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 --- 戴增钧近期作品
2021-03-12 09:42:48 李昀锴 李漂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Siegfried Sassoon
戴增钧
1973年 生于河北邢台
现任职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油画系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欢乐谷》 布面油彩 25cm×120cm 2020年
最近这段时间绘画的精力都放在了画面语言的探索和建设上,一改之前成熟于心的做画习惯,尝试放弃深思熟虑地起稿、制作的一贯过程。 或许是画画久了,不太想去重复之前熟炼运用的方法,更愿去挑战一个未知的画面感受。面对画布,没有酝酿成竹在胸,只在画笔接触画面的瞬间,才会调动绘画的感觉和激情, 于是整个人都完全沉浸在运笔着色的乐趣当中。 情感着实是画好一张画的决定因素,当我们的情感注入笔端,或转化为韵律舒缓的节奏,或调度成狂风疾雨的拍打,画面才会有作者的精神气息。放弃熟炼运用的绘画方式,去努力寻找一种自己不太习惯的做法,内心强烈的求变的愿望,驱使我进行尝试,我觉得无所谓对错,能够建立一个新的矛盾冲突与秩序是追求的意义所在,心随笔走,趣由境生。
《某年.某月.某日》
布面油彩
40cm×100cm
2021年
《花之祭》
布面油彩
40cm×80cm
2021年
《花间记》
布面油彩
40cm×80cm
2021年
《暗流》
布面油彩
40cm×80cm
2021年
《归途》
布面油彩
40cm×80cm
2021年
《梦中的白马》
布面油彩
40cm×80cm
2021年
《困兽》
布面油彩
40cm×80cm
2021年
《高地无名》
布面油彩
40cm×80cm
2021年
《“夜巡”》布面油彩40x100cm2019年
2020年至今也许是最热闹的一年,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安宁,围绕疫情产生了方方面面的事情,艺术在此刻更是显现出了无力感。疫情有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人性的复杂和纠结。困在家里,自由显得弥足珍贵。足不能出户,网络就成了灵魂走出之地。
生活中的自己,网络上的自己,
哪个更虚无?哪个更真实?
现实生活的世界,有许许多多的假面,
虚拟世界的发声也许是更真实的自己,
真情虚伪、善良残忍都在此显现出来。
《芳华》布面油彩 60cm×60cm 2020年
《逮猪》布面油彩 60cm×60cm 2020年
焦虑恐怕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人们的集体病症。中国人从不缺少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总能把自己罝于危机和不安当中,这大概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的恐惧,以及对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诸多无力,但归根结蒂来源于欲望,时代的脚步永远赶不上欲望的无限。欲望成为心底深藏的猛兽,时时刻刻有蹦跳出来的冲动,人性从来都是世上最难琢磨和难以言说的存在。每个人的内心都藏着一头猛兽,如何把猛兽关在心门之内,以优雅的姿态细嗅世界的芬芳,是我们面对充满变数的社会、面对充满焦虑的自我的必修课。
《西西弗斯》布面油彩 180cm×200cm 2020年
《出山》布面油彩 180cm×200cm 2020年
绘画做为一个纯视觉的艺术形式,它所承载的文学性和故事性远没有文学来的深刻,对视觉语言的个人化探索也许是终极的追求,画面的表达能够表现出我们心中所想与感受,语言也就成为精神价值所在。 前段时间叁加一个群展,和郭润文先生聊了几句,谈到了形式语言的问题,他说现在年轻人的绘画很是让人耳目一新,但要警惕从一个圈子掉入另一个圈子的陷阱,以防形式语言成为了新的流行样式。的确,在当代绘画领域,如果画面上尽显流淌,或刮痕;里希特,图伊复斯或托姆布雷全世界都在学;那么是否需要成千上万个里希特,图伊曼斯或托姆布雷?
《危险之地》布面油彩 180cm×180cm 2020年
对绘画的贡献是在美学范畴上能够建立新的标准,建立标准的人是有价值的。所以,对于绘画路上潜心跋涉的画者,绘画语言的选择要尊从内心,符合想表达的意图。
text & editor 戴增钧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