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名家骆飚十七米楷书长卷《天问》价值赏析
2018-02-07 16:48:13 未知
回溯千年以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因为有卓绝的探索精神,所以仰天问,附身书,一气而成《天问》功,写下古典诗坛的万古至奇作品。
后世拟《天问》相似文者大有人在,可是凭借非凡的书法文化定力楷书《天问》原文的书法家却是没有。
唯有骆飚以楷书硬功,和以对《天问》精深的悟道收获,书《天问》而得十七米书法珍品长卷,此功可比张择端。因为骆飚的十七米《天问》长卷,已然而成书法之林的《清明上河图》。
骆飚楷书《天问》洁宣红格落墨迹,单字格际3.2×3.2厘米,字字中宫精准,成书五十余尺,没有一笔有误,没有一毫偏离,楷书定力,鲜有人敌。
展而仰观,不仅仅会被屈原的文质撞怀,亦会被骆飚的书法深功所折服。《天问》长卷,是文化人千年对话的结果。骆飚与屈原书功对文质,碰撞出新的文化火光,光彩耀眼。或许,屈原作《天问》应知千年终得书知音,所以他一直在等待,会有楷书功深者,以知音之痴,用书法形态,再续《天问》之奇。
骆飚书《天问》妙在局部既有大美。不论整体长卷,只是随手撷取一行,一段,或是取其单字就是美不胜收的观赏效果。你看,楷书逸态,单成梅花,一行梅枝展,一段花芬芳。
骆飚楷书,独成飚体风格,法取隶碑《石门颂》,势力取楷宗《郑文公下碑》笔画曲意如舞起,体势端正如凿成,提按顿挫别有情致,粗细对比富有机趣,笔画有斜韵,形态泰山立,舞姿翩翩,稳健守正,成为楷书传承与新态演变的典范新体,为书风律动发展打上了强烈的个人书境风貌,流传价值十分可观。
仰观《天问》延展五十尺,文化长城,气势最雄。书史楷书少长卷,因为楷书无法掩饰败笔,一笔败,则全篇毁,所以书法历史上草书长卷多,行书长卷也不鲜见,唯有骆飚精心书成的五十尺楷书长卷成“唯一”。
楷书长卷,不能仅凭热情,也不能仅凭意志,最需的是五十尺内无有一笔有浊的楷书真功力。《天问》长卷,如用方砖筑长城,从始至终,不能有一方有弊,骆飚修楷书已经超十年大功,得遇炉火,技呈纯青,所以才能有功力以单字楷书大修文化长城,经年历月,不休不辍,终得楷书成磅礴。他的《天问》长卷无弊疵,气势最雄,质地最净。
骆飚书《天问》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卓绝综成,也是对自己书法艺术品质的严苛大考。毫无疑问,美评如潮的赞誉,说明骆飚不但经历了书法艺术大成美质的考验,并且考出了满分之绩,令楷书长卷《天问》成为临顶之作,质比《兰亭序》,一半是天成,一半是人工,再想复成,实为奇难。藏十七米长卷《天问》,就是藏得了独一无二的书法孤品,存世唯一,值比连城。
《天问》长卷是功力所成,也是心力所得。
婉转的用笔可鉴春秋,端正的结体可铸淳厚。雅致时尚,气息高古。洋洋一十七米,得之于天问,传之于天机。楷书长卷《天问》成为鉴赏骆飚独特楷书风尚和楷书发展流向的悦目路标。
楷书天问五十尺,文化功铸春秋远。骆飚楷书,因稀成宝,文化圣品。读《天问》而知屈原,观长卷又识骆飚。天问精神源远不绝,一脉流传,蔚然大观力趋未来,也是承由骆飚书法越修越奇的卓绝努力!
(责任编辑:张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