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去了哪里?- 武子杨新加坡个展
2021-01-25 16:39:42 未知
Where Did Macy Go? 美西去了哪里?
1月21日 – 2月21日,2021
新加坡Hatch Art project,7 Yong Siak Street
Hatch Art project非常高兴地宣布武子杨在亚洲的首个个展《美西去了哪里?》,作为2021新加坡艺术周的一部分。
展览现场, Hatch Art project,7 Yong Siak Street
《美西去了哪里》是一部1 1集的视频作品,以MAYA 3D建模和VR雕塑工具(如Masterpiece Studio与Tilt Brush)创作而成,最初发布在社交媒体“Tik Tok”上。通过对主人公“美西”在疫情中的境遇,其被隔离的生活、死而复生以及寻找祖父农庄的迷离报道,作品讨论了疫情之下旧有社群结构的瓦解,去集体化后以新共同体的产生,儒家服从VS.社会性服从,以及有关远程居家共同体、口罩政治、疫情下的社会公平等问题。作品同步了纽约疫情曲线居高不下的时刻,是对这个另人恐惧、慌乱和迷茫的时代的一种回应和叩问。
展览现场, Hatch Art project,7 Yong Siak Street
展览现场, Hatch Art project,7 Yong Siak Street
展览现场, Hatch Art project,7 Yong Siak Street
展览现场, Hatch Art project,7 Yong Siak Street
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美西去了哪里?》所构建的虚拟世界引导人们转变观察角度,进而在个人的行为上作出适应。
Hatch Art project的总监Sue Oh表示:“武子杨的视频作品通过并置现实世界中可能发生的事件来思考当前的社会状况。他的作品没有提出答案或争论,而是向观众提出了有关当前情况如何发展以及观众应如何应对的一系列问题。”
展览由视频,版画以及一个巨大的充气“美西”组成。展览在主画廊展出,并于2月21日前免费向公众开放。
《美西去了哪里?》
我们将如何记住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历史书籍将如何记录这次的疫情?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灾难中,什么将会被记录下来?
新冠疫情彻底改变了世界。他对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而广泛的影响,从我们工作、学习、日常生活的方式,到宏观现象–全球经济、社会保障以及个人人权等。世界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动荡,我们的生存受到了威胁。我们认为重要的和理所当然的事情也受到了挑战。在新冠大流行期间,我们对未来的想象不再能“免疫”于我们的经验。现在是时候让我们依据疫情重新思考艺术,与其在社会中的价值了。但是,与其提出过时的问题,即艺术是否是“必需品”,我们可以提出更富有成果的问题:疫情如何影响艺术。更重要的是,在后疫情时代,艺术即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大流行与其他疾病的暴发往往会加剧我们之间的分裂,仇恨和暴力。不幸的是,新冠并没有什么不同:病毒不仅引起了健康问题,而且还引发了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威胁,正如我们在过去几个月中在世界各地看到的那样。而这些威胁,可能正是观众可以在《美西去了哪里?》中找到的。
作品运用MAYA 3D建模和VR雕塑工具(如Masterpiece Studio与Tilt Brush)创作而成,通过并置现实世界中可能发生的事件来思考当前的社会状况。他的作品没有提出答案或争论,而是向观众提出了有关当前情况如何发展以及观众应如何应对的一系列问题。在观看动画视频主人公美西以及他在疫情期间的遭遇和新的隔离生活时,观众也被邀请思考旧有社群的崩溃和新的共同体的诞生,种族冲突,儒家服从和社会性服从,政府授权的监控科技,新的工人阶级划分以及大流行下的不平等现象。
像武子杨一样,艺术家们现在正在广泛探索艺术与尖端科技的混合使用,从3D打印到区块链,到人工智能,模拟,虚拟现实和生物技术等。在这里科技不仅是艺术家传达信息的媒介,同时也与艺术交织在一起,并充当一个促进者,提供给我们一个能够体验现实的新的框架的机会。正是在这种程度上,艺术不再仅是体力劳动生产下的物质对象。相反,它涵盖了人类,非人类,自然,社会与世界之间更为广泛的混合互动。我们在这里找到艺术的价值,找到生活各个领域的联系。
该展览旨在探讨艺术如何使我们能够观察当前的大流行情况,同时引发更多关于艺术在社会中的作用的问题。武子杨的虚拟世界有力地说明了艺术如何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待现实,重新认识在大流行背景下正在转变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及我们作为共同生活在大流行中的个体的角色。
- Sue Oh
总监,Hatch Art Project
新加坡
艺术家简介
武子杨,艺术家,现生活工作于纽约和北京,任教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和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并为New Museum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INC项目成员。他的近期实践关注于虚拟世界、数据和算法是如何在高度全球化的后互联网时代以无处不在的隐形作用力去微观异化和重构人类。
罗德岛设计学院艺术硕士,佛罗伦萨艺术学院艺术学士。他的视频,增强现实 (AR),动态捕捉行为表演,人工智能 (AI)模拟和互动视频装置等在国际不同的展览展出,包括伦敦Annka Kultys画廊,纽约Nancy Margolis 画廊和佛罗伦萨CO2画廊的个展,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宫,米兰设计周,美国费城当代艺术博物馆,沃克艺术中心,明尼苏达罗切斯特艺术中心,普罗文登斯当代艺术双年展,罗德岛布朗大学,马里兰学院美术馆,纽约The Hole画廊,奕来画廊和 Microscope画廊,北京今日美术馆和时代美术馆,上海宝龙美术馆和深圳雅昌艺术中心的群展等。
他曾获得众多奖项和驻留机会,包括Residency Unlimited(驻留无限),MacDowell(麦克道威尔)Fellowship,阿尔弗雷德大学电子艺术学院驻留, Northern Lights.mn 和杰罗姆基金会Art(ists) on the Verge Fellowship,独立艺术设计学院协会 AICAD Fellowship艺术教育奖,罗伯特·劳申博格艺术基金会与Artsy优胜奖等奖项。他的作品曾被It’s Nice That,Hypebeast,Artnet,华尔街国际,纽约艺术基金会,Neural杂志,Vie Des Arts杂志,ANTE杂志等报道。
(责任编辑:胡文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