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依依春山笑--蔡茂友庚子年水墨山水作品欣赏
2021-03-04 09:18:05 未知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中,宋代苏东坡所提出的“寄至味于淡泊”成为文人山水画追求的审美趣味,山水画越是雕琢,就越精致华丽,但是离雅也就越远。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不仅是中国山水画审美观的发展脉络,同时也体现出画风日益简淡的发展趋势。读画家蔡茂友所作的水墨山水画,注重“写”意,在画家挥写过程中的笔意,中侧锋并用,起按顿挫,富有特色--特别是这种春蚕吐丝般的柔美线条,展示了他扎根传统,扎实本源基础的水墨功底与文化厚度。在《杨柳依依春山笑》一作中,杨柳条荡漾,春意浓厚,浓墨清新活泼,淡墨滋润见形,利用墨色的层次变化表现出春山之悦。这是画家寻找一种独特的道白语境,在用笔墨描摹自然山水之际,倾吐内心中无限的天地爱恋和优雅韵致。
辛弃疾所写的“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在与自然顾盼之间,艺术家拟人化了山川湖泊,艺术生命由此与山河大地融为一体。画家蔡茂友多绘江南山水,所画山形,多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的丘陵,大都为坡陀起伏,水岸人家,柳林桃园,很少作陡峭崭绝之状。这与画家出生环境--江西故乡有着密切的联系,重视对南方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刻画,带有显著的地域风俗特征与情节性。画题《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出自唐代岑参的《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他在这幅画的创作中,综合运用传统山水画技法表现诗意生活的艺术创造。作画程序上,先从最前面的山石画起,逐渐将树丛、轻舟、友人、小桥、远坡补充完整,整幅作品主要突出舟中友人,在柳条依依的景物陪衬下,展现出委婉秀润的山水诗意。
文人山水画自古即是中国水墨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的以自然山水为题的绘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画院职业画家的作品。其具有侧重抒写胸中情愫,不拘于线条、色彩等技巧,注重笔墨情趣,主张“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强调诗、书、画、印的结合等特点。北师大中文系出身的画家蔡茂友,其作有别于美术学院中国画科班的特点,画面中多展现出的自然山水,注重描绘自然情怀,这是中国文人山水画的最重要主题。其中有着深厚的哲学意蕴。欣赏作品《诗书千载经纶事,松竹四时潇洒心》,画家的山水画吸收了传统经典山水画的构图形式,并广泛涉猎文人山水画的长处,画近处山石,当用锋颖富于弹性的硬毫笔,行笔以方折为主,舒展流畅,挥写笔意浓厚。朱竹出于石上,细笔写就,勾勒小桥屋舍,点缀人物,淡墨用笔绘水纹,显示出线条勾勒的刚健力度。画家在整幅作品中并将个人的感悟和时代气息化入创作之中,融会贯通,展现出画家平淡天然、空灵隽永而又不失质朴的艺术风格。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