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体会二则

2021-02-03 10:03:05 洪瑞生 

我已有两年多的退休生活,现在有时间才有能从容地回望走过的路,或者沏上一杯茶,静倚“咀嚼”“品味”艺术问题,体味那理性判断与感性把握置换交融的独特享受,这就是退休的自在和惬意。今择所“品”二则于下。

一、“真实”谈

大约上世纪80年代以前,对于我,“真实”就是如实全因素整体结实地再现客体及其光、色、空间关系;创作中还有典型性。80年代以后,一些新的感觉和思绪增添了朦胧的主体性,90年代以后才有基本清晰的理解,但画面并没有遽改其观。显然自己的思想不是巨人,行动却是矮子。但有了一小点变化,这变化是确立在对“真实”的新理解之上的。今所理解的“真实”当指艺术行为及艺术的真实,它可有多层含义,如:感受或感觉的发生点具有明确的艺术性和可靠性,艺术意象和想法是基于自身的感受、动情、理解、积累所引发的兴奋而萌生的,它符合画家的内心逻辑与生活逻辑;画面艺术语言的视觉感染力是为传达感受与艺术理想的;艺术样式是基于对艺术的理解、艺术思维模式、艺术视觉方式的变化而转变的,等等。行为的真实导致艺术的真实,行为的转变导致艺术转变的真实,这里并不在乎是具象或者抽象、写实或表现。可我一直在乎的是我所看到的、我所萌发的、我所期待的。我想,这样的真实是可靠的并与自己的气质相亲和,仿效之风当可却之。所以,尽管壮丽博大的山河令我感奋,神秘美丽的民族风情令我神往,但我至今只画故乡的闽南风、闽南情。作为闽南人,我从小生活其间,知晓并容易与它沟通。我保留着五岁以前幼小心灵与鼓浪屿的神交:她安宁清明、浪涛妩媚、天朗风和、鸟语花香、琴声回扬、沁我心田;小岛上人和情亲,邻同手足,我似与她融为一体。我就画这种体验。此外,惠安女吃苦耐劳,她们身上揉合着壮美与秀美,她们不是歌舞伎,我就画这种感受与理解。闽南的天、海、山、树、花草生机勃勃,色彩明丽、饱和、庄重、绚烂、它与闽南人勤劳好客,坚忍乐观,祈求吉祥平安的性格相谐和。约历十几年,我的色彩缓慢地由北派的凝重灰调而日渐纯化,是自然改变了我的视觉和趣味,随之改变了我的调色板。

当我和生活相融、与自然相通时,心潮悠悠,我所体验的就可能接近了生活的脉搏,同时感悟到自己内心的脉搏,这才产生艺术的真实。

艺术不能没有主体性,但主体性不是“一贴灵”,它必须与“真实”为伴;偶尔,我也曾企图摆脱它,可虚妄的感觉接踵而来,我意识到我离不开它。但对于由60年代“铸造”的我来说,要调控自己去实行我所崇尚的“真实”,是很有难度的(也为时太晚)。我揣测,它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也定然不会太轻松。所以我的观点是:“真实”是艺术的核心价值。“真实”——创造的难度。可贵者“真”!

二、“就错”说

画画上的艺术关系,是很难判定对或者错的,因为关系是相对的。正是这种相对性才有艺术上的自由与整体。所以,其实是不必担心错的。“错”,具有可资利用的偶然性和可能性。我不喜欢一画就“对”,那会肤浅单薄因此常喜画“错”,热衷于多层地弄来弄去,一会儿“对”,转眼又“错”,作画周期长。在漫长作画时日里,那画面终日像怄气的小媳妇,自己也失望丧气,且不用“痛苦”二宇,“难受”却是真切的,直熬到临了  ,“她”才会微露恼人的笑意,画“完了”时(相对的)如果“她”“笑”了,我才会笑,如果“她”没笑  我只能自认无能,而走向另一个“小媳妇”继续另一段憋气的岁月。我作画时的法子:画“错”——将“错”——就“错”——“纠”“错”往而复,复而往。可能几次,可能十几次。我在感性、冲动、期待、失望、理性的纠葛中使画作缓慢地深化,在层层磕磕巴巴错综复杂的色层笔触里可望存储着生命、智慧和毅力。

2002年刊登于《中国油画》第6期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吴雨莲)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