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上河图》:“中华第一神品”汴京繁荣的见证
2016-08-25 15:02:36 未知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汉族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描绘当时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又称开封或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状况的写照。
赏析:其一,内容丰富,这幅画画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事实上,这幅画也很大,我们微信里面看到的只是一个比较著名的角落。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也就是说,有五米长。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的组织成统一整体,在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妇女、儿童、篙师、缆夫等人物及驴、牛、骆驼等牲畜。有赶集、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情节。画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还有城楼、河港、桥梁、货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各色人物从事的各种活动,不仅衣着不同,神情气质也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此画很容易与大家共赏,原因很简单,这么些人和东西,而且是“各异”的,拿个放大镜,够你好好看上一番;其二,画作结构安排得很好。照理说这么些东西,虽然说画布比较长,画是肯定画的下,可是画画是一门艺术,不是堆砖头,因此,画作是要有主次安排的。这幅画怎么安排呢?画中主要分开两部份,一部份是农村,另一部是市集。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这样的安排就使画有艺术性了。
画的故事:有关画的故事很多,因为这幅画很老!多老?公元1101年,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被收入御府,由北宋宫廷收藏。那么这幅画大概几年了,就由各位看客自己算了。还有就是这么些年过下来,这幅画被无数知名人士收藏,这些人的职业包括:皇帝、富商、大臣、太监、汉奸等,中国居然还没有把这幅画到底有些什么东西统计清楚!历来认为,清明上河图,全卷总计人物五百余,牲畜五十余,船只、车、轿各二十余。 所谓“人物五百余”,从501人到599人,都可以说是“五百余”,这种说法在古代也许无可厚非,但在科技昌明的现代,则有点说不过去了。 用照相术按照1:1的比例翻拍,或者放大,这对现代技术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利用这种技术,有位先生终于得到了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复制品。他立即动手,精确统计画上的人物。 这位先生的办法实在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在画面的每一个人上放一粒米。统统摆好以后,再数一数共有多少粒米。他反复数了好几遍,总数完全相同:《清明上河图》中一共有815人。可是呢,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 动物208头(只),,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各种房屋三十余幢。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差别会这么大呢?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他们统计用的画不同,原因前面提了一下,这幅画很老了,又很有名,自然仿作、赝品很多,古代科技不发达,不像现在的复印那么准确,盗版的时候总是有差错的,而且能拿到真画的人都是知名人士,估计也没那个闲功夫数人玩。另一个原因就是统计方法不同,画中还有很多人物并不是全身,只有“半身”的大有人在,有的甚至就一双脚,此外有一些轿夫抬着轿子,那轿子里的人算不算清明上河图中的人呢?如果算可画中并没有出现这个人,如果不算,那轿子里确有其人,又岂能不算。这里就可以看出文艺思维了,照道理,一双脚自然算,轿子里嘛什么都没露,当然不算。可是算人数的是文人,可能没有理科生的数理能力强,不能恰当运用假设条件吧。
(责任编辑:程立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