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天真到任性的林瀚和晚晚:自然形成自己的收藏王国

2015-01-17 11:18:34 未知

  (图注:林瀚和晚晚)

  两人野心虽大,却并不着急建立自己的收藏王国,在林瀚看来,一切皆是自然形成的,晚晚则说“艺术本身是打破标准、挑战权威的事情”,他们就准备通过自己的选择去面临更多的挑战。图:在《外滩画报》此次采访的所有年轻的艺术收藏者中,林瀚和雷宛萤是尤为耀眼的一对。不仅仅由于他们因艺术而结缘的爱情故事,还因为两人各自的经历也都相当传奇。他们的身后是莎拉·皮普尔斯的《缓慢的水滴》

  在798 艺术区中二街一家接一家的画廊之间,埋头找M WOODS 美术馆是错误的方式。它的招牌太低调了,厚重的铁门边小小一行字,不凑近根本看不到。但是那么低调似乎不是林瀚的风格,果然,一抬头就看到两个醒目的装置——卡德尔·阿提亚(Kader Attia)的《我们想变得摩登》(We want to be modern)和翠西·艾敏(Tracy Emin)的《我心将永远追随你》(My heart is with you always),一个占满了整面裸露的砖墙,一个高耸于烟囱顶端,都是林瀚和雷宛萤(晚晚)声名在外的收藏,立刻就帮助锁定了美术馆的位置。

  M WOODS 是预约制的,虽然对公众开放,但即便是白天,大门也只在有人进出时打开,显得有些神秘;它正在进行的首个展览《微暗的火》(Pale Fire),聚合了七位收藏家的藏品,是一个以个人对艺术品的判断为线索的展览。采访开始之前,林瀚安排工作人员为我简单介绍展品,挂着志愿者名牌的年轻人叫龚斌,不仅讲得熟练,还有不少自己对艺术的见解。询问之下才知道,他本身是一名年轻艺术家,在一次绘画比赛上和林瀚相识,林瀚觉得他有才华,就支持他在美术馆边工作边创作,他也算是M WOODS 正在筹划中的年轻艺术家驻留计划的第一个参与者。

  (图注:林瀚和晚晚的美术馆M WOODS 的开幕展《微暗的火》)

  林瀚和晚晚的美术馆M WOODS 的开幕展《微暗的火》,展出的唯一一件影像作品《睁开你的眼睛》,这是卡德尔·阿提亚的作品,曾在卡塞尔文献展上引起轰动,在全球仅有的4 个版本中,便有像美国MOMA 这样级别的美术馆所收藏。

  说实话,M WOODS 让人眼前一亮,无论是空间的感觉还是展览的气质,都很“IN”,又充满巧思,一下子扭转了对林瀚“有钱,任性”的印象。美术馆的空间设计主要归功于林瀚,而布展则是晚晚的心思: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的《司机》(Driver)和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mans)的《工作室的光》(Studio Light)被并置,因为两幅作品都将直线投射于一个墙角;邱亚才的《贵妇》和《迷失的知识分子》两幅画,由于知识分子瞥向贵妇的眼神和贵妇扭到另一边的脸而充满了戏剧性;莎拉·皮普尔斯(Sarah Peoples)的《缓慢的水滴》(Slow Drip)和奈良美智的《无题》,则构成一种色彩上相似、形态上相对的关系。

  晚晚说:“展览在视觉上当然有很多考虑,但整个展览它的核心意义是打开边界,包括国家、性别、年龄的边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界限就是市场的界限,奈良美智在市场上价值那么高,莎拉·皮普尔斯还没做过商业的展览,但是我认为她的作品有资格和奈良美智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展览。”晚晚和林瀚的野心,是希望这个展览不仅在中国是一个好展览,搬到纽约、伦敦,也同样是个好展览。

 

  

  (图注:Olafur Eliasson 《Lava Kaleidoscope》)

  在纽约相遇:对了就是对了

  在》此次采访的所有年轻的艺术收藏者中,林瀚和雷宛萤是尤为耀眼的一对。不仅仅由于他们因艺术而结缘的爱情故事,还因为两人各自的经历也都相当传奇。

  林瀚出身于一个军人世家。祖父是军人,父母也都当过兵。他14 岁就被父母送到新加坡读书,“他们给我买了张机票,我就去了”。林瀚认为父母是希望家庭条件优越的他能得到历练,“自己安排钱、自己规划前途,不要娇生惯养的”。结果这个大院里的孩子王在国外也没让父母失望,除了读书之外,打篮球和做生意都是一把好手,“17 岁就赚了好多钱”。2006 年,在英国读动画设计本科期间,林瀚开始回国创业,成立广告公司,又以设计师的身份参与诸多重要的设计项目。后来陆续又有了一个公关顾问公司和一个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基金。按他的说法,创业的“第一桶第二桶第三桶金”都是靠自己赚的:“我爸虽然早年下海,但是家里有军人的传统,我爸告诉我,他结婚的时候我奶奶就给了他一辆自行车和一百块钱。”在收藏艺术品之前,他收藏跑车,还曾受邀参与兰博基尼中国限量版车型设计,但在开始收藏艺术品以后,林瀚不得不问家里要钱,“收藏艺术品我还顶得住,而做一个好的艺术机构单单靠自己很难”。M WOODS 开幕时,不光艺术界有不少重要人物到场,甚至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等政要也发来贺信和视频,让人觉得林瀚的背景非同一般。他说“这三位也都是对艺术感兴趣的人,我送给鸠山的第一份礼物就是一幅画。”

  晚晚16 岁考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17 岁开始在一家当时是中德合资的画廊空白空间实习。处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由于个人风格鲜明、对艺术见解独到的缘故,让晚晚一度成为网络世界中很出名的女神。“无法想象其实我入行都10 年了。”2009 年,晚晚去了纽约,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艺术管理,2012 年创立了一个运营得不错的WanWan Lei Projects,策划一些小型展览,莎拉·皮尔普斯就是这个项目发现的艺术家。“每次办展览,作品都几乎卖光。”而她自己的收藏,以小件作品居多。晚晚前后在纽约生活了5 年,她喜欢纽约的氛围,永远有看不完的展览、去不完的文艺活动。本来她还打算继续待下去,直到去年认识了林瀚。她说:“我们俩在之前都经历了很长的感情,我觉得时间不重要,对了就是对了。”

  此前,在与M WOODS 有关的报道中,林瀚都是绝对的主角。这美术馆的名字,“M”取自是他妈妈的名字“曼”的拼音首字母,WOODS 则是“林”的意思。但是从今往后,林瀚都希望和晚晚一起,以Couple 的面貌出现在镜头前,他笑说“晚晚一个人的粉丝比我们其他几个男生加起来都多”,实际上,他一方面不想自己“一个男生总是抛头露面”,另一方面,“美术馆是我和晚晚一起弄的,我们马上要结婚了,以后收藏也不分你我”。处于热恋中的两个人,一个周到体贴,一个时而活泼时而高冷,在拍照和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一刻不停地秀恩爱。我委婉地问晚晚:“那么你是为了和林瀚一起创办M WOODS 才回国的?”她立刻坦率地指着林瀚强调:“我是为了他回来的!”

  (图注:奈良美智的《无题》)

  从豪买到研究:相信自己的眼光

  实际上,林瀚是从2013 年10 月份才开始正式做收藏的,短短一年间,他买了近两百件作品,家里俨然成了陈列馆。关于这个年轻人在收藏界的“异军突起”,网间流传着很多轶事,比如最初涉足收藏时,他并不被画廊重视,但是当他在拍卖场上高价拍下曾梵志的作品之后,立刻赢得了大量关注,也给自己贴上了高调、豪买的标签。不过,在商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林瀚对此种“势利”之处看得很淡:“势利、虚伪,看你怎么去说吧,我其实倒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收藏艺术,除了有崇高理想,确实需要有丰厚的经济实力才可以,从某种程度上,你要让别人知道你不是随便玩玩的。”去年上海西岸博览会晚宴的时候,他还在人来人往的交际中躲在桌子底下打越洋电话跟拍伦敦的拍卖。

  拍卖是实打实地“拼刀子”,和画廊买作品则是另一回事。有时候,一些炙手可热的艺术家的国际代理画廊也会垂青亚洲藏家,《微暗的火》中展出的唯一一件影像作品《睁开你的眼睛》(Open your eyes),就是林瀚排除万难“抢”来的。卡德尔·阿提亚是美术馆级别的重要艺术家,这件作品更是他历时15 年完成的,曾在卡塞尔文献展(Kassel Documenta)上引起轰动,在全球仅有的4 个版本中,便有像美国MOMA 这样级别的美术馆所收藏。“我们也是跟画廊做了很长时间的工作,我告诉他们,我是个年轻藏家,又在亚洲,有自己的美术馆,我们要把这样伟大的作品带到中国去展览,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它,如果把作品给我,就可以让卡德尔在各个洲都有藏家,”林瀚说,“我觉得一个艺术家卖作品也像嫁女儿一样,他花了那么多心血,肯定希望全球有更多人能看到。”为了作品在此次展览中有更好的呈现效果,卡德尔为影像加上了音乐。

  最近大半年来,林瀚的收藏方式转变很大,在他看来,那种大手笔买入的做法已是过去,“做大手笔的藏家,是特别容易、特别简单的事情”,他现在想做真正有意义的收藏,推动公共教育、发行出版物,“这要困难得多”。他现在每天学习到凌晨两三点,上网看资料、翻各种图录,再和晚晚讨论。他承认转变的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晚晚的影响。

  晚晚在哥大读书时学习的是艺术管理专业,后来又在David Zwirner 画廊工作了好一段时间,这段经历让她有机会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青年艺术家,因此她的收藏是从不知名的作品开始的。“Sarah Peoples 还在读书时我就看过她的作品,她就读的艺术学院每年都有两次Open Studio(开放工作室)供人参观。”后来林瀚也觉得她的作品有意思,他们就一起收藏了。去年年末,林瀚和晚晚一起去了迈阿密巴塞尔博览会,看了不少纽约美术馆和画廊,其间还特地到费城参观了莎拉的工作室。林瀚说:“这也是我们对艺术的态度吧,我不是特别相信靠耳朵去收藏,要大量地学习、阅读。我们有勇气收藏Sarah Peoples 是想说明我们对她未来发展的信心。我相信对于绝大多数新的收藏者更愿意依靠行家的推荐,这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想说的是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坚持,在这方面也许我们做得还是好的,而我们有信心在全球范围内选到最好的艺术家,也有信心把收藏这件事情走到底。”而最让晚晚感到惊奇的是,两个人虽然专业背景不同,对艺术的看法却惊人相似,几乎没有产生过分歧,她觉得林瀚有天赋、用功、真正热爱艺术,“一年之间,从不知道什么是收藏,到能看懂需要很多背景知识才能看懂的作品”。

  两人野心虽大,却并不着急建立自己的收藏王国,在林瀚看来,一切皆是自然形成的,晚晚则说“艺术本身是打破标准、挑战权威的事情”,他们就准备通过自己的选择去面临更多的挑战。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董倩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