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泉州航拍:探寻红砖厝秘密 重温记忆里那抹红

2015-01-07 14:57:09 未知

  

泉州南少林寺:位于泉州市区的镇国东禅寺,俗称南少林寺,于1992年复建,远观竟有点小故宫之态。寺庙的建筑也是保存建筑古风的一个重要分支。

  梁思成曾说,中国金石书画素得士大夫之重视,独是建筑,数千年来,完全在技工匠师之手,其艺术表现大多数是不自觉的师承及演变之结果。泉州文保研究中心研究员姚洪峰告诉我,匠人以口诀世代相袭,口诀里藏的就是中国数千年建筑艺术的秘密。

  这种不自觉,仍有艺术的创造,并形成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但梁思成认为,这还不够,它难以形成自觉的理论和学识,难以像文章诗词一样,形成鉴赏研习的习惯,容易让人失掉主观的兴趣。后来,清末民初,国门大开,西式建筑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侵蚀甚至企图全覆盖,才让世人警醒,也唤醒了梁思成夫妇为中国建筑著史的民族情怀和文人自觉。

  必须乐观地相信,这种自觉,已经慢慢在民间形成。当你开始呼吁保护古建筑,会带着儿女到蔡氏古民居欣赏建筑的艺术,会对小区门前喷水池里看不懂的西方神话雕塑感到不和谐,就说明,这份自觉已经传染了你。

 

蔡氏古民居目前有几座建筑在修缮

  中国的传统建筑,虽然没有“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的标签,但它的“梁木结构”、“围合层次”、“飞翼屋顶”都极具中国风,而泉州,还有一种特别的古厝红,没经过艺术鉴赏训练的人,也能一眼辨别。如果说,现在我们还只能停留在辨别的阶段,那么,下一阶段就是形成鉴赏的能力和习惯。

  西洋各国在16世纪文艺复兴以后,就已超出中古匠人不自觉的创造阶段。我们这一步如果从梁思成算起,还不过百年。目前唯一能做的,便是多留下一些古建筑,留下艺术的原物,并将这种艺术以更开放、多样的方式,传授开来。

《四马拖车》:惠安县刘望海故居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五开间、三大落,四座并排,俗称四马拖车,寓意为驷马高在前程远大。而三进的地面高度都不一样,后一进最高,有步步高升的暗喻。刘望海是明朝进士,后升迁至七省巡按使,以按察使衔辞官归年。四马拖车建筑是现存较早的古民居,200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被四周的高楼建筑包围。

  这次,我们采用航拍的角度,从高空拍下部分被保护下来的古建筑,有些是原样被保留,比如蔡氏古民居和刘望海故居,有些是被毁后复建,比如泉州南少林寺。在逐渐膨胀拥挤的城市,因为许多人的努力,它们仍能幸运地保存下来。虽然有些木结构遭受摧毁,但姚洪峰说,其实最经得住岁月的建筑材料,还是木结构,因为它可修补性,连钢结构都比不上。

  这些图片,也许不是展现建筑艺术细节的最佳角度,却是记录它们这样存在过的一份最好的明证。留住它们,留住希望。

  空中俯瞰泉州红建筑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刘玲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