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专稿 | 2020大众最喜欢的十件公共艺术作品

2021-01-12 09:31:12 陈耀杰 

【导语】在面对公共艺术时,存在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是公众与其是什么关系,我们目前面临的境遇,一件作品的落地,很多时候公众是没有决定权的,更别说参与其中,而公共艺术又与公众的生活紧密相连,所以时长会有一个疑问,不喜欢的公共艺术是否可以拒绝?尤其是那些长久存在的作品。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雅昌艺术网发起了一项调查,我们根据2020年跟踪报道的展览、事件或者项目,从中从中选取了部分作品,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大众,选出他们心目中最喜欢的公共艺术作品,我们从中挑选出大家关注度最高的十件作品,在这里呈现给大家以供鉴赏和讨论,另外一方面也希望通过一个切面,能够反映出这一年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面貌。

Ike0WDCAgYCMXzxGhuC5ADxKkT0AX0Cob7kf2AVW.jpg

公众投票

在我们将选择权交给大众之后,获得了网友的积极的反馈,我们根据大众投票结果在此展示人们最喜爱的十件作品:它们分别是:胡项城《清晨序 》、王庆松《在希望的田野上》、天歌《陈云岗 》、陈克《皎镜含天》、焦兴涛《每个人的美术馆》、傅中望《红楔子》、方力钧《发财树》、蔡磊《剩下的黄色》、范勃《如影》、骆驼《黎明》。

1、胡项城  《清晨序

EUowDynkVf7WUvBYvYSy7HfOtHoLc3FweejcNVQS.JPG

sMQiAsQiOESDsB7guyhJL5cEVMCMYkutewjDTanD.JPG

0YlkiGZdsGXUD7hbMY1VVuymbV49MVvqhaaSIOOT.jpg

2erfY3jSThtFoDN3xRrAruRcY5JzkkN5tI1g1W60.JPG

胡项城  清晨序 

人、鱼、鸟、麒麟、凤凰、牛......的图像或剪影,盏盏电子烛光散布在上海金山城市沙滩的海边,这些由现成品和雕塑构成的复杂装置,于海天之间形成了新的空间想象,与过去、现在、未来形成勾连。这是艺术家胡项城最新的超大型装置艺术计划——“清晨序”。

在这件作品中,大家可以看到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物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能够唤起人们对于事物的记忆,而这些像“垃圾”一样的废弃物,被放置在沙滩之上,又能引起人们的反思,同时,作品中还播放了呼吸声、海浪声、鸟鸣音及音乐,这些声音采集于世界各大州。

作品给人一种非常诗意的感觉,同时也给人们非常多的启发,尽管它的材料是废弃物,它所反思和表达的主题是沉重的。

就像艺术家讲到的那样:“难忘的2020年,终将过去。你好,2021!在疫情全球爆发的当下,我们祈愿生命的奇迹能够足够顽强⋯”

2、王庆松《在希望的田野上

EtIpM2fzsHmQQlqZkTM2AccicWQhmqJ3cEVrhcJS.jpg

王庆松“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0年,在王庆松个展“在希望的田野上”中,他展示了一件与展览主题同名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这是一件互动参与性的作品,来到展厅的观众可以坐下来,客串一下艺术家的角色,进行现场写生和创作。

在展览现场,我们看展厅正对面墙上是一幅巨大的艺术家个人肖像,艺术家穿着白色衬衣,黑色西装,系着红色领带,神情庄严,在这幅肖像前面,摆着上百张对这幅肖像的写生作品。这些作品真的是“千奇百怪”,大家面临的是同一个对象,为什么会出现千百种不同的形象。

另外一方面,公众的参与,也让艺术创作这样一件严肃的事情变得轻松甚至是好玩起来,而前来参观的观众,在看完这些作品之后,或莞尔一笑,或捧腹大笑,甚至是跃跃欲试的画上两笔,这就是作品有意思的地方。

3、陈云岗 《天歌》 

o79BRMvwXNECvOohYaQXW89GGFF7gSR8iP0eK0uk.jpg

陈云岗《天歌》 耐候钢 民勤沙漠雕塑国际雕塑创作营

民勤是甘肃省武威市下辖县,在她的周围是腾格里沙漠,民勤也因为治沙而被人们所熟知,现在她又多了一个名片,就是“沙漠雕塑”,没有看错,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面放置雕塑作品,有什么意义呢?对于民勤的人民来说,甚至是武威的人民来说,这是他们节假日的可以出行的又一个理由。

这件作品是第三届民勤沙漠雕塑国际雕塑创作营的参展作品,由著名雕塑家陈云岗创作,可以看到直插天际的柱子上面,站着一只羊和一个人,他们眺望着远方,而边上是一棵树,这样一个简单地场景,却营造出了一个非常震撼人心同时也感动人的画面,画面非常的质朴,与周围的沙漠相互呼应,就像是本来就应该在这里一样。

4、陈克 《皎镜含天

JYbtbXu6Ggh6iFhfUyqTIzX9hl0TeXJcu2LjL9WX.jpg

《皎镜含天》——陈克 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

这件作品是著名雕塑家陈克在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中创作的《皎镜含天》,方正的几何形体与水的造型凝练融合,抛光的不锈钢水纹与湖水交相辉映,这是公共艺术展唯一一件在水中的作品,其在地性正体现在“水”上。

作者陈克提取岭南水乡的地域文化特色,借中国古典美学中“情景交融”与“心物感应”两个重要观念,用“水”和“门”的元素传递出千灯湖公园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理念,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

5、焦兴涛 《每个人的美术馆

eCLVHMbUo6nw2MoS6S0aVigCiBH5Gq82bQjjqHBY.jpg

《每个人的美术馆》——焦兴涛

这件作品同样是在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中,作品的有趣性在于它与人们的互动。

艺术家选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古根海姆美术馆、美国国家美术馆四家具有代表性的美术馆,用不锈钢完成建筑模型。雕塑中空,并设置缩小的展台和灯光,可以展出征集遴选后的市民作品。

有趣的是,它不仅仅是一组公共艺术作品,还是一个邀请公众参与的长期的“艺术计划”,该项目向市民发出邀请,每个人都可以提供一件尺寸在30公分以内的画作、物品、纪念物以及和自己有关的故事,由相关人士组成的委员会,每三个月进行评选,遴选出的作品在这里展出。

让公众也体验一下当艺术家的感觉。

6、傅中望 《红楔子

X2xEXlv6dliWUYBQGq5CMZ0DrD6HfnEqqgs90WgH.jpg

傅中望《红楔子》 合金铝着色  尺寸可变  2020年  武汉合美术馆

2020年,雕塑家傅中望最新个展“楔子:傅中望”在武汉合美术馆开幕,在此次展览中,傅中望直接将10个大大小小的楔子“插进”美术馆的外墙建筑的不同部位,尝试不同质感的视觉形式在公共艺术空间的共生与同构。

巨大的尺寸,鲜艳的颜色,当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非常规的方式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得感受呢?这件作品就是很好的例证,给人们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作品非常强势的占领空间,改造空间,从而营造出新的空间关系,同时也重塑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当观众在面临或者观看这样的作品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被其吸引,被作品占有,从而引发思考或者想象。

7、方力钧 《发财树

DelKzRdrUo3GiIsRTWiJMgn8BdJ3Por2C2x8mBet.jpg

《发财树》——方力钧 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

这是一件充满想象和诗意的作品,同时也是与当地结合的最紧密的作品,艺术家将因地制宜发挥到了极致,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一棵树,看起来没什么变化,但再看的话又千变万化。

《发财树》选取公园里的一棵大树,在其主干和枝干埋设了3万根长约0.5米的金线。在阳光下,或随风飘动,折射出各种炫目金光,远看令人产生幻觉,近看也没法辨识原因。

8、蔡磊  《剩下的黄色

T1hUfzgtVEipLPKhMkMMzl0St81rpMDVxfPn85Ih.jpg

2020北京画廊周公共单元  蔡磊《剩下的黄色》,2020 不锈钢镀哑光黄,470 × 345 × 100 cm 由艺术家和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惠允

这件作品赋予了城市街道全新的色彩,城市的建筑是灰色的,街道是灰色的,甚至人们衣服的色彩也是灰色的,在这样一个“色盲”的世界里面,出现一块明亮的“黄色”,又如何能不然人们激动呢?

作品的出现改变了城市街道的空间和心情,让城市变得明亮,也让行走在其中的人们变得明亮。

9、范勃 《如影

qXJ0Ei55zX3lqguUTdU0VhYcpF8eUUk82IhGhZ4e.jpg

nv3PY4aWdU1FH3kYC7eYSJsGxNyphzYQGDaSJMmI.jpg

范勃《如影》尺寸可变,热感应装置、投影,2020

2020年范勃在今日美术馆的最新个展“无形的剧场中”展示了一件大型互动性作品,观众观看作品时,就像是身处在电影院一样,展厅中两面巨大的墙面充当的影幕的角色,一块放映的是室内的场景,一块是室外的场景,通过红外线成像技术捕捉室内外的实时图像,这很容易联想到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测温。

疫情期间,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就像被紧密的跟踪了一样,不管去到哪里都要登记个人的详细信息,另外一方面,对温度也非常的敏感,“体温”和“隔离”成为与身体如影相随的关键词,它造成与以往日常生活经验不同的某种“例外状态”的恐惧和臆想。

所以艺术家的创作,通过室内及城市空间的观测和跟踪,使参观的人们既是观众也是演员,同时也在讨论观看和被观看的关系。

10、黎明 《骆驼》 

XRDsg1eqYfKXe4eDM6p1r00ju1BJzAEXaQCsMunE.jpg

黎明《骆驼》 铸铜 民勤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

这件作品同样是第三届民勤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中的作品,一个简单的骆驼剪影,但非常的生动和充满动感,就像是活的骆驼在沙漠里面驰骋一样,给人们一种欢快和动力。艺术家在讲到这件作品时,说“沙漠之舟骆驼是大自然予人的眷顾,而人在大自然面前只有敬畏才能和谐的生存。釆用金属材料,用写意的笔意,透明地将骆驼立在大漠之上。”

公共艺术与公众之间该以怎样的方式相处?

提到公共艺术,你的脑海里面首先跳出来的印象是什么?这是一非常值得思考和玩味的问题。

不同年龄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或者几代人脑海里面出现的会是同样一幅画面,尽管现在公共艺术已经频繁的出现在城市的地铁、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但对于公众来说,究竟何为公共艺术?何为优秀的公共艺术?公共艺术与自己以及人们的生活是什么关系?依然很难理解,更别说参与其中。

依稀还记得,2013年“大黄鸭”出现在香港维多利亚港引起万人空巷的场景,全国人民都在围观和讨论这只“鸭子”,可谓是红极一时,但是算算时间,这已经是距今八年前的事情,而在这八年时间里面,又有多少能让你我记着并津津乐道的公共艺术事件或者作品。

5g813ELCTNPV7eTBbDIyAZ6rhbJE0zVQRLImIceq.jpg

“大黄鸭”

有人会问,为什么一直小鸭子会有如此的魅力,这大概就是因为它符合大众的审美,同时它也激发了观赏者被潜藏的童心。

这就是公共艺术最重要的潜质,而相比较国外,国内大众对于公共艺术的认识,还大多停留在广场、公园中的雕塑,即便是城市中出现了很多的公共艺术作品,但许多艺术品却难以给公众良好的视觉体验,形成深刻的印象。就像北京望京的“大熊猫”,总是不断的被人们提起调侃,更别说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各种“雷人”作品。

另外一方面,艺术家们或者公共艺术的组织者、策划者们也会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放在公共空间的艺术品就是公共艺术;同时,作品的同质化现象也非常的严重;还有作品本身与所处地域的气质关系不大,甚至有的作品与周围的环境并不协调。

所以,公共艺术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该以怎样的方式相处,真的是应该好好反思的问题。

这里,极简主义艺术大师理查德·塞拉的《倾斜的弧》被移走事件对我们或许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1981年,美国总务署 “建筑中的艺术”计划委托理查德·塞拉(生于1939年)创作“倾斜的弧”作品,后来安置在纽约的联邦广场上。然而,这件雕塑将广场一分为二,很多在这里上班的员工,想要进入办公室只能绕着雕塑走,并且作品也遮挡了广场的视线,因此引发了争议,于是法官爱德华·谢发起请愿,要求移除它。

rR31kg70PorKk3NHIpCShiIv7996mzBNt5htEnvG.jpg

理查德·塞拉《倾斜的弧》

1985年,就该雕塑的命运,举行了一次公开审理。法庭上,塞拉的证词是:倾斜的弧专为该地点设计,无法存在于其他地方。尽管有122人作证支持该雕塑,只有58人反对,法官仍旧裁定要除掉它:在80年代末的3月15日夜,这件雕塑被裁成3段,送到废铁厂。

倾斜的弧的命运,集中体现了当代艺术与其受众之间矛盾的关系,整个事件的价值也从艺术领域延伸到公共政策等更宽泛的社会层面:脱离了博物馆或画廊体系的艺术品,在走上街头之后是否仍然成立?负责委托作品的政府机构是否有权力对作品进行全权处理,甚至是移除和毁坏?公众的反馈和媒体导向起到了哪些作用?以及,权力机构的品位和审美能否作为评判艺术品价值的标准?

所以很多时候,当我们去看艺术展的时候,看不懂,或者不好看,不喜欢大可置之不理。但如果那些你满心拒绝的作品将被长期放置在公共空间里会怎么样呢? 如果强迫大众接受艺术家个人化的审美情趣,那这绝对不是“公共”艺术。

【结语】城市空间、海边、沙漠、画廊、美术馆,从大众选出的作品中可以看到,2020这一年,公共艺术作品的发生,几乎涵盖了公共空间的各个方面;另外一方面,对应的是,艺术家创作空间的广阔和公众对于艺术接受的程度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这些作品既有艺术家的个展作品,也有大型公共艺术展览的作品,地域跨度也非常的大,既有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也涵盖了大西北沙漠腹地;这都表明,公共艺术在国内的发展非常的迅速,也更加说明公共艺术面临各种问题解决的急迫性,当然,我们在这些作品中还可以看到的是,互动性、在地性以及与环境融合等等的实践,艺术家们也在不断的尝试,这正是公共艺术在向好发展的信号,期待未来有越来越多将公众放置在第一位的作品出现,真正的实现公共艺术作品的公共属性。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2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2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