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漆兮 中国漆器艺术之美
2014-12-22 14:55:59 杨凡
1977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一只由木头镟挖而成的木碗,距今7000年,壁厚而笨拙,口部内收、较高圈足,透着几分古朴,碗壁有一层朱红色颜料,化学分析后发现,这是一种天然生漆,它就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漆器制品。也因从未入世,价格无法估量。
新石器时代的漆器工艺历经3000年,进展缓慢,主要是将木料挖空成胎,再涂漆而成,胎骨厚重,后期也出现了陶胎漆器。简单的几何纹饰,简单的红黑色彩。后期良渚文化出土的朱漆杯整齐镶嵌了一圈白玉珠,已知最早的漆器镶嵌工艺也出现了。
商代漆器多用厚木胎,创制了青铜器纹饰用于浅浮雕、镶嵌玉石的技法,河南发现的金箔镶嵌漆器更是惊艳。漆器工艺发展到西周,彩绘与镶嵌成为主要技艺,并常常结合使用,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园墓地出土的彩绘凤鸟纹嵌螺钿漆罍,开创了螺钿镶嵌的先河。
春秋战国,漆树得到大面积人工种植,除木质胎骨外,出现竹编胎。尤其是战国中晚期胎骨减薄,并出现了夹纻胎。楚国的漆器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的器物,风格与造型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题材多以鸟兽为主,造型神秘威武,以木胎为主,采用圆雕、透雕、浮雕等技法,花纹精细,红黑对比强烈,种类丰富,鼓架、镇墓兽、漆豆鸳鸯盒、座屏、漆盘等很多成为孤品,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先秦漆器在秦国有了很大发展,在秦公大墓中我们得以见到大量精美漆器。天下大一统后,兵马俑的色彩均以大漆打底,而后彩绘而成。湖南云梦睡虎地出土了一批秦代漆器,胎骨有木胎、竹胎、夹纻胎为主,薄木胎增多,大部分器物都是黑漆地上用褐、红绘制凤、鸟、鱼、云、梅花等图案。
西汉时期的漆器产地增多,没有了地域差异,各地风格趋于统一,成为漆器工艺的第一个黄金时期。题材上,不仅出现了孝义、圣君、贤相等儒家题材,云纹与山纹大量交替使用,狩猎、歌舞、格斗、贵妇出行等现实题材更是极大地丰富了漆器绘画。漆器制作分工明确,日常漆器中夹纻与薄木胎的应用,器物造型变化多样,安徽天长山汉墓出土了三角形器物。马王堆3号墓中的云纹长方漆奁采用了堆漆技艺。湖北光化王座坟出土的汉代漆卮,采用戗金技法,在针刻的花纹上用金粉填入。南越王墓还出现了金座漆杯、漆画铜镜。汉代漆器漆膜细腻,历尽千年依旧光滑照人,用色方面也已相当丰富,出现了酱紫、褐、黄褐、黑褐等底色,湖北博物馆藏双层九子漆奁堪称精品。东汉,官办手工业减少,瓷器兴起,漆器制造业出现衰落。
魏晋南北朝时期,漆器与绘画相结合,突破了平涂的局限,出现了晕色,增强了立体感。器物造型有了新品种,漆托盘、扇形漆攒盒流行。北魏漆器的重要发现是屏风,两面均有漆画,图案为烈女图,采用了色彩渲染和铁线描技法,大片的题字也是少见的北魏书法。
唐代瓷器发展,日常生活中的漆器逐渐被价格低廉的瓷器所取代,漆器便朝着工艺品方向发展。传世的朱色“飞泉”、紫色“九霄环佩”、褐色“大圣遗音”、黑色“玉玲珑”等唐代髹漆名琴实属罕见。金银平托盛行,螺钿镶嵌发展,雕漆出现。有许多精美作品在文献中大量记载,表明漆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博物馆藏的嵌螺钿人物花鸟纹漆背镜,人物细腻,场景丰富,每片珠贝上都施毛雕,是唐代艺术珍品。
五代十国时期,出土的一批素面漆器表明漆器已转向日常生活用品,外壁黑漆,内壁朱漆、不艳、色沉、漆厚为五代漆器的基本特征。
宋代的漆器最为著名的品种是素髹漆器,制胎工艺方面使用和完善了唐代以来的圈叠胎。用上好的木料裁剪成条,用热水回软,逐圈从小到大叠置而成,粘接,干燥后修去棱角,做出造型,最大优点是胎骨很薄,但极其坚固。代表性装饰有螺钿、戗金、堆红,宋代螺钿更薄而精细,花纹精巧。
雕漆是元代漆器的重头戏,不论剔红、剔黑,还是剔犀,刀法古朴、纹样大气、器形敦厚。现存的元代漆雕件件精品,全无后世雕漆的琐碎之感。元代的雕漆与汉代夹纻、唐代平脱、宋代素髹并称中国漆器四大当家杰作。但漆器大多流往日本,浙江嘉兴西塘彭君宝为当时戗金漆器的名家。现存多为箱盒,划丝细密,极其华丽。北京元大都遗址发现了一件广寒宫图嵌黑漆盘残片,薄螺钿镶嵌出来的图案精致如画。
明代永乐年间,雕漆达到巅峰。官办的果园厂对剔红工艺的发展功不可没,堆漆肥厚,刀法繁密,区分出了剔黄、剔彩等多种门类,花纹多为花卉、禽鸟、云龙缠枝等大型图案为主,但给人一种压迫感。戗金已非常稀少,取而代之的是彩漆填嵌或描绘花纹之后加戗金轮廓和纹理的做法,华丽高贵。薄螺钿飞跃发展,先将贝壳内的珠光层制成薄如蝉翼的软螺钿,并分色嵌在漆胎上,再推漆打磨,显出图案。
清代的雕漆与镶嵌工艺相结合是这一时期的特点,花卉所占比例缩小,锦面面积增大。养心殿设置了造办处漆木作制作漆器,制品范围甚广,而后还出现了仿漆瓷器,造型、颜色、质感,极近漆器。曾在斋曹氏藏的剔红龙纹文宝盒、朱地剔黑纹长方盒、填漆戗金云龙纹菊瓣捧盒、剔红云龙纹小柜均为精品。
(责任编辑:龚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