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喀斯特风光无限美
2021-01-20 13:27:08 未知
长按上面蓝字 画者智永 关注澄观斋艺术
张智永,现任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驻院画家。
1990年得列于崔如琢先生门墙。为入室弟子。擅山水,兼入花卉翎毛。作品多次参加大型拍卖会。中央民族大学山水画高研班,崔如琢工作室助教。泰中友好关系协会副主席。泰中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主席。
木食草衣心似月 一生無念復無涯 時人若問居何處 綠水青山是我家 龍牙禪師句 97x180cm 2020年 庚子初冬第六次廣西歸來寫此于京華澄觀齋中
我第六次来,大美广西,崇左大新。天然美景,原生态无污染的大氧吧。水系纵横,村落自然依山面水而居,山多,田多,植被丰茂,鱼米之乡。没有门票,索道,玻璃栈道,一路开车观景美不胜收。屡屡不倦流连忘返,令人神池。
青山绿水 大美广西 木食草衣心似月 一生无念复无涯 时人若问居何处 绿水青山是我家 龙牙禅师句 59x180cm 9.5平尺 2021年庚子小寒 余六次广西归来写此澄怀观道
清朝伊秉绶曾经写“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与笔墨结缘,受云烟洗涤,内心无限的接近山水“道”,在传统的天地当中,不断的寻找自己的精神内核,这正是山水画给于今天当下人的意义所在。
回归传统笔墨
--对传统中国画的三度思考
当今的许多中国画家缺乏传统笔墨养分的滋养,缺乏对笔墨根源性追寻的训练,所以当代传统中国画彰显出粗率呆滞、工艺匠气的面貌,偏离传统的笔墨意趣。再加上当代多元化艺术语境中笔墨实验性对传统轨迹的冲击,自徐悲鸿、蒋兆和之后的写实主义与传统中国画笔墨的核心价值不断背离,笔墨被身份化、元素化甚至被分解、否定。特别是在佩斯北京关闭、艺术区纷纷拆迁的艺术家身份焦虑时代,传统国画在国家展览中千作一面、中国水墨方向大面积迷失的现象,如何重新定位传统?如何回归传统笔墨?成为一个有意义和有必要的话题。
广西的美景,桂林阳朔,只是大美广西的冰山一角。
追本溯源,墨与水在宣纸上的反应,成为历代艺术家研习的营养源泉,墨韵和格调与这种反应互相关系,成为中国画发展历年来恒久不变的母话题。这种话题是一个包含笔墨纸砚以及其它工具在内的在纸上作用的墨迹或墨象的综合体,由点、线到泼洒而成的面甚至留白的空间组成,形成一种独具东方美学意味的艺术现象。但是传统或近代国画的水墨根性意味与当代部分画家作品显露出来的匠气、浮躁、苍白无力、野狐禅、光怪等趣味不同,传统的品格、雅趣及根性的意味越来越少。
一、重新认识传统笔墨--五色令人目盲
在传统国画的审美范式里,墨归纳了大千世界的万般颜色,由墨衍生出的浓、淡、干、湿、润等变化,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法则,老子《道德经》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中医也有思伤脾之说,提倡用大智绝小智。对于国画而言,只有墨的纯粹及其变化的奥妙,才能体现“归一”的传统哲学精神。
經常出去看山,高鐵車窗多得大自然景觀。這也是一種澄懷觀道。
村南村北鵓鳩聲,水刺新秧慢慢平;行遍天涯千萬里,却从鄰父學春耕。陸游詩 34x138cm 庚子初冬 第六次廣西歸來 寫此
在墨为一的前提下,从线到线与面结合,到山水、花鸟、人物的程式化,到墨迹本身的艺术,墨从形式成熟到自成观念、体系。点、线、墨迹和墨块的结合,形成了墨的美学内涵。
1、笔线--重画轻绘观
传统中国画的线,即是狭长的墨迹。在传统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重视轮廓线塑形,是一直以来的审美基础,尤其是对用笔的重视,在历代画论中总有显现。其原因有二,一是书法用笔对中国画一直以来贯穿的影响,二是绘事后素的观念,三是传统中国画“粉底传世”的传统。在传统元素当中,点、线是非常方便的表现形式,其中线作为组织形象并且进一步描绘空间的作用尤为突出,白画画科的独立足以说明人们对线的重视,线也成为品评的标准,如谢赫六法的骨法用笔。尽管唐代开启了不见笔踪的泼墨法,但也没有对以线条为基础的中国画地位造成威胁。传统写意的用笔也朝着“笔法化”发展。以笔法的有无去区分画品的高下。
雲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煙 70x69cm 4.2平尺 2020庚子 秋雨梧桐葉落時于澄觀齋
从传统大家来看,倪瓒、朱耷、石涛、李可染、黄宾虹、陆俨少等人的作品,通过运用墨线,形成自己对传统的读解,同时也传达出自己的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传统中国画中的笔是指毛笔,由笔尖、笔肚和笔根组成,笔尖用来表现点和线,笔肚用来完成大块的粗线和面,笔根形成更多的效果,毛笔在纸上的效果千变万化,变幻莫测,配合上不同的速度和压力,加之墨的浓淡干湿,就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美学意味。
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后的《二十四画品》,是对这种美学意味的最直接叙述。笔与墨相互作用,传统中国画中,墨依附于笔,笔为先,墨为后,如倪瓒、朱耷、石涛;二十世纪初,随着国情的发展和笔墨现代化的趋势,笔墨曾经互为表里,出现在了同一个层次上,如傅抱石、李可染、黄宾虹等大师;八十年代之后的实验水墨,一度使墨脱离笔线,自成面貌,逐渐于传统中国画“归乎用笔”相悖离,如刘国松、沈勤、谷文达等人,丰富了中国画范畴内的艺术面貌。但是一直以来,如崔如琢、张智永等一批艺术家,始终坚持“墨依附于笔法”、“骨法用笔”观念,继承着传统中国画的衣钵,他们的作品也在传统的精神体系中呈现出新的面貌,细以观之,笔线的因素始终在传统中国画形成的轨道上前行,因而无论风格再显得各异,也仍有传统中国画的根性精神在。
2019年7月 李鱼
山崢嶸,水泓澄。漫漫汗汗一筆耕,一草一木棲神明。忽如空中有物,物中有聲。復如遠道望鄉客, 夢繞山川身不行。顧況句 34x138cm 2021年第一幅山水 广西喀斯特地貌景观。
贺州昭平
氤氲“是中国山水画”元气淋漓“境界的最好诠释,这样的画面多是通过湿笔来渲染而得,造迷雾之景象,表现天地间万物萌生的混沦迷离的面貌。故因氤氲雨景模糊本身的外形轮廓才使人得以拥有其独特的美感,化作一片诗情画意构成山川云遮雾罩的氤氲美。
青山綠水圖 村南村北鵓鳩聲 水刺新秧慢慢平 行遍天涯千萬里 却从鄰父學春耕 陸游詩 97x180cm 2020年初冬 第六次廣西歸來
我曾六次前往廣西,南寧郊區的馬山,上林,橫縣。崇左的大新,龍州,天等,寧明。百色的靖西,德保,田東,平果。河池的巴馬,大化,都安。桂林陽朔,柳州, 賀州的昭平,富川,鐘山。欽州,防城港的上思,東興,十萬大山 、。两廣交界的肇庆懷集。飽覽大自然大美广西。墨渖淋漓畫我心中的廣西情懷,蒼潤之色寫我胸中的南國風光。我畫的是對廣西的感悟而直抒胸臆,是對廣西的理解。是心里的写生,不是对景作画,以不作导游圖和地理誌為快。
广西贺州和广东肇庆怀集交界
山如碧玉簪 煙山雲樹藹蒼茫 渔唱菱歌互短長 燈火一村雞犬静 越来西北近横塘 唐寅詩 97x180xcm 2020年第六次廣西歸來寫此 大美廣西
廣西各地,真青山綠水。天然美景,南國古鎮。空矇煙雨,流水人家,綠樹蔭濃。生活安逸,青山為伴。白雲繞嶺,步步皆畫。煙雲供養,令人神池。
张智永者,闹市小隐,京西画者也!数十载,游历江南,及西南名山大川。行走桂,黔,滇,川,湘,栖滞黄山。虽无经天纬地之才,但眼中江山,手下笔墨,腹罗锦绣。画能山石峥嵘磊落,水若潺潺有声。腾扬似云似雾起于幽壑之间。笔墨胜处得山林之气。精彩烂漫若出其中,苍润之色显四时之景。
在下受教崔如琢先生门下,绘画境界对我影响甚大:书法入画,取法乎上。继承传统,敬畏古人,笔墨创新,画如其人。
余笔耕不辍40余载,临摹古人,临习碑帖,南北采风,记录壮景,挥洒情怀,虽算刻苦勤励,仍感学浅识薄,未遂初愿,还不是很成熟,还需要学习,脱大师窠臼。不断探索水墨艺术与时俱进的当代形态。使自我不断抵达新的境界。在作品中去展现对自然、对生活的理解。
雖有所感悟,有所進步也是从教于师长,得助于朋友,回首历程,汇师长恩于心头,感众人情于言间。只能将满腔热情尽付画中,给大家展示最精彩的作品。
閉戶躲疫情以來,作品頻出,藝術語言也有很大突破。作為書畫者搞好自己的事,不給國家添亂。是一個藝術人心性的体現。胸中丘壑,筆底煙霞。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