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巧夺天工” 中国传统手工艺展示之精彩图集

2015-09-12 00:43:52 陈伟静

  2015年9月11日,第五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内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400多个项目、近500个传承人参展,参展项目将超过1000项,在本届博览会上,主办方推陈出新组织了“中国传统手工艺展”,首次整体呈现锦绣、瓷器、漆器、雕刻等中国四大传统手工艺,展现“中国工艺”、凸显“中国制造”。这四大传统手工艺堪称中华民族璀璨文明以及国人聪明才智的最佳见证,专题展览重点展示了55个艺术观赏性高、地域民族代表性强、非遗生产性保护工作开展较好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让公众从各类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中,得以窥见的巧夺天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技法。

  以下是本次“中国传统手工艺展”的精彩图集:

  精“雕”细琢

  徽州三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流行于古徽州的黔县、歙县、祁门、休宁、太平、绩溪和江西的婺源等区域。是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传统雕刻工艺的总称。

  以徽州盛产的毛竹为原料,以刀代笔,运用线刻、作品常用于摆设装饰,有的用两块半弧形竹片制作包柱的雕刻楹联,有的把雕成画面的半弧形竹片用作建筑物的装饰部件。

  扬州玉雕是江苏扬州汉族民间雕刻艺术之一,扬州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因形式各异,工精艺巧,成为中国的三大玉雕之一。将阴线刻、深浅浮雕、立体圆雕和镂空雕等多种技法融为一体,形成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特点,具有秀丽典雅、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

  始于唐,兴于宋,至明清两代技艺臻于完美。流行于粤东地区。潮州木雕多以樟木为材质,以精雕细刻著称,通雕技法最为卓越;髹漆贴金使作品光彩夺目;题材内容丰富,常以“之”字形构图;主要用以装饰建筑、家具和祭祀器具。

  东阳木雕多用椴木、白桃木、香樟木、银杏木等材质;技法以平面浮雕为主,以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装饰和原木天然纹理色泽为特点,色泽清淡,格调高雅,艺术特点鲜明,被誉为“国之瑰宝”。

  寿山石雕技法丰富多样,精湛圆熟,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寿山石雕追求既雕既琢的艺术效果,提倡返璞归真,故以“相石”为重要环节,讲究利用石形石色,巧施技艺。

  青田石雕是指以青田石为材料雕制而成的传统工艺品。青田石雕吸收了“巧玉石”制作工艺,运用因势造型、依色取巧的技巧,并发挥青田石自身石色、石质、可雕性的优势,开创了“多层次镂雕”技艺的先河。

  阜新玛瑙雕刻的艺术特色为:巧、俏、绝、雅。玛瑙具有多种天然色彩和条带花纹,是雕刻的理想材料。制成一件精美的玛瑙玉件要经过选料、剥皮、设计、初雕、细雕、抛光和配座等七道工序。

  无“漆”不髹

  重庆漆器流行于重庆境内的漆器制作工艺。其髹饰技艺极富地方特色,尤其是以在胎体上进行彩绘,研磨,金银粉色粉粉光罩漆、螺钿蛋壳镶嵌、堆漆、变涂等髹饰技艺而著称。

  阳江漆器始于明末清初,清中叶在国内已颇有名气,上世纪30年代最为兴盛。流行于粤西南阳江市。阳江漆器具有制作精巧玲珑,造型古朴典雅,浮雕花鸟优美的特点。

  稷山螺钿漆器源于唐代嵌螺钿制作技艺。流行于赣鄱大地。稷山螺钿漆器外观古朴雅致,构造精细,线条流畅,漆面光洁,图案清新高雅,色调和谐,手感细腻华润,耐热防潮,经久耐用。

  福州脱胎漆器早期多为佛像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后逐渐向自然形、仿生形等方面发展,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别致、装饰技法丰富多样。

  绛州剔犀技艺始于唐代,层层漆纹大都以回旋生动、流转自如的云纹回钩组成,线条简练流畅,灿然成纹。影响遍及长江、黄河流域。

  鄱阳脱胎漆器起步于先秦,历代传承,形成独特的脱胎制模工艺。流行于赣鄱大地。以造型新颖、漆面光泽明亮、制作精巧、内壁平滑而著称。

  楚式漆器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最古老的中国漆器工艺之一,流行于荆楚地区。楚式漆器造型奇异瑰丽,图饰丰富多彩,色彩饱和雅重,榫卯髹漆彩绘木雕类、金漆盆盘类为其主要品类。

  成都漆艺起源于商周时期,是中国的四大漆艺之一,四川省因盛产漆和朱砂成为漆器的重要制作基地,成都漆艺工序繁多、制作细致,“雕花填彩、雕锡印花、雕银丝光、拉刀臻刻”是其独特技艺,以精美华丽、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而著称。

  北京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漆器产区,金漆镶嵌始为“燕京八绝”之一,彩绘类色彩艳丽,雕填类堂皇,刻灰类气韵浑厚,断纹类给人以饱经沧桑之感,虎皮漆类五彩斑斓又似天然成就。

  雕漆技艺发源于唐代的四川、云南一带,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的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雕刻是全部雕漆工艺中最为人叫绝的工艺。

  平遥推光漆器发源于山西中部的平遥县,传播至北方广大地区,推广漆器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漆器外观古朴雅致、闪光发亮。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

  厦门漆线雕技艺形成与明末清初,源于泉州,是闽南地区的传统工艺,漆线雕以精细的漆线经特殊的制作方法缠绕出各种人物和动物造型,尤以民间传统题材为多。

  扬州漆器发轫于江苏扬州,流行于东部沿海地区。扬州漆器在制作手法和工艺上将具有南派漆器的隽秀精致,在产品的造型和气势上又常见北派漆器的雄浑和博大,具有南北兼收的特色。

  “锦”“绣”年华

  湘绣起源于湖南省长沙民间刺绣,属中国四大民间刺绣之一,湘绣以硬缎、软缎、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蚕丝线、纯丝线、绒线绣成。构图严谨,色彩鲜明,运用千变万化的针法绣出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形象特殊的艺术效果。

  粤绣时流行于广州及其古属地南海、番禹、顺德等地的民间刺绣工艺,绣品具有构图饱满、繁而不乱、针步均匀、光亮平整、纹理清晰分明、物像形神兼备的特点。

  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其表现手法细腻、逼真而闻名。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

  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经过三千多年的传承发展,以独特的针法表现出来的蜀绣技艺特点。“蜀绣的技艺特点可总结为线法平顺光亮、针脚整齐、施针严谨、掺色柔和、车拧自如、劲气生动、虚实得体。

  壮锦技艺是壮族人民最精彩的文化创造之一,其制造使用的壮族竹笼机,设有“花笼”用以提织花纹图案,为壮锦织机的最大特点,明代被列为贡品。

  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锦工艺技术之大成,因其绚丽多姿、灿若云雨而得名,云锦的织造工艺高超精细,富有创造性,其中“妆花”又是云锦中织造工艺最为复杂的品种。

  宋锦织造技艺发源于宋代,主要产地在苏州,具有宋代以来的传统风格与特色。采用了经线和纬线联合显花的组织结构,应用了彩抛换色之独特技艺,使织物表面色线和组织层次更为丰富。

  苏州缂丝起源唐代,是历史上重要的织造技艺,主要经过"通经断纬",将五彩的蚕丝线缂织成一幅色彩丰富、色阶齐备的织物。缂丝素以制作精良、浑朴高雅、艳中且秀的特点。

  土家族织锦是武陵山土家族人的西兰卡普,历史流长,是我国少数民族织锦之一。土家织锦民间称为“打花”,传统织锦多作为铺盖。以棉纱为经,以五彩丝线、棉线、毛线为纬,完全用手工织成。

  黎族传统绣染织绣是中国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绣织技艺,它集纺、染、织、绣为一体,刺绣工艺精湛,图案朴实自然,富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

  苗绣时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流行在贵州省,其色调夸张,常按其氏族的审美而非物体本身的颜色搭配,讲究冷暖对比,形成一种古朴又绚丽的民族气息。

  水族马尾绣时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是古老又最具民族特色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马尾绣的制作过程繁琐复杂,成品古色古香,华美精致,经久耐用。

  西秦刺绣布艺是平面刺绣再做成各类工艺用品的统称,起源于陕西宝鸡,历史悠久。平面刺绣除少量的配制镜框作为礼品或供观赏外,绝大部分制作成各种服饰、用品、玩具等。

  天下“陶瓷”

  婺州窑始于商周原始瓷,盛于唐宋乳浊瓷,终于明清青花瓷。主要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在西晋开创使用化妆土,使釉面变得洁净光滑。东汉至宋代流行的堆塑工艺具有独特的艺术美。

  景德镇瓷器主要流行于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及清华釉下彩绘技术,开启了中国彩瓷的烧制历史。精湛的制瓷技艺,其专业化的生产体系和品类齐全,超过了历史上所有窑厂,书写了中国制瓷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页。

  定瓷石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烧制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莹润的白瓷著名,装饰以刻花、划花和印花等技法见长,开创的覆烧法是陶瓷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

  邢窑自北朝开始烧制青瓷,在隋代创烧白瓷,结束了中国自商周以来青瓷独尊的局面,为中国后世的花瓷生产尤其是彩瓷生产创造了条件。

  汝瓷以烧制开片的天清瓷扬名天下,是中国北方青瓷的杰出代表,在瓷器表面产生宛如鱼鳞或冰裂状的窑变烧制技艺备受世人称颂。

  钧瓷亦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了世界上唯一的高温窑变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奇幻的窑变艺术,举世无双。

  广彩瓷始于明代广州三彩,清代发展为五彩,是在白胎瓷器的釉上描绘金色花纹图案,融合了西方发廊烧制技艺,是釉上彩瓷和中西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

  醴陵釉下五彩瓷,首创多色釉下彩绘技艺,突破了千百年来单色彩瓷风貌,使釉下彩瓷进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景泰蓝因在明代景泰年间突破蓝色发廊釉的制作技艺而得名。融合了青铜和烧瓷的传统技艺,吸收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法,具有浑厚凝重、福利典雅的艺术特色。

  唐三彩是一种二次烧成的低温釉陶,因以黄、绿、白三种颜色最为常见而得名。以神器的造型、缤纷的色彩、华丽的装饰闻名于世,充分表现了人和五的精气神,体现了雄浑灿烂的大唐文化。

  德化瓷主要流行于附件德化一带,自唐宋兴起。以如脂似玉的白瓷和精致典雅的瓷塑著名。

  耀州窑以烧制刻花和印花的青瓷闻名,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对河南、广东、广西的部分窑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邛陶是四川省成都市的特色陶艺,以唐代早期创烧的釉下复合彩、晚唐五代烧制的邛三彩、两宋烧制的省油灯等著称。

  宜兴紫砂陶主要流行于江苏省宜兴市,以其独特的陶土和纯手工拍打镶接技法、百态千姿的造型艺术和古朴的自然色泽享誉世界,独树一帜。

  龙泉青瓷以烧制“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青瓷扬名,梅子青、粉青釉是其杰出的代表作品,产于浙江龙泉,自西晋开始,为历代皇帝喜爱。

(责任编辑:陈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