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在芜湖古城中留存传统与当代——应天齐美术馆开馆发出“众声之声”

2021-01-15 09:55:39 宫剑南 

     现实的思考和批判一直包括在艺术的内涵之中,这一叙事立场在众多忠实叙述和还原底层大众生存痛点的电影和文学艺术中早已屡见不鲜,对现实的记录和提出的社会担当已然在其他艺术形式中,成为一种让社会大众能普遍产生共鸣的审美表达。

     基于以上芜湖古城应天齐美术馆“众声之声”展览着实是一个令人感动而震撼的现场,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包含架上绘画、影像、装置的展览,而是一个为期长达十四年的整体艺术。

     芜湖是应天齐的故乡,古城是他曾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虽然后来搬至深圳,但自迈出家乡的第一步,乡愁就成了偷偷占据心里某个角落的挂念。对于应天齐而言,古城就是他的乡愁,古城的残砖断壁,在别人眼里司空见惯、微不足道的东西,却是思乡人可以下笔千言、品味终身的牵挂。

应天齐美术馆“众声之声—应天齐当代艺术展”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1/fc1e48d4a8a1a71292cb63c0258938c5/fc1e48d4a8a1a71292cb63c0258938c5.jpg

中国文联主办的《中国艺术报》对“应天齐美术馆”的专题报导

在芜湖古城中留存传统与当代

——应天齐美术馆开馆发出“众声之声”

文/宫剑南

       2014年,一位芜湖籍艺术家在自己的家乡发起了“万人捡砖”艺术活动来叩问芜湖古城的遗存与保护; 2020年,昔日那场“万人捡砖”留下的震撼再次以“众声之声”的展览主题回到他的家乡,在他的个人艺术馆里向公众展示,这位艺术家就是深圳大学教授﹑西安美院客座教授应天齐。2020年12月31日,伴随着开馆展“众声之声——应天齐当代艺术展”的开展,芜湖古城应天齐美术馆正式向社会开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1/e4cd163d03bd862794549fe63b8d0006/e4cd163d03bd862794549fe63b8d0006.jpg

应天齐先生在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1/ba5ae89ccf17bb1ef83607fb413813b3/ba5ae89ccf17bb1ef83607fb413813b3.jpg

芜湖古城“应天齐美术馆”

       应天齐美术馆坐落在芜湖古城内北大街下沉广场一楼,由黄永玉先生为美术馆题写匾额。应天齐美术馆是一座定位当代艺术、展示应天齐以芜湖古城近20年拆迁改造建设进程为主线、融入其“遗存-再生”观念而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的美术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1/76ab8b1f52fed04e968ebf147e0dbe9a/76ab8b1f52fed04e968ebf147e0dbe9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1/09a4af26a79be020ec278853a50a7778/09a4af26a79be020ec278853a50a7778.jpg

应天齐《众声之声》

装置(材料:木箱、视频、影像)

350×350×165cm 2021年

作品阐释:

       作品选用2014年芜湖万人捡砖艺术活动中使用过的木箱组合而成,152只实体木箱组合成巨大的箱体造型,其中有34个视频播放市民的现场留言动态影像,实物木箱是承载市民捡砖活动的现成品,视频是当年捡砖人留下的依依心声,这些实物和动态记录,通过艺术的重新组合,方块集成的立体造型,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体现了“众声之声”的无穷力量和热爱古城市民的眷眷深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1/52522919fe25d3e0a099e75f7ef1b2d6/52522919fe25d3e0a099e75f7ef1b2d6.jpg

2014年在“万人捡砖”活动现场和捡砖民众合影

       作为芜湖古城“原住民”的应天齐,早在2001年起就开始参与到家乡古城的保护改造中,2007年他被当地政府正式聘为芜湖市政府古城改造的策划和顾问。十几年里,应天齐策划了“遗存·再生——芜湖古城艺术计划”等大型活动和相关展览。在应天齐看来,民众才是“万人捡砖”艺术活动的主体,如今,这些古砖如众人所盼,终于在芜湖古城应天齐美术馆里被保存和记录,以安放芜湖市民对过去的怀念。此次“众声之声”展览由芜湖古城文化旅游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应天齐美术馆承办、芜湖市文联协办,集中展示了应天齐近10余年来的当代艺术创作成果,结合绘画、装置、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以芜湖古城案例为出发点,探讨中国城市发展及历史遗存该如何共存,同时揭示自身整体艺术对公共环境如何介入探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1/045b65338f3dae611f41423019c4b83f/045b65338f3dae611f41423019c4b83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1/20dff1e7ef1b7495bdc159c2a993567a/20dff1e7ef1b7495bdc159c2a993567a.jpg

《众声之声》展览现场

       这既是一座个人美术馆,也是一座专题美术馆,同样也是应天齐向家乡父老交出的一份答卷。从架上绘画作品到综合艺术,从装置作品到影像艺术,无一不是倾情所为,特心所制。围绕应天齐发起、组织芜湖百姓在拆迁现场的大规模行为艺术活动,通过群众在活动中留言的自主言说,留下了干年古城的历史见证,也留下了当地居民的依依心声。”此次展览策展人、四川美院教授王林表示。而应天齐美术馆的落成以及“众声之声”展览的举办,更是艺术家对芜湖古城长久积郁的情感表达——既是他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对历史遭遇和现代化境遇的人文思考,也是连接过去、通向未来的阶段性作品呈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1/f943a5bf30bca840a8249c29ca821c41/f943a5bf30bca840a8249c29ca821c41.jpg

应天齐先生在“应天齐美术馆”导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1/70bd908df6b3e48f5525ffe9f4633777/70bd908df6b3e48f5525ffe9f4633777.jpg

应天齐《古城之铭》

平面装置(材料:木箱、视频、影像)

366×180cm 2021年

作品阐释:

     作品选用2014年芜湖万人捡砖艺术活动现场市民检拾的古砖作为材料组成画面,其中部分古砖留有捡砖者的亲笔签名和捡砖日期,这些保有城市历史记忆的残砖,见证了芜湖古城经历的岁月沧桑,也见证了芜湖市民热爱家园的深厚情感,组合成的抽象画面令人遐思,其材料本身饱含的巨大信息量,铭记着历史与永恒。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1/dc3f4bbc35b0e57d231716d1b160e488/dc3f4bbc35b0e57d231716d1b160e48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1/b48117db2c94227374ff98585e41855e/b48117db2c94227374ff98585e41855e.jpg

《古城之铭》局部

       譬如《古城之铭》是应天齐专门为古城和古城民众而作,是从“万人捡砖”活动开始至今新完成的平面装置,巨幅画面上是芜湖居民曾一块一块亲手拾起的老砖,其中部分古砖仍保留着捡砖者的亲笔签名和日期,不仅保留了城市历史记忆的残砖,也见证了芜湖古城经历的岁月沧桑;《残壁之二》来源于一块被真实切割的断墙,横平竖直的结构形成了富有构成的画面。对于古城内日日生活过的百姓而言,断墙上的裂痕是他们曾真实构筑的生活,情感的速朽与永恒在画面被记录的一瞬间发生碰撞,时间和记忆在这墙面的断裂中得以延续,断裂的过去又在艺术家的笔下被复活。同样,在作品《玄关》中也不难看出,青苔已经爬进了斑驳的石灰墙,覆盖在残缺开裂的板壁上,板壁背后藏不住的,究竟是浓浓的乡愁,还是过客的猎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1/730cbc070e46aee34dc0e5261d05434d/730cbc070e46aee34dc0e5261d05434d.jpg

应天齐《玄关》488x244cm 2011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1/9345601e23eb4b5017a68b83683218b1/9345601e23eb4b5017a68b83683218b1.jpg

《玄关》美术馆展览效果

       在应天齐看来,家乡才是这些艺术作品的情感初衷,民众才是此次艺术项目的主体,应天齐美术馆开馆和“众声之声”展览的举办,正是艺术家对家乡情感的安放和对家乡百姓的交代。就像王林所说:“芜湖古城的保护和重建,是作为芜湖人应天齐梦寐思服的情结与情感,深深植入他的个人经历、艺术经验与价值诉求之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1/beca40c208ea0f8811e7a3604771b216/beca40c208ea0f8811e7a3604771b21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1/cb75e5ba23d98273f75ce14a40c6e5a1/cb75e5ba23d98273f75ce14a40c6e5a1.jpg

应天齐《消逝的故事》

装置(材料:亚克力箱、古砖、视频) 

2007-2021年

作品阐释:

    作品所用的亚克力透明箱是万人捡砖现场木箱的转换,这种材料的转换,使得玻璃箱中的古砖呈现出弥足珍贵的文物性,同时出现于两侧的组合视频,一组记录了2008年古城拆迁改造之前,古城内一个街口和一户人家一天十六小时的日常生活,一组记录了古城中四座保留古建在光影的变换中不断消逝的情形,从而体现遗存的珍贵和历史沧桑的变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1/cc809b6dcb6050d05e09b445f6b29e0e/cc809b6dcb6050d05e09b445f6b29e0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1/a787c2dfd5fea9fe351974a43b47a69d/a787c2dfd5fea9fe351974a43b47a69d.jpg

应天齐《消逝的故事》

(一个街口一户人家)影像装置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吴雨莲)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