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先定个小目标 比如来爬下藤本壮介建造的这座“森林”

2016-09-02 08:33:08 未知

“远景2116”首届上海种子海报

  导言:人类100年后的22世纪会是怎么样?会如“砖家”预测的海水淹没土地,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吗?为了探讨这一发展蓝图,上海迎来持续一年的超长展期活动。2016年9月4日,以“远景2116”为主题,思考人类100年后未来的,上海首个跨学科的综合文化项目“上海种子”将正式开展,里面不仅仅聚焦艺术、人文,而且涵盖科学、技术、医学和生态等多个领域。活动分为两期举办,第一期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设计与艺术展览、图书馆计划、儿童项目、市民参与项目以及“奇点”项目。而在室外搭建一个大面积的空中“城市森林”,除了是作为开幕、展览场所外,似乎更让人引发对100年后的期许。

  【“未来建筑”:上海市区内拔地而起的“城市森林”】

  作为“上海种子”第一期的标志性建筑,喜玛拉雅美术馆户外,一座高23米,长76米,宽度在6米至11米之间,占地面积约638平方米的建筑,将拔地而起。

(效果图) 远景之丘, 正面局部, 藤本壮介, 2016

  这个建筑是世界知名日籍建筑师藤本壮介特别为“上海种子”量身定制的户外建筑场馆,名为“远景之丘”。全透视的建筑理念,用极简的方式将自然与人工融合,恍如城市森林一般。

  “远景之丘”中,藤本壮介将构造一个山形的框架作为展馆,整体建筑框架以纯白色脚手架为支撑。让工业感的材料,组成人造的几何图形,并配上绿色植被,使得展馆整体看起来是山丘一样的景观,从而构成三维、漂浮在城市中的森林空间。

(效果图) 远景之丘, 内部灯效, 藤本壮介, 2016

  这座“城市森林”的视觉感受,会让人们设想未来100年后城市建筑的某种可能性。对于未来的建筑,藤本壮介也充满了好奇。他认为未来的建筑中,自然事物与人造实物需要对照和融合,为此,他不断地尝试、重新思考,思考建筑的系统和建筑的功能,建立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联系。

  藤本壮介表示,“远景之丘”展示了一个基本的概念,如何将自然的事物和认为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100年后的建筑会是怎样?

House NA

  回归原始,让建筑结构和整体空间感发挥最佳的视觉感受是藤本壮介一贯的设计风格。他曾以简单的搭建方式,来构造出人们日常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其中,藤本壮介事务日本所在2011年完成的“NA住宅(House NA)”项目,是在东京城市之中漂浮的一组纤薄平台,它就像一个场地,供人们与居民区与城市互动。

House H

  对于建造的居住House H,藤本壮介设计出的是一个有很多方盒自称的有许多开口的房子,它构建的是一种介于两种元素之间的空间,一种介于建筑与自然之间的渐变。

  那么100年后,建筑会是什么样的?或许可以通过“远景之丘”来思考未来,思考一切契机。藤本壮介表示:“在100年后的2116年,人们包括他自己,可能会住在一种重新定义的森林中,而森林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多样性的空间,或是更具开放性,它没有太多边界。 ”

  他认为,未来建筑是回到人类生活、行为最初的起点,并试图从这个角度对一切进行反思。

  谁优先入驻“远景之丘”?

  “远景之丘”囊括了综合展示空间、活动空间和公共休闲区域。 “上海种子”的部分研究者将在此建筑中,陆续展出作品,或定期主持公共活动。

道格拉斯·柯普兰, 22世纪的宣言, 2016

  首期入驻该空间的研究员,包括切尔多·梅雷莱斯(Cildo Meireles) 、徐冰、陈星汉(Jenova Chen),以及尼日利亚表演艺术家奥托邦戈·恩坎加(Otobong Nkanga),她作为根基研究员,将带领团队为观众展示对于土地的理解。同期,加拿大作家、艺术家道格拉斯·柯普兰 (Douglas Coupland) 将以霓虹灯管户外装置表达他对22世纪的幽默标语;“上海种子”根基研究员之一、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张海濛也将于十月率领团队推出线上游戏“玩出未来”。

  【抓住机会,听各行大咖聊人类100年的发展】

  “上海种子”将于9月4日在“远景之丘”举行,既然是探讨人类100年的发展,那么与展览同期召开的上海种子暨国际双年展协会论坛,便汇集了著名策展人、艺术家和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在其中进行思想碰撞,共同探讨关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以下为详情时间安排: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种子暨国际双年展协会论坛(9月3日全天)

  国际双年展协会论坛首次进入中国,并以“转型中的双年展:多元化的新挑战”为议题。论坛将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分别由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 (Philip Tinari)以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总监比格·欧列 (Bige Orer)主持。

  上半场:

  时间:10:00 – 13:00

  主题:多学科的新典范

  主持人: 比格·欧列 Bige Orer(伊斯坦布尔双年展总监)

  主讲人:佳亚特里·斯皮瓦克 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演讲嘉宾:

  克莱夫·亚当斯 Clive Adams(英国当代艺术与自然中心馆长)

  西尔维·福汀 Sylvie Fortin(蒙特利尔双年展执行与艺术总监)

  埃尔努尔·米塔 Alnoor Mitha(曼彻斯特亚洲艺术三年展艺术总监)

  王春辰 Wang Chunchen(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教授)

  下半场:

  时间:15:00 – 18:00

  主题:双年展形式的危机

  主持人: 田霏宇 Philip Tinari (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

  主讲人: 卡罗琳·克里斯托夫-巴卡基耶夫 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 (都灵凯斯泰勒美术馆馆长,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主策展人)

  演讲嘉宾:

  延斯·霍夫曼 Jens Hoffman(纽约犹太人博物馆副馆长)

  陈文辉 Tan Boon Hui(亚洲协会博物馆馆长)

  萨拉·威尔逊 Sarah Wilson(考陶尔德艺术学院教授)

  远景之丘:“上海种子”圆桌会议(9月4日上午)

  “上海种子”圆桌会议在9月4日开幕式分两轮讨论进行。第一轮讨论以“建筑,高于建筑(Architecture beyond Building)”为主题,第二轮以“科技生态学(Ecology of Technology)”为主题。

  第一轮圆桌讨论: “建筑,高于建筑”

  时间:10:00 – 11:30

  主持人: 李龙雨 Yongwoo Lee(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

  讨论嘉宾:

  藤本壮介 Sou Fujimoto(“远景之丘”建筑师)

  戴志康 Dai Zhikang(证大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刘毅 Liu Yi(公共艺术家,种子星球设计者)

  伊娃· 弗朗斯· i ·吉尔伯特 Eva Franch i Gilabert(艺术与建筑小铺馆长 )

  第二轮圆桌讨论: “科技生态观”

  时间:12:00 – 13:30

  主持人: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 Hans Ulrich Obrist(伦敦蛇形画廊艺术总监)

  讨论嘉宾:

  张雷 Zhang Lei (远景能源 CEO)

  安娜·格领斯潘 Anna Greenspan(上海纽约大学教授)

  凯文·斯莱文 Kevin Slavin(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媒体艺术与科学教授)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