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妙趣横生数字诗

2009-04-28 16:32:39 谢向英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数字情诗,长久以来不但民间盛传,就是国内近年出版的一些诗词辞典,也将之收入;在传闻传抄过程中,个别字词有所出入不足为奇。
  至于真与假,倘若认真比较起来,历史上这样张冠李戴的「公案」恐怕不少。就拿数字诗说吧,下面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姹雪诗: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进梅花总不见。
  也有人在引用时,写成: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皆不见。
  这大概便是传抄或记忆上的出入所致。它本来是杨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诗;但也有人说作者是无名氏;有人说是乾隆年间进士,被誉为鬼才的纪晓岚所作。
  然而,早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扭计宰相刘罗锅》,则把它归到刘墉(罗锅)的名下。要不是编导为了剧情需要,移花接木,或是刘墉把它当作自己的大作拿去「发表」,那郑板桥恐怕要与他对簿公堂了。
  不过作为「普遍读者或观众听众,大抵多只作一种艺术欣赏,或是一种有趣的谈资而已,对其真假一般是不多深究的。
  小时候常听大人唱两首由一到十的数目歌,数字顺唱又倒唱。顺唱是:
  一姐不如二姐娇,
  三寸金莲四寸腰。
  买得五六七钱粉(或作「粉盒」),
  妆成八九十分标(或作「悄」)。
  倒唱是:
  十九夜月八分光,
  七宫仙女度六郎。
  五更四处敲三点,
  二人同睡一张床。
  曾有人著文说这两首诗是清代李调元写的。笔者浅陋,不知真假。宋朝理学家邵康写的一首数字诗,「著作权」本无可置疑,但也有人说它不过是流传民间的童蒙诗。诗是这样的: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短短二十字,描写出旅途旖旎风光,简直是一幅朴实自然的乡村风俗画。清初诗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与此「童蒙」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钓勾,
  一曲清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少少四句二十八字,连用了九个「一」字,一气呵成。其笔下的渔翁不是「独钓寒江雪」,而是「独钓一江秋」,且有歌有酒,潇洒得多。
  据说王士祯以此诗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与重用。从此九「一」诗亦可知其所以。
  像这样有趣的数字诗词,在平日读书看报或与人闲谈时,只要留意,是会随时见到或听到的,且每每让你过目入耳难忘。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李哲)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