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天津美术学院首届“水墨为上”山水画高研班 近现代山水临摹课汇报展
2020-12-25 09:03:58 未知
展前絮语
宋画是雅的,雅到哪怕你荡舟,都有杨柳为之伴舞。宋画是秀的,秀到不用浓妆艳抹,自有一番风姿在上面。宋画是灵的,灵到她总是贴着你的心扉倾诉,总有绵绵的情思道不完,说不尽。宋代小品山水画幅虽小,却能小中见大。浓浓的诗情雅趣,总是令人如痴如醉。欣赏宋画的小品山水,就如品一杯至醇的美酒,让人心旷神怡,思之神往。
翻开一幅幅宋人山水小品,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诗化的意境、严谨的造型和精妙的笔墨。笔法、墨法与水法精妙运用使这些小品充分体现了宋人对自然造化的体认和表现深度,细细地品味宋人随着一笔一笔的笔墨变化所生发的情意,学习他们对艺术创作始终保持着严肃和专注的精神,从中体悟宋代先贤们作画时的落笔成形、心手相忘、物我相融的情境。
第一阶段我们学习临摹了陆俨少先生的山水画卷,本单元是以学习宋人山水画小品为优秀蓝本切入临摹教学课。临摹古画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方法,也是必经之路,没有其他捷径。正如清代绘画理论家董启运先生所说:“初学欲知笔墨,须临古人,古人笔墨,规矩方圆之至也。”此次临摹实践对于同学们而言既是感受与理解传统绘画的过程,也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传统绘画的优秀文化内涵及独特艺术魅力。临摹前要先仔细读画,体会画面的造型结构、整体气息、笔法运用、分染层次、虚实关系等,用心品味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宁静清幽之境。正如伟大的诗人画家王维说:“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方寸之间纳百川。”
有句古话说得好,苦练三年不如名师一点,通过这次临摹是更加深刻的体会、感悟到了这句话的真谛。肖教授每一次课,都毫无保留的教导,耐心细致入微的给大家讲述每一个小的细节。为了带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肖教授还给大家示范教学,现场临摹夏圭的《雪堂客话图》,从头到尾的详细讲述作品的创作理念、用笔方法、骨法用笔、一波三折、树石法、如何深入等。面对于简单熟悉再熟悉不过的词,肖教授详细的解释一笔一笔的给大家示范,不厌其烦督促每一位同学,学生们的画面与日俱增。肖教授妙语连珠,笑声不断,让我们在轻松的气氛中积极向上。在学习的过程中,肖教授一再地要求我们,除了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外,更要注重品德修养的提高,作画先做人,这更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道。
经过两个星期的教学实践,同学们在宋人小品临摹上都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我们组织这次临摹展,一方面是向学校和社会做一个阶段性学习汇报,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自己学习状况的一次检验。希望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2020年12月
学生名单
马远 王燕 王凤慧 尹广润
吉洁 任红霞 刘宝刚 汤莉
宋超 陈浦 吴巧蕊 邵慧珠
肖芃 周连民 周金阳 姜坤
段玉奎 赵风霞 赵志杰
傅玉莲 霍志颖
(按姓氏笔画排序)
导师:肖培金
学生作品
马远
作品名称:《溪山清远图》 尺寸:52*48cm
作品名称:《溪山隐居图》 尺寸:48*56cm
学习宋人小品时,一眼就喜欢上了这幅画《溪山清远图》。此幅画虽小,却意境悠远,令人玩味。它表现了枯木寒林,荒山裸石,树石间雾气飘渺,一派萧瑟苍凉的感觉,树石苍劲有力,用笔简练,笔墨却极为精到而富于变化。在临摹作品时我主要抓住作品的苍凉基调,特别是云气和山石的虚实空间的对比,笔墨的变化,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笔墨质量,虚实对比的重要性。特别是笔墨间节奏和韵味的把控,笔墨与造型的,以及与各种物象相互搭配所产生的感觉。临习宋人小品,让我体会到宋人先贤们对气韵生动,用笔灵活,敷墨灵动,不刻意、不刻板严谨作画精神的理解。目前我还有很多临习的不足之处,希望以后继续努力,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感谢肖老师的耐心指导,辛勤付出。
作者:马远
王燕
作品名称:《观瀑图》 尺寸:73*73cm
作品名称:《松涧山禽图》 尺寸:50*60cm
此次我临摹的是宋⼈⼩品《观瀑图》和《松涧⼭禽图》,在学习中不禁感叹宋⼈⼩品尺幅虽⼩但构图精妙,意境深远,正如伟⼤诗⼈与画家王维所说“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寸之间纳百川”。这两幅画中古松苍劲,画风工整细腻,用笔苍秀劲健,展示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此次最⼤的收获是学习了宋人⼩品的构图及苍劲豪放的笔法运⽤,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画之前对原画的解读不够,导致自己临摹时用笔不够果断,今后还是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只有理解了落笔时才不会犹豫。这里也感谢肖老师不辞辛苦的耐⼼讲解和示范!
作者:王燕
王凤慧
作品名称:《秋窗读书图》 尺寸:50*50cm
作品名称:《云关雪栈图》 尺寸:45*45cm
我临摹的宋人小品是刘松年的《秋窗读书图》。作品画面特点,整个画面体现了秋天里寂静的景色。颜色淡雅,构图错落有序。中间两颗挺拔的松树,树枝相互缠绕,曲折多变,画面由左向右,依次是山石,庭院,湖水。平稳的构图增强了画面的宁静感。临宋画,深深地体会到宋人用笔的严谨与细腻,体现宋人平和的心态与优雅的气质。在临摹时需要小心谨慎,来不得半点马虎大意。这幅小品用色也很讲究,很雅致。导师一直鼓励我们有困难要积极面对,导师点评出的问题积极改正,线条的力度非常重要,层次感一定要体现清晰。通过不断改进我们临摹的宋人小品终于在导师的指导下诞生了!感谢导师!
作者:王凤慧
尹广润
作品名称:《溪山行旅图》 尺寸:45*68cm
作品名称:《云关雪栈图》 尺寸:45*68cm
临《云关雪栈图》体会,作者描绘雪景山林,画面构图简洁,上半部分大面积留白,所给内容集中在画的下半部分,这里有丛林,山村,行人及小桥,栈道,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景,在画家笔下,显现出幽远的意境。我在临摹时,体会到树的聚散疏密关系以及笔笔中锋,落笔成形,笔无虚设的笔墨方法。开始时在结顶出枝上仍然很困惑,经过老师的讲解示范得以改进。我临《溪山行旅图》此幅作品画面清静幽远,山的体积感强烈,笔势飞动,笔法丰富,笔墨鲜活,极富生命力。在临摹前,老师介绍了这幅作品中石头的画法用的是拖泥带水,并加以示范讲解,通过这幅作品的临摹,初步领会了用笔的简洁利落,痛快淋漓。
作者:尹广润
吉洁
作品名称:《云关雪栈图》 尺寸:60*45cm
作品名称:《烟岫林居图》 尺寸:62*45cm
第一幅临南宋许道宁的《云关雪栈图》体会到图绘山野雪景,天色阴沉,近景危岩寒林,山腰有几间茅屋点缀。栈道虬曲伸进山中,给人以深远之感。图中山石用钢劲线条勾轮廓,浓墨乾笔皴染,皑雪用烘托法,林木、茅舍信笔勾画,简率之中见生动之致。整个画面用笔简劲,笔墨厚重,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第二《烟岫林居图》为《宋元集锦册》之一。通过临摹看到近处山坡丛树,小桥人家,坡下溪水浅滩,远处烟山云雾,奇峰突起。图中画树干用双钩,用浓墨攒笔随意点染树叶,用笔虽简,意趣横生。远山及坡口很少用笔皴擦,主要用浓淡墨晕染,把山石的立体质感烟云变幻莫测的动态表现得恰到好处。全图笔墨苍润,水墨淋漓,构图洗练,层次分明,有生命力。
作者:吉洁
任红霞
作品名称:《清秋图》 尺寸:60*66cm
作品名称:《春江帆饱图》 尺寸:38*38cm
在中国绘画史中,宋代小品画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其以独特的经营位置,精微的笔墨技巧,高雅的格调以及丰富多样的绘画题材,成为中国美术史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今日临《清秋图》小品,仔细品读,其用笔简练,上下呼应,水墨交融都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临写学习明白画中要有阴阳,虚实,要有生命感,用笔应有呼应,一气呵成,认识到小品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咫尺之间都能表达艺术精神和审美意趣,临习小品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画面的整体感需要加强,线质需要锤练,物象间的关系要把握好,细微之处做精细,今后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不负老师的期望和指导。
作者:任红霞
刘宝刚
作品名称:《江村图》 尺寸:67*47cm
作品名称:《雪溪放牧图》 尺寸:67*47cm
通过这些日子临摹宋画,身体虽然觉得很累但是我觉得学到了很多,而且学的很充实,我觉得与导师的引导极其重要,没有导师的指导很容易走进思维的死胡同,下面我把临摹夏圭《雪溪放牧图》的心得体会渲泄一下。夏圭南宋四大家之一,他与马远同时号称“马夏”,他的山水画师法吸取米芾、米友仁的长处,而行成自己的个人风格,他喜用秃笔,下笔较重因而更加老苍雄放,用墨善于调节水份,而取得更为淋漓滋润的效果,在山石上常用水笔淡墨扫染,然后趁湿用墨皴,造成水墨浑融的特殊效果,被称作拖泥带水皴,在构图方面夏圭更善于剪裁与美化自然景物,善画边角之景,巧妙的构图,大胆的剪裁是他的创新,在题材上夏圭多画长江,钱塘江等,江南水乡以及西湖景色,又喜欢雪景风雨气象。《雪溪放牧图》就是他的最佳代表作品,宋画之美,美在简单,原幅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咫尺之间凝聚着十足的雅趣,观赏者看完可望可思,空间感突出令人看起来辽阔无限。图中晦暗的天空之下到处是白茫茫的积雪,在已经冻冰的溪水之上,一名牧童用力的拉着一头老牛艰难前行,图中人物与老牛勾勒细致,虽用笔寥寥但有各种动态,相互呼应跃然绢上,凝聚着古人极为丰富的物象与艺术内涵。溪岸边的几棵杂树向右倾斜,仿佛饱受凛冽寒风的吹残,杂树层次错落有致,虛实、疏密、轻重、藏露、对应关系前后呼应,可谓古人当时的苦心经营。溪岸碎石轮廓浑圆自然。远处则用淡墨渲染,表现它的虚渺,用笔不刻板,在笔墨上行笔飘逸柔美,气韵清新优雅,烘染细腻巧妙呼应,整幅作品表现了逆境中生命顽强不屈的坚韧之美,表现画家对自然生态详实的观察与描绘时代的精彩作品。俗话说:“艺无止境,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不断进步”。画画有乾坤,要想学有所成,必要持之以恒。在良好的个人领悟能力之外还需要下苦功夫。还是那句话跟着我们优秀的导师在笔墨的道路上继续负笈前行。
作者:刘宝刚
汤莉
作品名称:《江村图》 尺寸:45*68cm
作品名称:《烟岫林居图》 尺寸:45*68cm
宋画小品更多表现了古典神话的远山以及幽雅的境界,《烟岫林居图》 近外山坡丛树小桥人家 ,坡下溪水浅滩,远处烟山云雾 ,用浓墨攒笔随意点染树叶,用笔极简,意趣横生,山石的立体感烟云变幻莫测的动态表现的恰到好处,全图水墨淋漓,层次分明。《江村图》更是表现了西溪呤客,水阔烟波远,无寒老屋贫,鱼舟归泊罢的意境。通过临摹宋画,更进一步的巩固了用笔用墨的技法。感谢导师细致入微的讲解。
作者:汤莉
宋超
作品名称:《秋窗读书图》 尺寸:45*45cm
作品名称:《溪山行旅图》 尺寸:45*45cm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完成了宋人小品的练习,通过学习古人,去感受古人对于绘画的尽精微,宋代山水画家们用最简洁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幅富有诗意的小品,我在临摹人物点景时用笔极细,中锋用笔,注意线条的节奏,画山石注意用笔的勾勒力度,整体以墨色罩染浓淡相破,人物点景不是为了点景而点景,而是将山水景色作为人生活的一种诗意环境来描绘,是为了人的理想生活而创作。通过临摹宋人小品用色,用墨,用笔,都要做到尽精微,两期的绘画从陆俨少到宋人小品,无以不归乎为用笔二字,更体现其骨法用笔。随未罩染颜色,以墨代色,却胜过用色,宋人小品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到肖教授讲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生活与艺术的完美交融。
作者:宋超
陈浦
作品名称:《林和靖图》 尺寸:45*68cm
作品名称:《雪堂客话图》 尺寸:45*68cm
本次作品临摹的是宋人山水小品。宋人山水小品给人很深远的意境想象空间,非常重视情景交融,其对意境的追求达到了极致,同时独具匠心的意境营造也是宋人小品的灵魂。宋人山水小品充分诠释了“画中最妙言山水”的意境美。其中树和山水的叠加处理浑厚自然,远山和近景虚实得当,其体块形式美感表现充分,画面空旷神怡。其树木、人物多集中于画面的左侧,远山推到画面的右侧,构图精巧、意境深邃。非常感谢肖老师带我走进宋人山水小品的意境美中,同时老师对画面的讲解、每一处细节的示范都让我懂得了老师常讲的“遵循古法”、“笔笔精到”的原理,我非常感谢老师辛勤的教诲,我会更加认真的紧随老师的教学步伐扎实前行!
作者:陈浦
吴巧蕊
作品名称:《秋冥》 尺寸:36*48cm
作品名称:《长松山水图》 尺寸:45*45cm
临摹马远之子马麟的作品,马麟受其父亲影响,也有“马一角”的风格。画面分为两部分,下半部分的实与上半部分的虚形成鲜明对比。爬满枯藤的松树直上云霄,山石用小斧劈皴画出,通过勾勒山的结构再用小斧劈塑造它的层次。挂在树上的藤蔓位于画面的中间,在山与水之间,清风吹过,画面一下子就活了起来,让人感受到清凉与惬意。后面的山峦,山下的台阶,高士在松树下徜徉,与远处起伏的远山融为一体。画面构图虽然简洁,但是意境十分深远。南宋绘画注重用方笔,画出的线条要铿锵有力,笔笔分明,是我们现在这个阶段需要加强练习的。最后感谢老师带我们走进南宋绘画,走进艺术的世界,去了解古人的不简单,同时也感受艺术的快乐,我们也会继续努力,坚定目标,好好学习。
作者:吴巧蕊
邵慧珠
作品名称:《长松山水图》 尺寸:45*68cm
作品名称:《雪堂客话图》 尺寸:45*68cm
宋人小品画如至醇美酒让人心旷神怡。宋人小品尺幅虽小却小中见大,小中见精,精妙绝伦。本人临摹的马麟的《长松山水图》画面中山崖蜿蜒入古寺,在爬满枯藤的古松下,人物与山石树木体现出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的意境。构图简洁,意境深远,气宇不凡。夏圭的《雪堂客话图》远景白雪皑皑让人觉得寒气逼人。山间水面上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展现出宁静的江南雪景。在临习中感受画家用笔的苍劲浑厚,山石多用小斧劈和秃笔短线,营造出水墨苍润的艺术氛围。正如画家王维所说:“咫尺之图,写有千里之景,方寸之间纳百川”。宋人山水小品意境营造独具匠心,让观者流连忘返。
作者:邵慧珠
肖芃
作品名称:《春江帆饱图》 尺寸:60*60cm
作品名称:《清秋》 尺寸:60*60cm
此次临摹宋人小品作品其一佚名《山店风帘图》,此幅作品特点是其位于画面中间主位的巨石很显著,周围一些零碎的点景配石,石头的笔墨特征就整幅画来说,稍放一些,而周围的人物、动物、建筑等稍工,整体和谐、精致、细微。在临摹过程中,我在石头上用笔要淋漓洒脱,不要墨迹,下笔落墨要大胆,在配景方面要细致,不能潦草,越是细微之处越要谨慎仔细。在书写的过程中,我比之前下笔大胆了一些,在逐渐体会笔墨的洒脱淋漓,但在一些细节处理方面还是有虚弱的地方,往后会多加注意!临摹作品其二郭熙《春江帆饱图》,此幅画的石头用笔用墨与我刚提到的另一张临摹作品有相似之处,此张主景为右侧的组树,苍茫繁密,周边帆船略有点缀,后面远山虽远,但也浑厚有力。在临摹的过程中,虽抓住了整体大感觉,但在细节处还有些不足,如点法树的点与点之间的白留的少,糊到一起了,最后只能用重墨再造气“激活”,这点需要注意!通过临摹这两幅宋人小品,强烈的感受到了宋人的伟大之处,在学习古人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发觉自身的不足处越来越多,将缺陷逐个击破是我未来学习中的重要目的!感谢导师的辛苦付出与悉心讲解指正!
作者:肖芃
周连民
作品名称:《风雨归舟图》 尺寸:45*68cm
作品名称:《古木寒禽图》 尺寸:45*68cm
经过上几次对陆俨少先生两幅作品的临摹收获颇多。现在又对宋人小品进行一些学习,本身宋代就是一个名家辈出,又是山水画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所以它在整个山水画的学习中是必须要经历的,通过临摹宋代山水画的经典作品,从而可以快速的掌握山水画的构成以及所需要的形式笔墨意境的表达,树、石、云、水的表现方式等等。当然临摹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临摹学习过来的东西能够为我所用,为我所理解才是最重要的。经过近期的练习对中国画的表现方式和意境也是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同时对古人的崇拜之心愈发强烈,宋人小品精妙绝伦的表现手法非常的使人敬佩。这将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创作山水画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周连民
周金阳
作品名称:《清江渔归图》 尺寸:45*60cm
作品名称:《雪心读书图》 尺寸:45*60cm
近日于天津美院高研班、在肖培金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批宋代山水画小品临习。教授严谨的指导使我们在传统山水画领域里吸收了很多丰富营养。纵观宋代山水画风格都质朴严谨,有的气象雄伟,有的禅意深邃,特别是到南宋四家的作品,更是造型、笔墨简括。他们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师法古人而超越古人。大多的作品气势不凡,笔墨劲健。正与肖教授之言,人品决定画品,南宋的画家们大多在动荡的生活磨砺中、坚持不懈的创新、成就了他们伟大的绘画艺术。为中国画史画风增光添彩、名流千古。在学习传统山水画的过程中、吾辈不仅努力摄取优秀文化的精华、更要笔耕不缀,参悟和领会前辈艺术家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成果。以上所临两幅小品,正看到了画家的心态和本质,端正沉稳,构图新奇而雄峻,画面气氛纯净而肃穆,更好的表现了文人画家的内心世界。相信今后在肖教授的指导下,我们能创作出一些符合时代思想,超越传统和自我的优秀作品。
作者:周金阳
姜坤
作品名称:《雪景寒林》 尺寸:47*72cm
作品名称:《雪堂客话图》 尺寸:43*50cm
此画临摹南宋大家夏圭之名作《雪堂客话图》画中描绘了雪后欲融未化时的景色,体现了冬季沉寂的大自然所蕴藏的勃勃生机。通过临摹时肖教授的讲解示范和自己的反复练习临摹体会到宋人作画之严谨,笔不虚设,每一笔都有存在的意义,且笔法苍劲有力,线条圆润浑厚,如铁棍一样。山石多用小斧劈皴,从而取得山石方硬奇峭而又苍润浑融的质感。天空和水略染淡墨,以烘托大雪的洁白和寒气袭人的气氛。此阶段的临摹通过肖教授反复指导,从笔法墨法,到画面虚实关系的处理收获颇丰。特别感谢肖教授的辛勤付出,自己以后会更加努力不负老师重望。
作者:姜坤
段玉奎
作品名称:《溪山行旅图》 尺寸:52*54cm
作品名称:《雪堂客话图》 尺寸:54*55cm
临摹宋代小品体会其一,宋郭熙的《溪山行旅图》是描写平远秋色经典范本。作者采用平远手法布局,由山石树木小桥元素构图,画面优雅飘逸,达到了缥缥缈缈之意境。山石采用“南瓜皴”为其特色,树木屈曲而有奇姿,松树与枯树之间前后穿插,左右顾盼相应呼应。此项临摹重点掌握,如何用笔墨勾勒皴察点染手法一气呵成,充分体现笔墨挥写酣畅淋漓之感,呈现山水画墨色之美,是一次笔墨强化训练。 其二,宋夏圭的《雪堂客话图》表现了雪后欲融未化,寒气逼人的江南景色。江岸近出寒树数枝,芦苇和竹林数丛,房舍掩映期间。远山白雪皑皑,山上寒树依然傲雪挺立,山脚则隐没于墨色的烟岚雾霭之中。山林房舍江渚皆银装素裹,一派优雅清净之意境经典之作。构图采用半边式局部取景,笔法凝重苍劲,浑融含蓄,于疏松中见俊秀。山石采用小斧劈皴秃笔直画,有着方硬奇峭,水墨苍韵的艺术效果。天空和水面略染淡墨,以烘托雪山的洁白,营造寒气逼人的气氛,画面达到深远渺茫意蕴悠长的意境。此次临摹要处理好三颗树的浓淡干湿穿插挤白,山石的皴擦,竹林的分组浓淡干湿处理,最需注意是远山的虚处的笔墨处理最难。此次临摹强化了树法石法墨法等基本功的训练。
作者:段玉奎
赵风霞
作品名称:《高士观瀑图》 尺寸:45*45cm
作品名称:《云关雪栈图》 尺寸:45*58cm
《高士观漂图》中危崖耸立,瀑布垂挂直落谷底,水雾弥漫,雅士于园林一角,凭栏观飞泉,神态怡然陶醉。 山石全以斧劈皴出之,描绘树木勾点并用,整幅图有峻峭秀逸之气。《云关雪栈图》是一幅山野雪景画,天色阴沉,危岩寒林,一人赶着牲口,走在山涧的栈道上;山腰有几间茅屋点缀,栈道虬曲伸进山中,给人以深远之感;画中山石用刚劲的线条勾勒轮廓,浓墨干笔皴染,山上的白雪用烘托法,林木、茅舍信笔勾画,全画用笔简劲,笔墨厚重,不愧为南宋山水画的精品之作。通过临摹宋人山水小品,学习古人的智慧!严谨,细致;让人感觉小品虽小,其实不小,咫尺之内,有千里之势;以笔取气,以墨取势!宋画山水的最高成就,就是取景造意!学习宋人山水,其乐无穷……
作者:赵风霞
作品名称:《云关雪栈图》 尺寸:45*58cm
作品名称:《松阴玩月图》 尺寸:50*50cm
作品名称:《雪堂客话图》 尺寸:45*68cm
《雪堂客话图》是宋夏圭传世的一幅精品佳作, 画中描绘了雪后欲融未化时的景色,体现了冬季沉寂的大自然所蕴藏着的勃勃生机。远景用劲利方折的线条勾勒出远山一角的轮廓和纹理脉络,少皴多染,以显其阴阳向背和层次变化。坡脚则隐没于淡墨晕染的烟岚雾霭之中。 画面左下方的景物构成了画面的主体,山石在运用了斧劈皴后以淡墨加染,生长在岩隙之中的两株老树,前后掩映,如双龙对舞。通过这幅画的临摹使我对宋画有了粗浅的了解,在临摹中进一步体会到了勾皴擦点染的灵活运用。
作者:赵志杰
傅玉莲
作品名称:《林和靖图》 尺寸:45*45cm
作品名称:《梅石溪凫图页》 尺寸:45*68cm
宋画山水小品马远的《梅石溪凫图页》是一幅山水与花鸟结合的小景,仅画岸石一角和春天的水面,画面新奇巧妙,在处理构图左侧上方以山石为主,上不空天,下不留地,形成天水一片的画面,斜出吊挂梅枝与水石自然联系在一起,溪水从石缝中流出,弯曲迂回到宽度,形成宽广的水面,构成闭合与开放的对比关系,山石以斧劈皴法画,方硬峭拔、坚挺有力、梅枝刚劲曲折有力度、用焦墨勾勒树干,野鸭虽小形态各异、妙趣动人………宋画严谨有力、纵横有致、苍劲老辣、笔法、墨法、画理画论以及作品的精妙、生发、气韵、道法自然、意境深远………感谢肖老师的认真教学!
作者:傅玉莲
霍志颖
作品名称:《风雨归舟图》 尺寸:45*50cm
作品名称:《山林隐居图》 尺寸:45*50cm
我临的宋画小品名为《风雨归舟图》,这张图的内容比较多,比较碎,多是虚景,靠云雾把局部连接起来,统一画面,造出一种云遮雾绕,风雨飘摇的虚朦景象,这也是这幅画最吸引我的地方。这幅画的近景山石用的是拖泥带水皴,承袭李郭画法,通过临摹,把老师讲的山水史理论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中景树干和竹丛非常虚,画虚是我的弱项,竹子画的层次不够清晰,前竹和后竹从笔法和墨色区别不大是主要原因,虚处的树枝处理把树干藏得不够,影响了中景的虚朦感。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大的感觉,气氛基本能体现出来,这对我表现这类题材是一个提高,拓宽了笔墨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感谢导师的指导和点拨,让我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
作者:霍志颖
导师寄语
本单元的临摹课为宋人小品临摹。宋人小品技法丰富而格律谨严,有很强的表现力,且体量小,教学周期短。宋人小品尺幅虽小,但境界不小,大有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辩千寻之峻之特点,因此在造境上以平远取韵见长,意境悠远,韵深味长。构图上多取景边角,留白于水。在笔墨上沿续承接北宋画坛范宽画派与李成画派的山水画风。临习宋人小品可为学习五代北宋山水画打下夯实的造型与笔墨基础。
教学中坚持以临为主,重在学生对古人山水精神的理解与笔墨语言的解读与表现。通过两周的教学实践,就同学们的作业来看,还是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的。无论是从意境的理解,再到笔墨的解读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与提高。大家在临习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宋人的高明与伟大是近现代人所无可比拟的,也就愈来愈感到传统魅力的强大。宋人那种对生活,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在如此小的画面上,以简洁精微的笔墨表现宁静悠远的诗意心境,实在令后生汗颜!同学们初识古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入宋人之境,还是不简单的。这都源于同学们对传统艺术的挚爱与勤奋好学,争分夺秒地用心挖究,秉承宋人格物精神,尤其是对宋人笔墨精微之处的解读与表达上,同学们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同学们正沿着"尽精微,致广大"的艺术大道前行,由此,我看到了水墨为上的希望!
同学们进步的同时,但也存在的不足,集中表现在笔墨关系及表达能力欠缺,尤其是用笔的方法与笔墨质量有待于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大力度提高。希望同学们遵循李可染先生的"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从艺教诲,继续努力前行,阳光总在风雨后!
教学花絮
不辞辛苦的给同学们指导的导师,让人心疼......
看看这劲头!多么有爱的班集体啊!
爷俩PK笔墨互相逗乐了?!
猜猜墙上挂着的是啥名作让大家如此围观钻研?
集美院优秀师资,助力“水墨为上”!
展厅亦是课堂,多种形式教学。
(责任编辑:胡文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