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号·专栏 | 吴笠谷:研史最忌捕风捉影式诛心之说——《清异录》砚史文献综考

2021-03-18 17:23:43 吴笠谷 

所谓《清异录》系“伪典小说”辨

关于《清异录》的史料文献价值,笔者在本系列综考首编《〈清异录〉是研究唐五代砚史的重要文献》一文中已有较完备地论述。该文刊发后,有论者以西南交大罗宁先生《制异名新说应文房之用——论伪典小说的性质与成因》一文,对《清异录》一书的真伪提出质疑。有鉴于此,为使更充分地辨析此书的文献价值,再作一篇续考。

ddoYhs2molaULTsOKwH8KlyvKvEPK7b9foVP4sqb.jpg

当代对《清异录》的研究,苏州教育学院张子才先生所撰《陶谷的〈清异录〉》、辽宁大学文学院辛毅女士所撰《陶谷研究》、南京大学文学院李晓林先生所撰《〈清异录〉研究》,皆有不少真知灼见,且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李晓林《〈清异录〉研究》一文,更是迄今为止,对《清异录》考证最为详尽的论著,该文分上下篇,多达406页。文中举凡《清异录》的作者论定、版本流传、条目辨伪、学术影响,皆细细考释,多有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的观点。笔者《〈清异录〉是研究唐五代砚史的重要文献》一文即主要参考了以上三位的研究成果。

本篇撷取张、辛、李三位的研究成果为主。首节列出罗宁先生质疑的要点,随后三节将张、辛、李三位文中对其相应的释疑一并缉出,以作比对。笔者的观点,后文展开。

一、罗宁《制异名新说应文房之用——论伪典小说的性质与成因》文中列《清异录》为“伪典小说”的主要依据:

◆所谓“伪典小说”,是笔者提出的一个概念和小说类别,指编造杜撰各种新奇典故的一类小说,典故中除了故事(事实)外,也包括代名、词藻等。从外表上看,这类小说近于传统的轶事小说,一般也被归属于轶事小说中,但其写作的原则、精神以及目的却与一般的小说大异其趣。这样的小说现存者以《云仙散录》《清异录》《琅嬛记》《女红馀志》《古琴疏》等为代表。……这些故事几乎都是没有根据的胡乱编造,决不能当作历史传闻和名人轶事来看待。

AYg3eyqTMSWeOLm5sxhQCreWIuy4lLDiuIc3yzJE.jpg

◆钱钟书曾说:

《清异录》取事物性能,侔色揣称,立为名号,而复杜撰故实,俾具本末而有来历,思巧词纤,一新耳目。拟雪于“天公玉戏”,想象灵幻,“空际撒盐”之旧喻相形见绌矣。呼雁曰“书空匠”,点化成语,使“书空咄咄”生色增华,“雁足系书”等故实黯然无色矣。以笋为“甘锐侯”,茶为“不夜侯”之类,与韩退之以笔为“中书君”“管城子”,司空表圣以镜为“容成侯”、王景文以枕为“承元居士”(《雪山集》卷10)等,意度不异。……故作诗而撷取《清异录》,非徒如子才所谓用“僻典及零碎故事”,亦实喜其名目之尖新、比拟之慧黠也。

“杜撰故实”“思巧词纤”“名目尖新”“比拟慧黠”,钱钟书很好地概括了伪典小说的内容实质和表现特点。袁枚(子才)的说法,见其《随园诗话》卷9: “吾乡诗有浙派,好用替代字,盖始于宋人,而成于厉樊榭。……樊榭在扬州马秋玉家,所见说部书多,好用僻典及零碎故事,有类《庶物异名疏》《清异录》二种。”袁枚对替代字的历史说得不准确,但他注意到“替代字”“说部书”(小说)“僻典及零碎故事”以及《清异录》的关系,是颇有见地的。零碎故事正是古代小说记录的特点,伪典小说伪装成轶事小说的样子,正是为了编造一些“僻典及零碎故事”。亦实喜其名目之尖新、比拟之慧黠也。

◆总体而言, 伪典小说的表现形式是轶事小说,写作手法是编造零碎故事以作为典故,其内容荒诞无稽,风格轻艳纤巧,目的则是希望应用于诗文写作。至于其产生的原因,则和古代文人对于僻典的喜好和追求有关。

NuTasPOZlV5swMaXgTyOqoqxKWSfdgyK6AB9Bf1X.png

《清异录·释族门》“偎红倚翠大师”条目

二、张子才《陶谷的〈清异录〉》文中的相关释疑:

◆过去或以为《清异录》属《云仙杂记》(旧也称《云仙散录》,唐冯贽撰)之类,归入小说家类。《云仙杂记》撮取古书中的“膏髓,别为一书”,而所引书,古今所未闻见,文笔又雷同,书名恐系伪造。明李琪枝撰《清异续录》,也都捃拾古书故事,出典佚脱,字句舛误很多。上述二书体例与《清异录》迥殊,实不相属。《中国丛书综录》把《清异录 》归入典故类,类书之属,是颇有见地的。

◆《清异录》主要樜集唐、五代出现的词语、故实,间或向边缘部分上下延伸,涉及隋、宋初事,引自他书的极少,大都是著者耳闻目见的。著者从年少时起,长期在宫廷翰苑任职,与士大夫阶层交往频繁,又曾出使南唐、吴越,掌握各种资料多,见识广。书中每一条目,先标题目,接着阐释事实缘起。选目清奇风趣,读后可以博闻增知,解颐骋怀。书名盖寓意于此。“故今此书亦颇该洽,诚游览者之秘苑也。”(明惜阴轩丛书本《清异录》俞九文序——笔者注)由于《清异录》载有特定历史阶段的新颖词语、出典掌故,因此历来为文人相沿引用。

◆《辞源》据《清异录》立目引文,或仅引作书证的,约占《清异录》全书条目的三分之一,《汉语大词典》高达二分之一以上。

iaA7TsPrp30iEAvogjl0NnBadcrBTU8N57f5PhfZ.jpg

三、辛毅《陶谷研究》文中的相关释疑: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清异录》属于“伪典小说”,该观点的提出者罗宁先生认为,所谓“伪典小说”就是指“编造杜撰各种新奇典故的一类小说,典故中除了故事(事实)外,也包括代名、词藻等。”并将《云仙散录》《清异录》《琅嬛记》《女红余志》《古琴疏》列为代表。他认为伪典小说是五代至宋初出现的一种新的轶事小说类型,它的创作目的则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且应用于诗文写作中。笔者认为这种分类并不十分妥当。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以陶谷等创作者的身份而言,这些作品是随手之记,原就是用以记录新奇怪异之事,也是为了之后自己或者其他读者在碰到不知名的事物典故时能够查阅,但是站在后人的角度上看,这些新奇怪异的事物和典故就是作者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学为读者设置的障碍。不管陶谷等人究竟是基于什么样的目的创作了《清异录》等这一类体裁的作品,站在今天学术研究的角度看,都是值得我们探讨和钻研的。

◆罗宁先生的“伪典小说”概念是基于原有古代小说概念的基础上,根据其写作手法为编造杜撰,写作目的含有游戏性,将其单独列为一类,这点是不可取的。首先,关于典故的杜撰,罗宁先生引了钱钟书的一段话“《清异录》取事物性能……”(钱氏引文略,见上文——笔者注)钱钟书的意思是否定袁枚说《清异录》是用僻典和零碎故事的,但是这不能说明《清异录》就是伪典小说,典故之说,本就是随遇随新的,魏晋之故事于唐宋即为典故,唐宋之故事于明清则为典故,《清异录》有些条目在当时未必是真,但是对于陶谷之后的文人来说却是不容置疑的典故了。

◆另外晚唐时候人们就开始流行使用僻典,罗宁先生举了晚唐韩定辞、马郁互相以诗酬答时候分别用了“雪儿”“银笔”“痴龙”和“嶅山”的典故,二人互相询问方知典故出处,由此可见当时人们搜寻僻典已经达到了病态的地步,因此《清异录》里的典故出处无法考证也无可厚非,因为就算是距离陶谷年代十分相近的欧阳修也不能确定其话的出处。

ytLWuDX8uuhP8hFxDURDoOlkhqdbeQtloZACJwgC.jpg

《清异录》书影(内页)

四、李晓林《〈清异录〉文献研究》文中的相关释疑:

◆对《清异录》史学文献价值之发掘,清人开其先河,主要体现在新、旧《五代史》整理考异与《十国春秋》撰写时对《清异录》内容之采用上……欧阳修之《新五代史》,宋代徐无党曾爲之作注……《五代史记注》之成书……其中引证《清异录》之文者有七十二处,实际所引条目,近全书八分之一……《清异录》之文正好可补充其记载,成其旁证,甚或可补《新五代史》之阙。

◆《旧五代史·明宗本纪》载明宗“居常唯治兵仗,持廉处静,晏如也。武皇常试之,召于泉府,命恣其所取,帝唯持束帛数倨缗而出”。由正史记载来看,明宗纯质厚朴,陶谷记载是非常可信的。罗宁以《清异录》为伪典小说,多出杜撰,其说恐失武断。若单据《新五代史》之文,并无具体事例旁证,欧阳公之论,难免有无的放矢之嫌。当然,史书本纪记载不可能巨细靡遗,然而有《清异录》文本支撑,使得欧阳修之立论更容易令人信服。此处《清异录》与《五代史》有互证之功。而彭元瑞据之以为《明宗本纪》之旁证,是非常恰当的。《五代史记注》中,此类情况尤多,不一一賛举。

◆《旧五代史》仅存辑本,《新五代史》又过于简,后世研究五代史时,其时人所撰稗官杂说,亦足资参证。陶谷一生经历数朝,熟于掌故,所撰《清异录》一书,可作重要参考。

◆清代所修地方志中,对《清异录》采用亦不在少数。

◆虽然《清异录》这类史料皆不见于他书,然其所载之事,往往可与他书互爲参照,不得径谓之杜撰。

◆除采《清异录》史料为无传之人立传之外,于有传之人,《十国春秋》常常将《清异录》所载之事,予以剪裁,归入其人传中,以丰富完善其人生平。作为史源,《清异录》在这方面凸显出其独特之价值。此类情况颇多,兹不赘举。

◆清代经学家、历史文献学家邵晋涵(1743——1796年),曾入四库全书馆,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散佚已久的薛居正《旧五代史》,加以精心考核排比,有《旧五代史考异》五卷,其中多处引《清异录》之文。可见《清异录》一书,于历史文献学家而言,己不仅仅是一部侈谈轶事的小说,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wK0gAg6Kkrb2AG8Gjlpm4HJt7pkGEvE6Utv3JEHk.jpg

《云仙散录》内页

◆宋陈振孙曾注意到《清异录》与《云仙散录》二书的相似性,作为制异名新说的“纂类之书”,确实如此。不过历代怀疑《云仙散录》为伪托之作,尤其对其中引书更是非议颇多,大多以为其伪造书名,此与《清异录》不同。因而四库馆臣撰《清异录》提要时,虽本陈振孙之论,却指出其“独不伪造书名”之特点,故后世引为辞藻之用。钱种书谓其“尚于稗贩中存信而好古之意,不屑借底下倚托之书,为斯文之捷径也”。笔者通过对《清异录》全文的初步笺证之后还发现,《清异录》书中所撰遗事、典故,虽仅此一见,然而却大多有据,不似《云仙散录》之凭空臆造。罗宁将之统归于杜撰典故之“伪典小说”,此说虽能予人启发,细考起来,却是值得商榷的。或许不能排除陶谷依据史实而杜撰,不过这到底是猜测之词。由陶谷生平经历及学识而言,我们有理由相信,此书所载大抵有所本。故明胡应麟云:“《云仙》,诞之诞也,《清异》,俳之俳也。”且《云仙散录》编纂无序,而《清异录》分门别类,凡三十七门,虽著录于小说之属,其实质却同于类书。《中国丛书综录》即将其著录类书中,颇有见地。同时,此书巧立尖新名目,其下注名目本末,其体例又似一部百科辞典。

◆对于《清异录》异名新说,钱钟书分析颇为精切:(钱氏引文略,见上文——笔者注)“名目尖新”“比拟慧黠”,可作《清异录》全书之总括,也正是如此,诗家才频繁撷取其中之故实。

◆据张子才研究,《辞源》据《清异录》立目引文,或仅引作书证的,约占《清异录》全书条目的三分之一,《汉语大词典》高达二分之一以上。罗宁以为这些代名词语原本出自伪典小说的杜撰,“但因其书流傅既久,也产生了影响(或者说是流毒)”(原文尾注:罗宁《论辞书编纂中采用伪典小说的问题》——笔者注),以致后世据为典故。此论有失偏颇,“流毒”之说未免苛刻。

◆《清异录》三十七门,于社会生活各方面,捜罗广备,多载鸟兽草木虫鱼之类,治考证硏究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名物服饰,说明其形制、功用及其名称的由来,对于名物研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有部分条目反映了当时的民俗民情,为考査一定时期内的风俗,留下了比较有价值的史料。

◆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论述中国名物学的展开时,曾将其分为礼学、格古、本草、种树、物产、类书六个方面,并指出有的类书就是以名物为主而编纂的,是名物学的一大资料库。陶谷的《清异录》,就属于这一类著作。此书将名物按类编排,别立异名,再加以解说,或言其名称之由来,或言其形制,或言其功用,其书本身就构成名物学。

◆《清异录》全书三十七门,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记载了五代时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风尚与习惯,对于我们今天考察风俗之移易,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比较突出的,如卷上记载北宋开封的男色消费、僧人狎妓娶妻以及当时饮茶之风等。卷下更是保留了大量的饮食、服饰方面的资料,是一部内容丰富的风俗史料典籍。

WJ7P4BCdbplcXLL0qnfm9Zpv6M6aoKEsaAmA2nwX.jpg

◆《清异录》卷下专列《茗舛》一门,载当时茶事,对自唐以来±人好饮茶之风气的具体描画,反映当时人的生活闲情。同时又列《服饰》、《陈设》、《羞馔》等门,是对唐五代至宋初人之衣食住行的具体介绍,这对后代的饮食服装文化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清异录》一书,首先是一部搜罗异名新说以供诗家撷取的辞典,也成为我们研究五代史的重要史源。其次,由于该书分门别类,并以名物为主编纂而成的类书,也是名物学的一大资料库。此书将名物按类编排,别立异名,再加以解说,或言其名称之由来,或言其形制,或言其功用,其书本身就构成名物学,或者说得更具体些,即是类聚名物学,对眼下学术界流行的名物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此外,该书多载民俗民情,也是研究风俗的重要史料。

五、《清异录》并非向壁虚构“伪典小说”

笔者认为,罗文虽然没有否定《清异录》的作者是陶谷,但对书中的内容持彻底否定态度,认为是部纯属虚构杜撰的小说,并把《清异录》和《云仙散录》《琅嬛记》之类同列为所谓“伪典小说”之代表,此说显然不妥,并非公允之论。前三节张、辛、李三位的论文中,都对此问题有所释疑,说得也非常透彻。

张文认为《清异录》与《云仙散录》二书的体例完全不同,并不相属。所以《中国丛书综录》(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此书收录了解放后国内41所图书馆所藏古籍丛书2797种,书名子目70000余条)把《清异录 》归入典故类,类书之属,而不是小说类,是颇有见地、非常正确的。

95QSOM8hyhr8X0aCLy5mi7MjInJQLAAjmgSp8UwH.jpg

辞源》内页

​辛文指出将《清异录》列入所谓的“伪典小说”,这种分类并不妥当。应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以陶谷等创作者的身份而言,这些作品是随手所记,原就是用以记录新奇怪异之事,以备自己或者其他读者在碰到不知名的事物典故时能够查阅。罗宁的“伪典小说”概念是基于原有古代小说概念的基础上,根据其写作手法为编造杜撰,写作目的含有游戏性,将其单独列为一类,这点是不可取的。并指出罗宁对所引钱钟书关于《清异录》的评价有所误读,钱氏的意思是否定袁枚所说《清异录》之用僻典和零碎故事,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清异录》就是伪典小说。另外,晚唐时就开始流行使用僻典,罗宁自己所举晚唐韩定辞、马郁互相以诗酬答所用“雪儿”等一些典故,二人也需互相询问方知典故出处,因此《清异录》里有些典故的出处无法考证也无可厚非,即便是距离陶谷年代较近的欧阳修也不能确定其典故的出处。

李文认为《清异录》书中所撰遗事、典故,即便只有孤证,但却大多有据,与《云仙散录》之凭空臆造完全不同,罗宁将之统归于杜撰典故的“伪典小说”之说,值得商榷。也许确实不能排除有陶谷依据史实而杜撰的可能,不过这到底只是罗宁的猜测之词而已,并无实证。根据陶谷生平经历及学识而言,《清异录》的内容应该是出处的,并非虚构的小说。对于罗宁认为《清异录》所收代名词、典故,流传后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甚至是流毒之说,显然失之偏颇,未免太苛刻;因此,对罗宁把《清异录》列为“伪典小说”之论,李文认为显然失之武断。

六、略有暇疵无损文献史上的经典地位

宋代以来,或认同《清异录》系陶谷所撰,或借用、化用书中辞章典故的,计有柳永、黄庭坚、陆游、張端义、楼钥、祝穆、周密、陶宗仪、胡应麟、李日华、高濂、彭大翼、謝肇淛等史上文化名流、考据学者,数不胜数;尤其清代四库全书馆,网罗了以纪晓岚任总纂官的全国饱学之士,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清异录》系陶谷所撰的定论,持论公允,影响深远,为此后绝大多数《清异录》的研究者所采信,非有铁证难以翻案。

WJ7P4BCdbplcXLL0qnfm9Zpv6M6aoKEsaAmA2nwX.jpg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定《清异录》为陶谷所作,此说为后世绝大多数之《清异录》研究者所采信。

而相对于认同陶谷真书者众而言,细检历来非议《清异录》或托名陶谷、或虚构内容者中,具有代表性观点的,不过宋人陈振孙、近人王国维,以及今人罗宁先生等数人而已(余如《全宋笔记·清异录》的点校者,只是表示存疑,称“旧题陶谷撰”)。其中王国维先生,只是对书中的个别条目有疑,仍定“宋陶谷撰”。钱钟书之评《清异录》,意思主要是否定袁枚评论《清异录》用僻典和零碎故事较多,但用僻典和零碎故事多未必就一定是虚构,并不等于《清异录》就是“伪典小说”。笔者赞成辛毅女士的观点,不同意罗宁先生以“伪典小说”的概念来定义《清异录》,但认同罗宁先生指出陶谷《清异录》有游戏文字这个观点。不过,陶谷本身就是五代时期北方最负盛名的才子,《清异录》书中有卖弄才情之处也在所难免。问题在于,就像辛毅女士的观点,离陶谷时代不过几十年的欧阳修都可能已经难以辨别陶谷时代的史实,一千年后的今人,如何认定陶氏书中所记文字、典故,必然是其臆造而非史实?

因此,不说罗宁先生所创“伪典小说”这一概念是否成立,可以肯定的是——罗宁先生的《清异录》“伪典小说”之说,只能算姑存一家之言而已,也并未得到学术界的认同,远不足以推翻《清异录》系史料笔记小说的成说。

nbdKFnKcCMnR3AfOn7MWN7mNIeONlkrM1IKI9Vig.jpg

七、研史须求实证  最忌捕风捉影式诛心之说

古藉文献之作者、史料乃至版本的真伪之辨,历来是史学家、考据学家、目录学家的重要使命,任何一部古籍,尤其历史较久的文献都有或多或少的学术争议。比如古史最著名的典籍——《史记》,也有一些人对之有质疑。因为年代久远,司马迁所记很多都是传说和猜测,比如赵氏孤儿,今人根据《春秋》《左传》等书的记载,考证出并无屠岸贾此人。更遑论年代更久远的五帝夏商周本纪了。但个别史料、少数史料与史实有差异,丝毫不能撼动《史记》在古史、文献史上的崇高地位。——《清异录》也如是,应该客观看待其史料价值,对书中个别与作者行迹不符,以及作者出于卖弄才情而有自我作古之嫌的内容,在引以为据时,需要加以考析甄别。

去芜求菁是研史、治学的前提,王国维对《清异录》的质疑,系具体指出书中某些条目与作者不符,虽然未必正确,但治学态度显然是正确的。反之,如果捕风捉影,矫枉过正,甚至纯属臆测式诛心之论,轻率地、并无实证地否定前人成说,无疑是对古贤的不敬、对文化的轻漫、对历史的唐突。

结语

要之,无论从史学、文学、民俗学、器物学等各个层面而言,《清异录》其书本身就构成名物学。不仅不会因罗宁先生的一句“伪典小说”就成为伪书。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该书会更加成为名物学上的经典。而对于砚史,尤其对于歙砚史而言,《清异录》更是不应该被冷落的名典。

就本篇文字的主题——《清异录》内容的真伪而言,前述张、辛、李各家都已经论证地非常详实、透彻,清浊自辨。也许,下面辑录张、李二人所统计的这组《清异录》被引用的数据,更是最好的辩护证人:

◆《清异录》全书三十七个门类凡六百余条,其中有乖作者陶谷生平者,仅十二条,占全书比例尚不及百分之二。

◆欧阳修《新五代史》的注释书《五代史记注》(北宋徐无党原注,清彭元瑞续注)引证《清异录》之文七十二处,实际所引条目,近全书八分之一。

◆《辞源》据《清异录》立目引文,或仅引作书证的,约占《清异录》全书条目的三分之一。

◆《清异录》被《汉语大词典》引用的,更是高达《清异录》全书条目的二分之一。■

(责任编辑:李家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