅,為靳治荊纂修《歙縣縣志》時,特請畫家吳逸繪山水圖別刻成書。連嶂疊秀、筆 墨生動,堪稱清初徽派版畫中杰作。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由吳窗繪畫,休宁劉功 臣鐫刻 的《白岳凝煙》,繪圖四十幅,鐫刻精雅,為清代墨范之典型作品。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 丰溪呂世鏞怀永堂刻《第六才子書西廂記》,由程致遠繪畫,鄭子猷鐫刻,也屬于精雅作品 之列。

  清代前期的統治者,除了重視印刷圖書之外,對于版畫的刻印也很熱衷。大力從各地方延請 名工巧匠入京,為宮廷鐫刻圖書之插圖,或其他各類版畫。因此形成了獨具風格的”殿版版 畫”。其成果,主要反映在以下四個方面:首先,清代內府刻書,多為御制、御纂、奉敕編 撰的著作,如:初期編纂的天文歷象等自然科學書籍的插圖《律歷淵源》中的《歷象考成》 、 《數理精蘊》、《律呂正義》;《儀象圖》、《西清古鑒》、《皇朝禮器圖式》等繪圖极為 精致。其次,清政府為宣揚其文治武功,粉飾太平,繪刻了大量的專集型的版畫圖錄。如: 康熙五十一年由著名畫家沈崳繪圖,吳中名匠朱圭、梅裕風雕刻為康熙御制《避暑山庄詩》 配畫的《避暑山庄三十六圖景》。乾隆六年(1741年)又增添乾隆之詩,由朱圭重刻印,比康熙刻本更為精細纖麗。雍正年間刻印的《圓明園四十景詩》,以及乾隆間的《南巡盛典》、《八旬万壽盛典》等盛大典禮圖書中的版畫插圖(圖7-68),畫面開闊,內容丰富,繪刻俱精 ,為殿版版畫中的优秀代表作品。第三是,內府刻印的大型類書、叢書中都附有精美的木版版畫圖。雍正年間以銅活字排印的《古今圖書集成》,附圖為木版雕刻,其中山水、地志、名物圖錄 ,均請名工雕鐫,刻印极為精細,為殿版插圖之杰作。又如乾隆時期以木活字排印 的《武英 殿聚珍版程式》,內附雕版插圖十六幅。著者金簡在書中專門介紹、記述采用木活字排 印《 武英殿聚珍版叢書》的全過程。插圖形象、逼真,准确地配合文字內容,是一部珍貴的活字版印刷文獻。第四,清代殿版插圖中比較突出的一類是內府刻印的官修地理、方志性書籍的 大量版畫作品。著名的有乾隆十六年(1751年)董浩等人奉敕編撰的《皇清職貢圖》,是一部 官修地理書。繪刻朝鮮、日本、英、法、荷、俄以及新疆、西藏、陝、甘、閩、蜀等中外各 地 各民族的男女圖像,以及附有插圖六百多幅,并附有簡短之文字說明,敘述各國各民族 的歷 史、生產、生活、風俗人情。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共完成九卷。乾隆二十一(1756年)至 二十四年(1759年)完成的官修方志《皇輿西域圖》五十二卷。全書記載新疆的全境以及甘肅 嘉峪關以外州景,根据實地考察繪制了《圖考》三卷,包括新舊圖版三十余幅。

  乾隆年間,在康熙時期編刻的《皇輿全圖》基礎之上,重加增修完成新版《皇輿全圖》繪刻 版 畫一百多幅。此外,乾隆年間還繪刻有《盛京輿圖》、《黃河源圖》等大型版畫圖錄書冊。均為清代殿版版畫作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明代末期,胡正言創制的”饾版”、”拱花”彩色套印技術,在清代得到繼承,但沒有獲得 新發展,應用也不廣泛。雖然清初有人用饾版方法复制了《十竹齋畫譜》,但在刻版、著 色、用墨紙張各方面都沒有達到胡氏原作的水平。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內府刻印本《耕織圖》,是一部反映農、桑种植的專作。由著名畫 家焦秉員繪圖,名匠朱圭鐫刻。共有圖四十六幅。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耕种、插秧、收割、 入倉以及浴蚕、采桑、練絲、織布、成衣等生產勞動的過程。全部繪圖應用套版彩色印刷。繪畫、鐫刻、印刷均達到了較高水平。可謂清代初期繼承胡氏??版套印技術印刷的成功之作 。

  明末作家李渙之婿沈心友于康熙年間用??版印刷了《芥子園畫傳》。是由沈心友聘請王◆、 王 耆 、王臬三位畫家在他保存的明末畫家李長蘅原有四十三幅畫稿的基礎上,繼續補繪完 成的,計一百三十三幅。經李渙的幫助,刻印出版,并以李氏在金陵的別墅”芥子園” 之名,題為《芥子園畫傳》。全書共有四集,每集再分若干卷。

  

0279.jpg (55192 bytes)

  殿版《万壽盛典》圖

  第一集于康熙十八年(1670年)刻印完成。分為五卷:第一卷為文字敘述,有”學畫淺說”、“設色各法”等基本理論;第二卷為”樹譜”;第三卷為”山石譜”;第四卷為”人物屋 宇譜”;第五卷是摹仿各家畫譜。第二集刻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分為八卷,為蘭譜、竹 譜 、梅譜、萄譜,每譜之前都有畫法淺說,然后印以圖為主,說明畫法和程序。康熙四十一年 (1702年)完成第三集的刻印。分為四卷,內容是花卉草虫譜、翎毛譜。到了嘉慶二十三年(1 818年)第五集才刻印出版。此集是由另一批人繪、刻印刷完成的。以丹陽畫家丁鶴洲繪畫的 《寫真秘訣》為主,兼收有乾隆年間畫家上官周繪《晚笑堂畫集》等圖譜編刻為一集。雖然 不是出自沈心友之作,但因該集內容較有价值,受到世人重視,所以与前三集合成《芥 子園畫傳》的全帙。

  由于沈心友等人對胡正言的饾版技術理論与方法,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和体會,掌握了套版彩色印刷關鍵性的工藝環節,很好地運用繪、刻、印三者之間的關系,使之作到 有机的 結合,所以使《芥子園畫傳》刻繪、印刷精美絕妙,達到相當高的境界。是繼《十竹齋畫 譜 》之后的又一部彩色套版印刷藝術珍品,代表了清代彩印版畫的高峰,對后世產生了很深的影響。

  清代版畫印刷,自乾隆之后,日趨衰落,刻印技術粗率,水平下降。初期,尚有一些精品佳 作。如:杜堇繪五十四幅《水滸圖象》;乾隆二十年(1755年)王翔所繪《百美新詠圖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徽州汪氏一鷗草堂刻休宁汪琪輯錄的《黃山導》四卷;乾隆二十七年 (1762年)所刻吳鋮輯《惠山听松庵竹壚圖詠》等等。

  清代后期,版畫繪刻优秀的作品已不多見。如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程氏萃文書屋活字本《 紅樓夢》附圖二十四幅,是該書最早的一种版畫,非常珍貴,但其風格受當時畫院影響,人 物形象比較呆滯,与明代小說插圖版畫相差甚遠。

  嘉慶、道光之后,版畫印刷仍不見有新的發展和進步,而且更呈現衰退景況。較可稱道的如 嘉慶十五年(1810年)尺木堂刻印的《三星圖》,有圖贊十六幅,繪刻比較精細。道光年間的 版畫有王希廉評本《紅樓夢》插圖六十四幅,人物形象,花草禽鳥,筆畫比較簡洁,神態自 然。道光八年顧沆繪《吳郡五百名賢圖贊》以及道光九年繪刻的《歷代古圣名賢傳 略》,所附插圖亦屬精細之作。

  

0280.jpg (44994 bytes)

  程氏萃文書屋活字本《紅樓夢》插圖

  清代晚期,戲曲、小說等通俗讀物中雖然也多有插圖,但是刻印水平低下,粗率不精,已不 為世人所重視。正是此時,石印、銅版印刷相繼傳入中國,傳統的木刻版畫更迅速走向衰落 。

(责任编辑:马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