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悲歌:壁画中的皇帝梦 ——唐墓壁画背后的秘闻(十五)
2016-09-07 14:46:48 赵争耀
在唐代,无论官职大小,他们上朝觐见皇帝时走到皇宫前的一处楼台前,都要驻足而思,想一想自己给皇帝的奏章中是否有缺(同“阙”)失,这处楼台就是“阙楼”。45年前,考古人员在乾县乾陵乡韩家堡村一处唐墓内发掘出土了40余幅色彩斑斓、生动逼真的壁画,内容更是涉及仪仗队、青龙、白虎、城墙、阙楼、伎乐、男侍、僮仆、宫女、畋猎、驯兽、饲禽……其中,墓道东西两壁两幅精雕细刻、装饰华丽的《阙楼图》所描绘的,是非同一般的三出阙,等级最高的一种礼制性建筑,只有皇帝才可以享用,往往也是帝王居所的标志性建筑。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在这里安身呢?
《阙楼图》局部
墓葬的主人叫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嫡长子,并被高宗立为皇太孙。公元684年2月,当上皇帝仅仅两个月的李显,被其母武则天废为庐陵王,李重润也被废为庶人。公元698年,已经76岁的武则天意识到需将皇位交还李氏,便召回李显重新立为皇太子,李重润也被立为邵王。然而好景不长,年仅19岁的李重润被送上了断头台,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依靠大臣们的帮助,李显再次坐上皇帝宝座后,就在政治上拉开了为李唐王室成员平反昭雪的序幕,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对李重润的重新安葬。他追封李重润为懿德太子,同时,在乾陵高宗身边不远处将李重润重新安葬,并给予“号墓为陵”的特殊礼遇。这在唐代也是首开先例,其规模也是绝无仅有的。
新落成的墓地内,墓道东西两壁的两座精雕细刻、装饰华丽的阙楼巍峨屹立。这阙楼为三出阙,是等级最高的一种礼制性建筑,只有皇帝才可以享用。乾陵陵园内城朱雀门外以及司马道南端两侧,当初都建有高大雄伟的三出阙,可惜现在已经荡然无存,目前只有这幅《阙楼图》为我们保存了唐代三出阙的形象。这幅《阙楼图》暗示着其中居住者的皇帝身份。让懿德太子在虚拟的皇宫里,永远享受着他未曾实现的皇帝梦,这不正是身为父亲中宗皇帝的良苦用心吗?
从阙楼进入皇宫,是一组《仪仗图》,由近200名文武百官组成的仪仗队伍,包括步行卫队、骑马卫队和车队。从车的形制和装饰看,它属于礼制规定的皇太子级别的金辂车。但金辂车前插用羽毛和贴金装饰的雉尾障扇,却是皇帝级别的仪仗器具,再加上两侧便房里贴金饰银的甲装骑马俑队伍和装饰华丽的三彩三花御马,皇帝的威严和气派让人望而生畏。
《仪仗图》局部
如果说《阙楼图》和《仪仗图》还不足以让懿德太子彰显皇位的话,那紧接着的《列戟图》则是名副其实的皇帝待遇了。列戟制度是通过施戟杆数的多少来表示其身份等级的一种规定。如果按太子身份的话,应该是一边列9杆,两边一共18杆,但懿德太子壁画中的《列戟图》,却是一边12杆,合起来共24杆,显然享受的是皇帝级别。这是目前唯一一例皇帝级别的《列戟图》,即使在晚唐唐僖宗的靖陵中,也没有发现。
《列戟图》局部
李重润生前没有得到的,在他死后都得到了,而且达到了极致,是身为皇帝与父亲的李显的刻意还是无奈,我们不得而知。
(责任编辑:刘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