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右任书法作品收藏与投资 什么决定艺术品的最终价值
2015-01-09 15:33:51 未知
今天有幸请到寇克让老师,所讲话题是“书法的鉴赏与收藏”,主要来讲解于右任的书法。在2013年6月份,匡时有一场于右任专场叫做“以粹庐藏于右任书法拍卖专场”,这里的作品分布非常广,扇面、对联、横幅、条幅、立轴等等各种各样的形式都有。于右任几种常见的作品、字体风格也都包含在那儿。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分析一下于右任不同的书法作品拍卖价格与价值点评。
讲座现场,主讲人:寇克让
寇克让,男,1968年9月出生于陕西,现任教北京大学书法名家工作室导师。幼年从颜真卿楷书入门,80年代晚期改学魏碑,于北魏元氏墓志用功尤深。经二十余年诸体陶染,四体皆能,尤长真、草二体。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书法界有“北于南郑”之说。“南郑”指郑孝胥,福建闽侯县人,清代的改革派政治家、伪满洲国的创建者之一,近代著名诗人。郑孝胥工诗,擅书法,为诗坛“同光体”倡导者之一。“北于”则指陕西三原县人于右任,于右任先生是当时活跃于中国书坛的著名代表人物。
于右任
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县人,祖籍泾阳。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大风、神州旧主、剥果、半哭半笑楼主、啼血乾坤一杜鹃、关西余子等。曾用名刘学裕、原春雨,号髯翁,晚年又号太平老人,自编成《半哭半笑楼诗草》,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三原印行。同年,于右任陕西乡试中举,光绪三十年(1904),于右任开始向报社投稿,以“右任”两字为笔名,后成为他最常用的名字。著作有《右任诗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标准草书》等。
下面我们通过他不同的作品拍卖成交价,来分析他的作品与市场价值。
于右任的书法作品特点:
【超高的“破锋”技艺】
1470号
这是一个草书对联,1470号估价10-15万,成交价20.07万,它的价格似乎不是很高。
1472号这件对联作品,因为图片的关系,大家只能看到这样质量的图片,这件作品拍出44万8500的高价,比前面哪一个高还是由作品水准造成的。草书凝重,行楷价高,但是这件草书价格也不低,当然刚才说草书凝重、行楷价高是一般情况,不排除特殊的例子。
1472号
对这两件拍品的点评:上两件拍品成交价分别为2.2万、7万元。为什么这么大的差价?
第一,单价、总价两方面出现小件作品全面超出数倍的奇观。这个差距太悬殊了,无论是单价和总价都超过太多了。
第二,估价相同。卖家心里认为这个都是两幅草书对联,价钱差不多,但是能掏钱的人卖东西的人不往一处想,里边有高人,所以能掏钱的买家都是具眼之人。我想对第二件作品用钱去买它的买家他的眼力低不了。
第三.作品艺术水平決定了最终的价格。这是我们一再重申的。
第四,1472号单价7万在于氏草书中处于高位。每平尺的价钱于右任的草书7万在当时来说算是比较偏高。
口述一下我对这两件作品的看法:
1470号作品之所以成交价只有2.2万,2200每平尺,也就是说当代许多人的作品都比他的贵。从图片里看差距不大。
1472号于右任晚年的作品,之所以拍出比较高的价钱,总体是水平高,技术层面说两点:第一于右任草书中善用破锋,刚学的人希望毛笔跟钢锥一样立得住,别笔锋散了,但是写到一定时候不行,让笔锋故意打散,营造特别丰富的笔墨效果。
开始学写字的人一般是生怕毛笔给散了,但是到了他这种境界的时候生怕毛笔单调了,因为毛笔不散它就单调,它和硬笔就差不多,只有把毛笔打散了才能出丰富的效果,当然这个打散还要拢得住,叫做散而复点,散得开拿得拢才叫高手,散得开,拿得拢,想散就散,想拿就拿叫游刃有余,所以这一件作品从它的破锋效果,破笔效果是这样的。
清代有一个人叫刘熙载在评价唐代一个草书卷子《书谱》他评价说就是这个意思,孙过庭初唐的人把笔锋写破了,当时和孙过庭是老乡在长安做官的,孙过庭地位比较低,但是他的老乡地位很高,是皇家四叔,这个人是谁?陆柬之,陆柬之是张旭的舅舅,所以这个人都是苏州那边的人,当时这两个人没有任何来往,他们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去向不同的,因此话不投机半句多,这两位老乡有一个共同的好朋友王少忠,穿插于他们两个人之间,尽管这样这两个人的人际交往圈子从来没有交叉过,这就是艺术观念不同,最后谁成功了?这两个人的书风特别极端,为什么把这两个人举出来,是印制张怀瓘说过如果让这两个人假使宽猛相济,陆柬之宽、柔和、宽和一些,孙过庭很刚强,如果让他们两个能够宽猛相济怎么怎么样,实际上艺术上不存在假设,艺术就是字如其人,什么人写什么字,这两个人没有相济。最后证明是什么?历史证明是孙过庭要技高一筹,影响要大得多,就是什么原因,从用笔的角度,实际上就是已经埋下了日后影响的种子,他用笔的丰富性是陆柬之没法比的。
于右任在这幅对联里边也表现出了用破锋的非常高超的技术。
【字体跨度大】
另外一组对联:1479号行书七言联,于右任比较典型的作品。估价还是15-20万,成交价是48万3千。
1480号尺寸不大,估价不高,15万-20万,成交价是57万5千。
1479号
1480号
此件作品的字势开合大,看起来用词文绉绉的,这个字洒得更开一些,当然不是说紧不值钱,开值钱。真草二体笔法转换幅度更大,就是说这件品虽然在这里写的是行书七言联,但是里头分明用到了草法,甚至用到了楷法,在于右任的书法作品里边把“春”、“日”、“暮”放到楷书里也没有什么不恰当,所以这里出现了字体跨度大这样一个艺术特点。
大家说字体跨度大了以后就卖价吗?就好吗?当然不是。
我刚才举的唐代陆柬之有一个知名的作品《文赋》,西晋文学家陆机的文章,到了唐初陆柬之写了这件作品,最大的问题是这件作品里边两种字体,一件作品两种字体构成,在以行楷为主要节奏的一件作品中偶尔夹杂了纯粹的晋人草书、王羲之草书风格,所以出现了一个杂糅的现象,但是和王羲之所谓的“破体”不是一个意思。《文赋》陆柬之书陆机的《文赋》作品出现了这么一个情况,这件作品在书法史上面的影响怎么样?是一个奇观,但是影响不大,奇观是大家都知道、都看热闹,但是大家不认账,为什么不认账?宋元两代的人都不学他,这个很简单,像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什么叫影响大,什么叫元人认账?在《宣和书谱》虞世南的地位推得特别高,君子长技以虞为荣。
于右任的1480号字是开合很大,真草二体笔法转换幅度更大,创作难度更大,可以说水平更高,为什么他在真、草二体之间的转换是成功的,我个人认为这是于右任俗话说叫“绝活”。他能在楷书、行书、草书之间自由地转换,而且给你感觉不突兀、不唐突。
【字体“错落” 内容开阔】
1482号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的《满江红》还有一个《满江红》,这个是怒发冲冠《满江红》气势很大,拍到了172.5万这样一个成交价。
四条屏式样、满江红词皆属常见。满江红怒发冲冠谁都知道,四条屏也是非常常见的样式,但此作草书字形变幻丰富、大小错落。为什么把这个提出来,大家看这是一般书法欣赏的常用的词,我觉得文责字数是非常讲究的,于先生后半生一直致力于推广标准草书,不能大小太错落,要大小差不多,所以渐渐地影响了他的书风,他的草书一般大小不太错落,但是这件作品确是大小错落,《满江红》,再次提到笔的破锋效果很好。这是于右任非常拿手的一个本领,相比较启先生用笔的精微和敛锋的能力特别高超,同时一流的书法家,但是特点不一样。破锋用得非常好,虽是巨幅作品,单价依然较高。为什么说这句话?前面提到一般来说大幅作品单价比较低,这件《满江红》虽然是大幅,但是它的单价也是比较高的。我们欣赏一下这件作品,我刚才说到了它的破锋的效果,大家在这里边看得见,比如“莫等贤”的“等”、“笑”笑谈何饮匈奴血,也用到了破锋,还有一点大家也看到了,整篇字的大小悬殊比较大,不像于氏草书一般常见的字大小均等的情况,这个大小悬殊比较大,所以字显得比较错落。为什么要错落?错落就丰富、灵活了。这是这幅作品价高的一个原因。
影响于右任书法作品价值的因素:
于右任作品
【上款人物名气】
下一组:1481号行书八言。估价高20万-25万,以往看到对联估价都是10几万到20万,这个估价到了20-25万,不要看出估价多出这么一点点,这是卖家心理的一个反应。为什么高?两个原因:第一,八言字多。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敬之仁兄”何应钦,于右任写给何应钦的一件作品,何应钦的名气太大,上款人物太重要了,所以这件作品应该说意义不是简单的一件书法,因此估价也就高了,但是成交价是57万5千也很高。
点评单拿出来,因为它有一个特殊现象:考虑到上款名头、书法水准,整体品相、同场次行情等因素,这件作品单价5.2万元,价位偏低。究其原因,纸张影响了笔墨影响效果。洒金纸当时喜庆,但日后市场普遍低于生宣。这个藏家相当高明,虽然没说话,雅俗之分安然于心。就是说我们明显看这是一件洒金纸的作品,洒金纸比如说喜庆的日子:过年、结婚、祝寿等等这些喜庆的喜事,用洒金纸,很喜庆但是据我观察,大家还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一般来说洒金纸的作品价格都不高,为什么?是合何应钦的喜事于我何干,而且这个红纸时间长了以后有的纸比较亮,透亮透亮地红,还好,有的暗红看着有点儿压抑,悬挂效果不是很好,所以中国人特别得从刑,最好的颜色是黑、白。
于右任作品
【作品的文献价值】
下面一类:册页和条幅。这个东西大家可以上网查一下《邹海滨墓表》,图录上面写的是“为谁书什么墓志”,我给改成了墓表,因为墓表和墓志是两码事,这是墓表不是墓志。这是一个册页,册页尺幅不大,但是件数多,一共九件,所以后头有乘9,估价15-20万,卖家似乎期望值不是很高,9件东西才估了15-20万,但是成交价78.2万,所以市场上什么情况都会发生,至于为什么估低又走高一会儿再解释。
《浣溪沙》
行书晏殊《浣溪沙》,估价15-20万,成交价39.1万,尺幅是相当大的178.5×45cm。
邹海滨的墓表,是一个册页,册页往往是经意之作,为什么?八开这么大的册页,一个好的都一千多块钱,这个东西拿来一笔写坏了以后太可惜了,不是一张纸,所以册页往往是经意之作。要是没装裱写成单片最后裱成册页呢?那更是精品,能够把它往一起收,能够凑在一起一定要选好。我曾经看傅抱石在金刚坡时期的册页在拍卖上出现的时候八开册页张张震撼,价格高。
此件作品虽是墓表,并非一般美文格言,内容不是一般的文章,但文献价值是正面因素。也就是说,你要想考察民国时期的邹海滨,有于右任这件墓表,墓表的来源是他的家属提供的,生平都是家属提供的,生卒年、籍贯、仕途、主要贡献,都非常清楚,所以文献价值比较高,也就是说这件作品的文章内容在这里扯平了,大家一般喜欢美文,《滕王阁序》、王灿的《灯笼赋》,曹植的《洛神赋》,《心经》,但这是墓表跟我收藏者有什么关系,我和邹海滨非亲非故收藏他的墓表有什么呢?从文章内容来说这两方面扯平了,这是这件作品拍出比较高价钱的一个原因。所谓高是和卖家的预期相比,卖家预期不高只有15-20万,最后成交单价达到了9.1万每平尺。
【盘点:于右任几点低估价高成交的作品】
1461号
1461号,草书对联语,镜心,纸本。26X17.5cm手巴掌这么大,估价是3-5万,成交价是19.55万,将近20万。
点评:第一,不足半尺,单价48万元。书画太小就不论平尺了。这说的是一个行规,太小了,一平尺多少钱?我一平尺3000,说你把《金刚经》给我抄在一平尺上给你3000,那是欺负人,所以作品小就不论尺定价,这里说的是另外一种情况,我算过了0.42平尺多少钱?每平尺价钱48万元成交,太惊人了。
第二条:于氏非一般书家可比呀,词来得太快。你看写的是啥话?“时代岂能后退,兵机不可先传”他做了32年的检查院长,他和军人之间的交往特别多,他写过好多黄埔军校毕业生,行武生涯之间的交往特别多,他讲到了“兵机不可先传”这个对联写得非常工整,于右任这个功夫非常扎实,词来得快,通俗,但是不低俗,不仅通俗还包含着非常深刻的寓意,意思非常好。印章盖的不太清楚,我看这个作品的年代不是特别得早。这个东西还不太吃惊,最吃惊的放在今天最后一段。
1521号
1521号作品,草书七言对联,这个叫对联吗?一会儿看叫不叫对联,24.5×6.5×2c厘米,估价是10万-15万,最后成交价是39.1万。
点评:第一卖家想到了,但还是没想到。为什么说他想到了?他估价不低,但他还没想到成交价更高;
第二,买家之中有高人啊!单价136万,这是我算过的,精确的算过的,单价就是每平尺136万的草书“便条”,那么小的一点点东西能叫对联吗?简直就是一个“便条”当然这是一个诙谐的词,实际上是一个对联的形式,简直就是“便条”,岂非一字千金!无愧草圣之誉。名不虚传,贵就是贵。
第三,印章模糊了不算什么,瑕不掩瑜啊。刚才我伏笔埋伏了一下印章都盖模糊了,这不算啥,书法还是看字。讲座信息:
主题:书法作品的收藏与投资
嘉宾:寇克让:北京大学书法名家工作室导师
地点:芷兰雅集
时间:10月25日
(责任编辑:佟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