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号·专栏 | 孙振华:旅游购物
2021-03-22 09:23:00 孙振华
继《十年而已》之后,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又出版了一本文集《处处尘埃》。这本文集内含三百余篇千字短文,分社会观察、艺文杂谈、生活百态三辑,这些文章是作者关于生活、文学、艺术、学术等诸多方面的体悟与认识。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朴素直白,体现了孙振华先生对世事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文学艺术素养。雅昌艺术网经孙振华先生授权连载《处处尘埃》,《旅游购物》选自第三辑“生活百态”。
据说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了地方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去。用一句文绉绉的话来说,就是去寻找差异性的体验,到自己不曾看过、不曾玩过、不曾吃过、不曾睡过、不曾感受过的地方去。如果体验是一条河,旅游纪念品呢,不过是河里的一瓢水。如果你去过西藏,你买回来的纪念品再多,怎么能和身处青藏高原时那种全息感受相比呢?
可是现在呢,旅游购物成了许多人的旅游的首要任务。
购买欲望狂飙式的增长,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所发生的最大变化:房子不论涨跌,买;黄金不论涨跌,买;名牌服饰,买;……这种以买为主的生活方式一旦进入旅游,对“体验”来说是灾难性的。
我有很多次随团队旅游的经历,还没有到达目的地,车上的人纷纷向导游打探,“奥特莱斯”在哪里?什么时候组织购物?一趟行程下来,究竟到过什么地方,这些地方有什么说头,完全懵懵懂懂地不知情。
旅游购物,可能是旅游教科书上相当重要的内容,这也是旅游经济的重头戏,按说这也应该属于差异性的体验之一,只是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所谓旅游购物活动,基本上与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无关,说白了,就是划定一块地方,让外来的游客在那里自娱自乐,一惊一乍,好拉高一点GDP的增长。
现在,我的旅游态度是,尽可能地自由行,免得受旅行团的购物之累。如果不得不要跟团一起走,一般也不购物,理由有三点:其一,旅游的目的是体验,是享受,轻车简从最重要,而走到哪里买到哪里,浪费时间不说,拖着笨重的行李到处跑,为物所累,把自己搞得太辛苦,让体验之旅变成了受罪之旅,不值得;其二,现在物流业不同于过去,地方名特产到处都能买到,出产地未必就不忽悠你,譬如在杭州买龙井茶就如此;其三,旅游购物至少有一半都是非理性的一时冲动。在我跟团的经历中,就有把一个手表店某品牌买空的例子。这时候购物不是根据需要,而是因为价格,如果价格比国内便宜一半,心理上便认为自己赚了一半;同时,它还产生从众心理,你买了,我不买就好像亏了,实际回家后一想,我买这玩意干什么呢?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去瑞士,想着买点旅游纪念品送朋友,发现瑞士军刀不错,有名气,好携带,一口气买了三把。回国后送出去了一把,还有两把一时不知道该送谁,就搁下来了,过了几个月,发现再送人似乎理由已经不充足了,莫名其妙送人一把瑞士军刀是什么意思呢?直到现在,还有两把瑞士军刀包装完好地在我抽屉躺着呢。
后来我琢磨,人在旅途热衷购物,在潜意识里可能是一种占有心理:这地方不错,可它不属于我,既然占有不了你的生活,占有不了你的山川河流,城市街巷,那我至少可以购买你的物品,这样能获得心理上变相的满足。
据我观察,一般人们在旅游时买的纪念品,回来后都没有得到善待。几天新鲜劲一过,便不再会去把玩。
我有个亲戚,单位里有出差兼旅游的机会,她也不愿意去,为什么呢?给同事带纪念品弄怕了。她说,只要一出去,从头到尾都在焦虑一件事,买些什么带给同事呢?现在可不同于过去,买几个钥匙扣就算了。
(责任编辑:英楠)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