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导自由的女神,为什么一定要露胸呢?
2016-09-09 14:46:37 未知
如果你看过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
不知道会不会萌生这样一个问题:
《自由引导人民》
为毛要露胸?
欧仁·德拉克罗瓦
解答这问题前,首先我们了解,这幅画的作者。他是法国的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1798—1863)。当然不是不穿衣服就是浪漫(那是浪)。夏尔·波德莱尔曾对浪漫主义给出过定义:“浪漫主义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套用到这幅画的时代背景中,或许更容易理解。
1830年的法国发生了历史大事件——七月革命(详情可见度娘)。简单说就是人民不满统治者,通过革命的方式维护民主的利益的一场事件。而这自然而然,也对当时居于法国的德拉克洛瓦产生了影响。感受到革命热潮的他,随即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些参与运动的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令人细思极恐的是,在画家创作的这幅《自由引导人民》中,一名参加革命的姑娘克拉拉·莱辛,被描绘成了露出乳房的“自由女神”。这正是艺术家凭着感觉走的结果。
那么回到开头那个问题,某知乎大神在回答时曾写道:“在西方艺术中,神不一定裸,但是裸的大多都是神。所以裸,能给人有她是神的联想。”这种“裸”其实是凡人神化的一种象征,似乎很有说服力。仔细看看,她的形象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呢?
左为克拉拉·莱辛;中为为米洛斯的维纳斯;右为胜利女神像
当然了,从画面的效果来说,敞开的衣服也给人传递了一种血脉膨胀,动感奔放的感觉。这种挣脱束缚的状态和创作主旨想要表达的自由、平等、革命……简直一毛一样。
虽然以上这些猜想已无法再向原作者考证了。但是,时隔上百年了还能引发观众这样的思考,无疑也证明了这一“裸”之经典。
被大师名作深深吸引的不只是普通观众,就连艺术家当中也有颇多深受影响的fans。曾梵志就曾表示,还是还在读书的时候,第一次在教课书上看到这幅作品,就被画面中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所感染。他沉迷于作品复杂的构图,强烈的笔触……当然还有作品中自由女神袒胸露乳的激昂形象。
1991年,艺术家在武汉的工作室内,其身后是刚完成的《协和三联画之一》 ©曾梵志工作室
曾梵志,《协和三联画之一》,1991,布面油画,180 x 460 cm ©曾梵志工作室
如同这位艺术家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创作的状态,《自由引导人民》除了绘画技法上的令人受益,也更多成了画家精神上的引领。反观曾梵志的艺术道路,为了自由创作他也曾披荆斩棘。从学生时代的对学院派规范的突破,到从生活日常中取景,反映内心真实的情绪与剖白,和如今不断地自我突破。他始终保持着对于创作的热情,甚至还创作了一组向经典致敬的新作,重新诠释了那些艺术路上影响过他的画作。
2014年10月22日至11月17日,曾梵志新作《从1830年至今》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专题展出一个月。(图片转自香格纳画廊官网)
左为《从1830年至今 No.1》;右为《从1830年至今 No.4》(图片转自香格纳画廊官网)
两年前的秋天,这幅《1830年至今》挂上了卢浮宫的展厅,与德拉克洛瓦的原作并置在一起,呈现了曾梵志和德拉克洛瓦跨越时代的对话。为了这一天,曾梵志在画室里,一连画了四版作品。最终挂在卢浮宫的第四版作品,将背景中其他的人物统统都被抹去,只留下了依然露着胸脯的自由女神。这种被神化的“自由”,大抵也是艺术家坚持的信念。
阿尔布雷特·丢勒,《小野兔》,25.1 x 22.6 cm
《兔子》创作过程 © 曾梵志工作室
曾梵志,《兔子》,2012,布面油画,400 x 400 cm ©曾梵志工作室
曾梵志,《拉奥孔》,2015,布面油画,400 x 400 cm © 曾梵志工作室
拉奥孔雕塑,约公元前1世纪晚期
谈及那些向经典致敬的新作品时,他说:“当创作过半时,绘画的对象其实就不那么重要了,甚至绘画本身(用什么工具,以什么形式)也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通过手怎样无障碍地体现自己心中的情绪。绘画成为了一个解放自己的工具,内心也通过这个过程得到了释放”。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这位艺术家近30年创作的心路历程?2016年9月19日至11月19日“曾梵志:散步”将在UCCA举办,届时,展览邀请观众进行一次“散步”——让他们在相互迥异而互为补充的作品中间穿行、驻足、流连。你们将看到艺术家近三十年的创作历程,囊括以绘画及雕塑为形式的六十余件作品;其中,许多作品从世界范围内的收藏机构借展而来。
(责任编辑:刘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