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号·专栏 | 孙振华:逝去的田园

2021-02-03 18:19:54 孙振华 

继《十年而已》之后,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又出版了一本文集《处处尘埃》。这本文集内含三百余篇千字短文,分社会观察、艺文杂谈、生活百态三辑,这些文章是作者关于生活、文学、艺术、学术等诸多方面的体悟与认识。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朴素直白,体现了孙振华先生对世事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文学艺术素养。雅昌艺术网经孙振华先生授权连载《处处尘埃》,《逝去的田园》选自第三辑“生活百态”。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孙振华专栏]

                              

我的同事老夏一直有个田园梦。他谋划着,到了退休,就回江南水乡,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在自家的宅基地盖间房子,和兄弟们一起过田园的乡居生活。

听老夏描述他的家乡,简直是好的不得了:清新的空气,临近村舍的鸡犬之声,屋前屋后的池塘,绿油油的稻田,赤足走在田埂上,自家产的水灵灵的青菜,散养的走地鸡——这些鸡下的蛋在城里是吃不上的,有真正的鸡蛋味。老夏还忘不了儿时过年时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若远若近,在广袤的田野回荡;哪像城里人放鞭炮呢,简直就是污染,震耳欲聋。

随着年龄一天天增长,老夏的田园梦越来越具体,甚至连将来的房子盖什么样式都想好了。这些年他回家也更勤了,有机会就回老家,回来后就跟我们讲,乡下的菠菜是什么味道,乡下的鸡烧出来是什么味道,家酿的黄酒又是什么味道……主要是讲吃的,这让同样贪恋美食的我既眼红,又没办法嫉妒,谁让人家有可夸耀的故乡田园呢?

最近,老夏连续回老家两次,说是有紧急事情发生,最后一次回来,变得彻底的沮丧而失望,原来,老家马上面临拆迁,老夏田园梦断。

在家乡,有一条新修的公路要贴着村边而过,正好要占用他家宅基地。老夏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都在搬迁之列。按照政府的安置计划,他们将搬到二十公里之外,镇上的安置区居住。为补偿拆掉的农村住房,政府根据每家实际人口,在安置区补给一至三套房;至于失去的农田,则按人头,每年补助几百元钱。

让老夏意外的是,包括自家兄弟在内的搬迁农户,居然都接受这种安排。“现在的农民不热爱土地了,你看这事,怎么会这个样子!”最让老夏耿耿于怀的,就是失去土地,在老夏看来,还有什么比故乡的土地更好的东西呢?

实际情况是,现在务农的成本太高,农民一年到头在地里忙,除去各种成本,平均每人大概也就只有几百块钱的收入。所以,拆迁农户的小算盘是,搬到了镇里,房子值钱了,一家人如果住的紧巴一点,把其它房子租出去,就是一笔收入,加上农田的补助,基本上不用太忙乎也能维持生活了。

自家的兄弟们乐滋滋地盼望着搬到镇里,这让一直做着田园梦的老夏一下子坠落到了谷底。自家的宅基地没了,农田没了,自己与村里的纽带也就断了。在这个留下了许多童年记忆的地方,因为一条大路的出现,就把它们阻断了。如果再回到村里,算什么呢?不再是自己的家,只是一个访客,飘零无依。

在老夏看来,在镇里的安置区居住,那叫什么生活嘛?过去在村里,老人们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东家说说,西家讲讲,那才是生活,那种生活是接着地气的。城里人节假日总爱跑到村子里来钓鱼,不是为了吃鱼,是为了吸一口新鲜空气。安置区的楼房再也没有乡村生活的那种惬意了,大家就像关在笼子里,从窗子里探出头来,左顾右盼,那能跟乡下比吗?

还有,夏家的坟地就在离家百米之遥的地方,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都安息在这里,多少年来,已故的先人和后代子孙彼此守望,血脉相连。如今祖坟也在搬迁之列,“把祖先也惊动了”,老夏长叹一声,无可奈何。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英楠)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