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遵义土司墓葬雕刻出现“龙捧鲜花献凤” 图案

2017-02-16 11:33:55 未知

  昨日,遵义长期关注播州土司文化的一名学者称,他在当前发掘整理供人参观的播州第十三代土司王杨璨墓内,发现了雕刻“龙捧鲜花追凤”图案。随即,记者赶赴距遵义市东南10公里的皇坟嘴,这里埋葬的是播州第十三代土司王杨璨及夫人。

  据悉,杨璨墓修建于宋理宗淳右年间(公元1241-1252年),占地64平方米,全用白砂岩条石砌成。这座古墓1953年被发现,1957年清理发掘,1984年后进行了几次维修,2011年12月起,每周一除外,每天上午9时至下午5时,可供游客免费参观。

  杨璨墓中雕刻着众多的文官武士、人物花卉和动物装饰,构图精美,刀法娴熟,线条流畅,具有宋代艺术的特点和很高的历史价值,被誉为“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记者走进杨璨墓葬内,在墓室内后方顶上看见一幅雕刻的龙凤呈祥图案。两条龙摆布两边,中间是两只凤,每条龙的前爪都捧着一束花,均深情地向中间的凤献花。工作人员称,两条龙爪上“捧”的是名贵的仙草,通过向凤献仙草表达爱意。

  遵义研究海龙屯文化的文史专家赵光强却有另一番诠释,中国古时指仙草是灵芝,灵芝图案蘑菇状。同时,中国没有献草求爱的民俗,所以龙爪捧的是鲜花,是因年代久远图案风化,当前看起来像仙草而不像鲜花。

  据推算,杨璨墓建造至今近800年,记者观察发现,该墓葬内不少石刻确已风化。赵光强说,一种民俗的形成、发展、普遍接受,需经历上百年或几百年,也就是说,至少1000年前,中国人已有着向异性献花表达爱意的方式。再则,杨璨墓内,“龙捧鲜花追凤”图案是刻在墓室后方顶(注:相当于现在民居房屋正厅的天花板上),可以看出,当时这种民俗已成时尚。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吴建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