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洁:“哭海”的拓展与延伸,“鱼”的悲悯与启示
2021-04-14 10:51:38 未知
“哭海”这个主题创作,我从2002年到现在,已经坚持了大约近20年的时间,现在还余犹未尽。究其原因,知其本质,总有一个想法要总结一下心路历程及创作思路。
艺术家赵洁
回想自己的创作经历,先是从材料、技法入手,恰如其分表现主题;然后以朴素、单纯的手法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再到不同的艺术语言的尝试,以及延伸来深化艺术的感知!
湖殇 纸本水墨 200×240cm 2020
这个主题的灵感来源大约是在1999年的春节。一个好的朋友,送了我一箱冰冻的带鱼。我打开纸箱之后,发现银色的带鱼非常有质感,头尾相连,整齐的排列,充满了视觉的张力,顿时感觉很震撼,创作冲动被激发出来。只是当时我一直在从事水墨创作,面对这样的一个题材,非常的兴奋,想法很多但是又无从下手。
2001年,我来到中央美院中国画重彩高研班学习。在学习传统贴箔技术时,受到启发。通过贴银箔来恰如其分地表现带鱼的肌理,水到渠成地完成了作品《鱼》。
《鱼》的创作构思受到了波普艺术的影响,试图用简洁的构成方式来喻义深刻的主题。并置整齐的带鱼首尾相连,瞪目张嘴,冰冷,麻木,苍白。银箔和矿物质颜料的运用,使画面更加理性和冷酷。加之画的大幅尺寸,使得观者更加感受到整幅画的感染力。由此获得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金奖。
《鱼》纸本重彩 银箔矿物质颜料 120×200cm 2002年
“哭海”系列创作灵感来源于偶然看到的一条大约十公分左右的小鱼干,枯竭苍劲,张嘴瞪目,生命虽逝,精灵犹在。鱼在传统文化中多以拟人化符号儿出现,用于表达自身的生活状态,大多为吉祥美好之意。但是当下全球城市化进程,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过度追求的物欲,导致青山不绿、碧水污染、空气污浊、食品危机,因此,当我看到这条鱼干时,顿时有了现实生存的感悟。
于是,我在两米见方的画面上,选择了一条鱼的三个角度进行描绘。巨大的鱼体,不着背景,用勾线、分染、罩染、单纯、朴素地夸张了鱼的每个皱褶和肌理。同时避开了传统工笔的过分追求工细、干净而呈现的艳俗萎靡之气。最后鱼体用金色,银色云母罩染,增加质感。本作品入选全国第十届美展。
哭海 纸本水墨设色 200×200cm 2002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哭海”创作之后,我开始尝试着将自己经常表现的题材,转换不同的材质语言来重新表达。我喜欢那种不熟练的技巧所带来的稚拙的、未知的、难以预料的和不完整的生涩感,哪怕也许有人认为是失败的。这样做的意义在于,那些熟悉的物体会变得更加纯粹、独立和陌生,甚至更有尊严。以至于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原来物性带给人们的俗识。
陶艺这种传统的艺术语言形式,深深的吸引着我。景德镇的高岭土,细腻可塑性强,釉上彩尤其艳丽。磁州窑古朴,化妆土,铁锈釉色温和。在陶艺创作时,我力求自然放松和随性,将自认为完美的作品,放入窑中,等出窑时却发现变成了另外一件让人沉默或惊奇作品。这大概就是陶艺的魅力所在吧! 陶瓷作品参加了“含混的状态——陶瓷艺术展”。
鱲 陶瓷150×50cm 2019
2018年,我将“哭海”主题延伸到雕塑创作中,请来雕塑专业的朋友做技术指导。从打骨架、上大泥、塑形、翻制石膏模、修模、直到最后铸铜,创作进展非常顺利,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完成。翠绿色的鱼体高约三米五,扭曲、紧张、高高耸立的姿态就像一个鱼的纪念碑。
然后,我又将雕塑置于一个废弃的工厂里进行了拍照。在现代工业的废墟中更增加了作品的生命启示和悲悯情感!雕塑作品《鲲化》参加了“以钢铁侠的名义”系列展览。
鲲化 铸铜着色 80×350cm 2018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大多数人的生活发生了改变。“面对疫情,艺术何为?”这是艺术圈儿的朋友们、艺术家们、正在思考和追问的话题。面对疫情,艺术家如何才能感知这个时代?如何才能通过自己的创作让我们反省?如何才能发扬艺术在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的作用?让我们的艺术有所作为吧!
鲲化 玻璃钢着色80×400cm 2019
呼吸 纸本水墨 36×34cm×9 2020
泣 纸本水墨设色 90×40cm 2018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