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号·专栏 | 孙振华:具象和抽象

2021-01-14 12:02:20 孙振华 

继《十年而已》之后,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又出版了一本文集《处处尘埃》。这本文集内含三百余篇千字短文,分社会观察、艺文杂谈、生活百态三辑,这些文章是作者关于生活、文学、艺术、学术等诸多方面的体悟与认识。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朴素直白,体现了孙振华先生对世事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文学艺术素养。雅昌艺术网经孙振华先生授权连载《处处尘埃》,《具象和抽象》选自第二辑“艺文杂谈”。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孙振华专栏]

                              

这两年,抽象艺术比较火,到处办展览。有人说了,这是补课,补现代主义的课。意思是,抽象艺术不搞好,什么后现代啊,当代啊,都搞不好。艺术就得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抽象画”在中国曾经是资产阶级腐朽艺术的代名词;到八十年代,抽象艺术出现了,习惯了写实的老先生又说了:你们走都还不会走就想跑,先画好写实再说吧!这种说法和前面“补课”的说法一样,都把抽象艺术看成是奔跑,看成比较高级的形态;具像艺术呢,则是走路,是比抽象艺术要低一级的形态。

这种从具象到抽象,循序渐进的艺术史逻辑到底对不对呢?

的确,在现代主义的艺术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从具象到抽象,一步步展现演进过程的作品。例如马蒂斯的四块人体背部浮雕,开始是一个具象的背部,后来成为了抽象的两块板;还有布朗库西的少女头像,开始是一个少女头像雕塑,接着逐渐抽象,最后成为一个鸡蛋状的抽象雕塑。

这些例子是否就能证明,具象先于抽象,抽象高于具象呢?我看未必。

从发生认识论角度看,一个幼儿在有了动手能力之后,会玩泥,搓泥团,这是他最初的创造活动,在他不能具象地表现什么之前,他就可以处理抽象的形体了。这个圆形跟具体的苹果、包子没有什么关系,就只是一个抽象的圆。

在原始艺术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人类早期制陶,也是抽象形体的创造;原始建筑应该早于原始雕塑和绘画,东非发现了一百多万前的原始建筑遗迹,远远早于几万年前的雕塑与绘画,建房屋必须有抽象能力,建筑语言也是抽象的。还有,原始人制造的工具、原始玉璧等等,都是抽象造型;原始陶器上的纹样,大多数也是抽象的,不一定具体描摹什么物象,就是一种形式感。

这些说明,人除了具有一种具像地描摹对象的能力外,同时还天生地具备抽象的能力,这两种能力并存于人创造活动之中。

艺术史上,具象和抽象也是此消彼涨的伴随性关系,而不是孰先孰后的取代性关系。原始艺术具象和抽象并存,原始人并非只对描摹野牛、大象感兴趣。西方中世纪教堂绘画中,也有非常抽象和变形的因素,会把人拉得非常长,非常夸张,到了文艺复兴,又回到正常的比例。所以,我们很难说谁是高级形态谁是低级形态。

更值得注意的是,人类从事艺术创造的时候跟人的认识过程正好是反向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但是艺术表现是从抽象到具象,画家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首先他必须有抽象能力,然后才能有具像的表达。

以布朗库西的少女头像为例,画画的时候是反过来的,先抽象,再具象;先画一个鸡蛋,再慢慢的把具体的头发、眼睛、鼻子加上去。所以,学素描要先画几何形体。当一个人不具备抽象能力的时候,也不可能有具像能力。

无论从心理能力,还是从艺术史的事实,都无法证明具象和抽象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进化过程,这两种东西应该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既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呈现,成为相互依存的两端;又在艺术史上,成为形态丰富的两大倾向。

至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中的抽象主义,则是另一个问题了。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英楠)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