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视频 | 美术馆如何介入疗愈艺术?60余位体验者背后的情感宣泄出口
2021-03-31 17:06:56 王璐
艺术社区:“‘众’我,我们,我和我们 ”在粟上海·愚园对外开放
一个美术馆为什么要引入疗愈艺术?
刘海粟美术馆公共教育部负责人赵姝萍说:“它是一个美育行动计划,想让艺术进入生活,真正温暖人心。”
在刘海粟美术馆与艺术家王忠升一同开展的4次原创共享疗愈艺术工作坊中,60余位参与者得到了情绪宣泄的出口。其中一场是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合作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专场。
当体验者回看自己创作的作品时,“很意外的发现,原来疗愈过程中自己的情绪是有变化和涌动的,我的情感随着我的画笔被带到了这张画纸上,这个过程很疗愈。”体验者佩林谈及这段参与经历时说到。
展厅现场
3月27日,由刘海粟美术馆发起的社区项目:“‘众’我,我们,我和我们 ”在粟上海·愚园对外开放,以情绪地图、赤色曼陀,光芒和世面4个板块呈现。
展览主题“ 众”,出自《孟子·梁惠王下》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也具有穿透力地诠释了共享疗愈艺术的魅力。
疗愈艺术是近20年才兴起的一门艺术,它算是原生艺术的2.0版本,提倡所有人都能参与的治愈性艺术体验。随着社会发展迅速,疗愈艺术也逐渐成为普通人群抒发情感压力的方式之一。
艺术家王忠升介绍,疗愈艺术的核心理念不只是参与工作坊,也不只是体验艺术活动,而是共创作品的同时也在共创展览,他从参与者慢慢发展成展览策划者。所以体验者在这里充分地发挥个人能力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情绪。这里每个⼈都是主创者,这个展览也属于每⼀个⼈。
“情绪地图”现场
现场每一个版块都是工作坊的部分成果总结。入口处“情绪地图”的人形装置,体验者们通过肢体舞动的热身,提高身体的感知力,借由情绪与色彩学的关系,建立起了个人身体与城市地图的空间链接。
参与过“情绪地图”的张素芳觉得,“当时并没有考虑何为艺术美感,只是在疗愈艺术的过程中,自己学会了与自我社交,在循序渐进的游戏环节里,慢慢地打开自我,去把自己想的东西组合起来,比较诚实地反映了内心的一些想法。”
“光芒”体验者的单独草稿
集体创作的“光芒”
另外“光芒”侧重于体现个人的潜意识。借鉴于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杰克逊·波洛克滴画线条的“自我意识感觉”,体验者用线条描绘了个人感情,每一个笔触都可能是他的抽象意识。
“世面”现场
“世面”面具背后
“世面”是以绘画面具的传统方式,展现出体验者隐藏的个人人格,强调面具所具有的正向功能是展现自我。
王忠升让体验者在面具的正反两面均进行创作,对内一面是自我的宣泄,对外一面是城市中的千人千面。每位体验者都为面具赋予了一个故事,在展厅可以通过扫二维码来了解背后的故事,来理解每个面具如何诞生,以及面具背后的情感世界。
“赤色曼陀”互动区
王忠升也在现场设置了“赤色曼陀”环节,观众能进行现场涂鸦,在纸上找到一个中心点,用红色油画棒纪录你想表达的时间长度,当表达在内心里结束时即可停笔,你会得到一个实心红圆,通过致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创作形式,希望大家了解到艺术对于生命的关照。
这也是疗愈艺术的⽬的,并不是让人人都成为艺术家,而是当集体共同在⾃由的空间⾥即兴创作时,通过具有张⼒的艺术⽅式释放创意的能量和灵感的惊喜,⼀起享受这个美妙的过程。
据介绍,王忠升将在粟上海·愚园空间进行持续一年的驻地计划,期间会举办访谈、工作坊、戏剧、音乐等系列活动。而驻地的收官之作,将呈现千人面具大型装置项目。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