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崔兴达:制壶,或“治壶”?

2017-03-01 13:20:46 未知

  崔兴达 “治”壶

  崔兴达 《平底六方》 2016中国深圳国际茶器设计展银奖

  崔兴达 《宫灯六方》 2016中国深圳国际茶器设计展铜奖

  继承发扬祖业,似乎是每一个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有的情结。北京科技大学保送研究生的崔兴达也不例外,在外人眼里,毕业以后那绝对是北京的金领事业,但他却凭着自身对茶壶的那份热忱与执着,毅然返回家乡宜兴,重拾祖业的紫砂壶艺。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在中国的陶艺史上独树一帜,名声在震,闻名于世。宜兴紫砂独特的泥质及可塑性是它独有的较大特点,长年来深受制壶人的青睐。五色土的古朴典雅,成型后的工艺品也常为中外友人所喜好和收藏。紫砂作为一门独特的陶瓷技艺门类,经过数十辈艺人的努力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象。

  怀在娘胎里的时候,家里“啪啪啪”地打泥条拍泥片制壶的声音,已经让他有了最好的紫砂胎教。壶里生壶里长,自小就在一堆堆紫砂泥里玩大,对于制壶,就像小孩子学着拿筷子吃饭一样习惯成自然,不怎么刻意就成了本能。也许这就是所谓基因,DNA血液是祖先遗传的生物基因,对于做壶的归宿感,是他祖宗传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毕竟他的父家母家都是一代代的制壶之家。

  制壶,或者“治壶”,兴达更习惯用“治壶”,也更愿意跟人推介“治壶”这一用词。他说:制,是制造,小处着手工艺制作,往往代表个人行为。而治,却有大处治理的意思,围绕一把宜兴紫砂壶,个人制作是小商品,推而广之紫砂行业,形而上之又是紫砂文化。

  做好壶要治学,成名匠要治艺,治心更加治业,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也能够做到厚德载物,那才是真正的“治壶”。所以兴达不仅自己制壶,也先见地开创“就壶堂”治壶,卖壶是商业,治壶为事业。就壶堂中人,不仅聚拢了一批紫砂业的新晋才俊,也一并吸纳书画文化界的艺术同好,如月照影互为照映,触类旁通有为而治。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制壶做到名师名匠,固然也不容易。但是千将易得一帅难求,治壶治业治一方水土上的利益环境人文情怀,那必须是对于人生人世有大期许大运筹的帅才。

  “草野生万茶,平家就一壶。”天生万物万千种类茶,也就着一把壶来泡。崔兴达帅气又帅才,衷心祝愿他励精图治,治来“就壶堂”一把好壶,一样包容天下。

  陶艺家简介

  崔兴达

  崔兴达,1987年出生于陶的古都丁蜀镇。青年陶艺家,紫砂原料方面首位研究生。2006年考入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年保送该专业研究生,2014年1月获得材料学硕士学位。在校期间修习陶瓷相关课程,并深研造型、装饰设计,涵养创作美学。

  2008年开始多次参与北京嘉德、保利等大拍卖行拍卖,上手古今多位大师名作上百件。2012年跟随母亲许春凤系统学习壶艺,深得母亲真传,练就制作方器、圆器与筋纹器等器形的扎实功底。而后获大伯崔龙喜先生指导,琢磨紫砂壶制作技艺,壶形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2016年多件作品被省级博物馆收藏。

  崔兴达先生是一位难得的深入学习紫砂原矿知识,深知矿料特性及原矿相互配色学问的青年陶艺家。制作技术全面,熟悉掌握各种砂壶制作兼具丰富的制壶实务经验与美学理论基础,其作品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所设计的砂壶稳重大方、精工细致,器形力度、动感十足,韵味深厚。于光素器圆润敦厚、气韵深蕴,筋纹器工精艺谨,花货细腻优雅。

(责任编辑:张晓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5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5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