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预告 | 关于“化物为境”,策展人有话说
2021-03-12 14:09:16 未知
本次展览,从2020年1月5日起,至2020年3月25日,展览开幕式于2020年1月5日下午3点举行,届时参展艺术家会到达现场,和大家聊一聊既是夫妻、又是知己的他们,在绘画创作上,有哪些不一样的故事。
当然,在开幕式之前,我们一起听一听,两位策展人,是如何看待这次展览的。
21空间美术馆艺术总监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杨小彦
前 言 一
文 / 杨小彦
我一直关注张伟和何枫的艺术创作。
他们是夫妻,又是绘画的知己。更重要的是,他们尽管生活在一起,但彼此风格迥异,各自有其独特的审美立场。
我曾经撰文指出,他们是纯粹的画家。在这里,“纯粹”的意思是,他们除了作画,别无所求。他们低调、谦逊、平和,不与人争,功夫全在画上。在今天这个年代,像他们这样的画者,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何枫是水墨,张伟是油画。何枫的水墨优雅、清新,淡远而悠长。人物以女性为主,在某种程度上算一种自况,其气质恍如本人,愿意让理想之光永驻内心,而流露出来的,仅仅是一丝怀想而已。张伟的油画,不管写生还是创作,色彩原则贯穿始终。我的意思是,他是用色彩去造型,而不是以素描为主体,涂抹一些基本色块而已。今天油画界完全以色彩关系为主体、不强调甚至极度减弱素描作用的,其实已经很少了。
张伟最近画了很多水彩。他原来有水墨的底子,对笔触和画面留白自有心得,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水彩这一画种,发现可以把原有的长处发挥出来,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倾情而作,所创作的水彩风格,完全和我们所习惯的样式不同,构图多变,笔法生动。重要的是,留空居然成为他作水彩时的一种语言,让画面的境界有一种难得的超脱感。
“化物为境”,其意是,他们的创作虽然是具象的,甚至多有写生,但绝对不是对自然的一种追仿,相反,对象只是一种刺激,“物”只是激发灵感闪现的点。重要的是内心,有一种动力,让“物”转化为画中之“境”。同样,画中之“境”通过欣赏之眼而重新抵达物的内核,从而向我们揭示了应因自然变化而自我滋生的审美情操并外化为作品,从而成就了他们的艺术。
是为序。
2019年12月23日草于广州祈福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
艺术管理学系教授
胡斌
前 言 二
文 / 胡斌
张伟和何枫是我非常熟悉的两位老师,同时也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虽然一位主攻西画(包括油画和水彩),一位主攻水墨,但是所画对象皆与日常生活相关,如周围的朋友、学生以及生活中的小景等等。而且,人物大都有种敦厚质朴的气质,小景又一派“云淡风轻”的闲淡。他们的画面内容主要来自日常生活,但不是焦灼紧张的日常,而是不着痕迹的诗意化的日常。他们以各自不同的绘画语言让琐细的日常生活有了别致的意趣和意境。
如果把他们放到各自的媒介领域,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不受所谓媒介固有范式的局限。张伟的早期油画人物图式化比较突出,像是某种青春的符号宣言,而近期人物和风景,却有点信笔写来之感,透示出轻松与随性。何枫的水墨人物则早就不拘泥于国画的那套标准,而是凭着自己对于水墨的感受以及青春生活的真切体认展开自如的描绘。
所以,我觉得,这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伉俪展。他们在艺术认知上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但这并不代表其作品风格和面貌的类同。正如展览主题“化物为境”所提示的那样,观物、体物,但并不拘泥于物的表象,而是力图让普通之物获得某种隽永的画意和画境,这是他们艺术表达的共同之处,但是,因为各自对于观物、体物以及化物的经验差异,其作品又呈现出迥然有别的画中之“境”。我们希望,通过一种富有亲密结构的展览,让这样一种艺术认知辐射开来,触动众多观者的内心。
2019年12月
关于展览
策展人:杨小彦、胡斌
开幕式时间:2020.01.05(周日)下午3点
展览地点:二十一空间美术馆
主办单位:二十一空间美术馆
支持单位:广东宏达工贸集团
女主角(国际)美容连锁集团
二十一空间艺术培训中心
展期:2020.01.05-03.25
门票:10元/人
部分参展作品
《夕阳的和声》,张伟,160x145cm,油画,2005
《新学期》,张伟,185x128cm,油画,2014
《日常系列之十》,何枫,59x45cm,纸本设色,2012
《星期天》,何枫,180x97cm,纸本设色,2017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