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纪峰记恩师:为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先生塑像

2021-05-10 16:53:14 纪峰 

认识韩美林老师是我艺术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机遇,更是我一生中的一大幸运。在韩老师身边学习工作30年来,有许多难忘的事情,今天回味的是我跟随他学习雕塑艺术的故事,这是我从事雕塑专业创作的重要阶段。至于追随韩老师学习书法、绘画设计、陶瓷等方面的故事,会另著文向大家展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3ead3676f32e5280b990f6a67a2caf22/3ead3676f32e5280b990f6a67a2caf22.jpg

第一次见到韩老师,是1990年4月在北京王府井东厂胡同的韩老师家中。来到韩老师身边,我忐忑不安地把自己十几岁时做的泥彩塑照片给他看,因为这几件作品是我用民间泥塑手法捏塑的“李白”、“杜甫”、及《西厢记》中的戏曲人物像,几个人物的比例结构都是按照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方式来表现的,未必能入韩老师这位艺术大家的法眼。没想到韩老师看后对我说:“你小子挺有灵气的,是个好苗子。”这是我至今记忆犹新的一句话,也是鼓励我一直在雕塑之路上前进的动力。也正是这句话,决定了我后来在冯其庸先生的推荐下,投入韩门学艺。

我认为,韩老师的艺术完全是在中华大地土壤上成长起来的。他重视本民族的民俗文化,提倡在对民间艺术的继承中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他从不保守,极富有创新精神。我在民间艺术中自然生长起来的创作方式,正好符合韩老师的艺术主张。

记得刚入韩老师门下时,韩老师正率工作室团队在辽宁大连做老虎滩的巨型花岗石雕塑。现场长达48米的6只大老虎与我做的小泥塑相比,真有天壤之别。让我内心极为震撼,原来雕塑可以做得这么大!自此以后我就踏踏实实地专心跟着韩老师学习雕塑艺术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cf7ff7dce4e025bc08305c814e4a5376/cf7ff7dce4e025bc08305c814e4a5376.jpg

上个世纪90年代,大型室外雕塑在中国大地迅速发展,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大环境紧密相关。大江南北如春风化雨,万物复苏,经济发展,城乡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城市雕塑的巨大需求。辽宁、山东、安徽、深圳等很多城市都邀请韩老师为他们设计城市雕塑,韩老师带领我们工作室的成员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在这个以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家个人命名的工作室里,我紧跟韩老师和各位师兄们的步伐,在实践与学习中一步步走上正规的雕塑路子,技能与水平日渐提高。

韩老师根据我们不同的性格禀赋和艺术天分,因材施教,引导我们多看书、多学习、多动手,提高各方面的文化认知与艺术修养。在韩美林工作室参与大型城市雕塑工程之余,我还接受韩老师的指导,学习中国古代传统宗教塑像。我自幼对传统的民族艺术就有浓厚的兴趣,做佛教雕塑一点也不陌生。在对古代雕塑的临摹中,我知道了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以及秦、汉、唐、宋等历代雕塑艺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伟大雕刻艺术以独特的面貌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这些东方瑰宝深深地吸引着我,令我深受震撼,并在大量临习的同时,有所感悟。韩老师要求我们不仅动手临习,还要画草图,写心得体会,来训练我们的观察和创作能力。一旦有时间,他还安排我们外出游历,到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窟、麦积山窟、敦煌莫高窟以及五台山、乐山等地,亲身感受古人恢弘的名作巨制,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敞开了胸怀,为我们的艺术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7e9bce13ad17eda611afaa32ce03d850/7e9bce13ad17eda611afaa32ce03d850.jpg

跟随韩老师塑造济南金牛公园的“天下第一牛”美国亚特兰大的“九龙钟塔”“天马腾飞”等工作经历,让我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从一个设计构思到小稿成型,到放大过程中立起第一根钢柱、套圈、放线、切割、焊接、搭架、上大泥、细部刻画、翻石膏模型、铸铜......这是一个复杂而繁重的过程,每个必须的具体程序都需要我们掌握。但无论如何,就好比农民兄弟种庄稼一样,虽然在耕种时十分辛苦,到了收获的季节总是令人无比兴奋。

上个世纪90年代韩老师组织的“艺术大篷车”走工厂、下农村,在中国艺术界掀起了一股强烈的艺术旋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1993年韩老师带我们到山东淄博陶瓷厂做陶瓷,在半个多月的实践中,我亲身领会到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这种土与火的艺术,是与雕塑不同的一种造型语言。我如今能轻车熟路地创作陶艺,而且所创作的作品能得到大家的喜爱,是与当年参加“艺术大篷车”活动打下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向民间学习与传统共命运,这是韩老师对传统艺术的态度,他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这一指导思想影响着我们工作室的每个人,尤其是对我的影响更是深远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43fa28ad5492938edd3ea47e27e27fdf/43fa28ad5492938edd3ea47e27e27fdf.jpg

为了更好地学习、了解古代佛教艺术,就要追溯佛教早期传入西域地区(新疆)的发展历程。1993年9月,在韩老师的支持下,我随冯其庸先生考察了新疆吐鲁番地区的火焰山下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交河古城、文昌古城等地,这些地方都是佛教在西域的重要发展地区,也是唐玄奘西行取经经过的地方。我们一路西行,翻越天山,到了古龟兹国(位于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的克兹尔千佛洞和库木吐喇千佛洞。这里的佛像和壁画大都被毁,尚存的残缺壁画、雕像让我依然能感受到强烈的古代佛教艺术神韵,体会宗教艺术那种可以使人穿越时空的独特魅力。到了喀什的三仙洞,据说那是佛教传入西域最早的佛教凿窟。我爬上半山腰的三个洞窟,真切感受到了佛教艺术所带来的对心灵的冲击力。还到过和田、且末、民丰等这些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古国遗址,这些都是玄奘法师一千四百多年前去过的地方。当年玄奘法师为了取得佛教中的真谛,杖策孤征,乘危远行,体现出的不畏艰险、舍身求经的进取精神,正如鲁迅所称赞“中华民族的脊梁”。这些地域的佛教造像不仅仅是一尊尊、一幅幅作品,它更承载着佛教博大精深的义理,传达着真善美的慈悲情怀,当我们感受到佛教中的文化真谛。经过这些洗礼,我们再去学习、塑造佛像时,就会心无杂念、心平气和地再现佛家善的精神境界。

韩老师对我学习佛像艺术的执着精神给予很大的鼓励,他告诉我能走入佛教艺术是对人物塑造自觉的研究与学习。佛教造像是人们心中理想化的人和神的结合形象,要研究历代佛像不同时期的风格、特征,必须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化发展、时代审美等因素。国家的盛衰对造像审美的影响也很大,比如北朝早期敦厚雄奇到后来受南朝士大夫崇尚玄学之风气的影响的“瘦骨清像”,这是社会动乱中南北朝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大融合的产物。又如盛唐时期造像体现出来的雍容华贵、饱满丰腴的艺术审美风格,是在大唐帝国国力强盛、社会包容,文化、经济、军事得到极大发展时期的文化产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7ae23ce8426564093eac945ec070a2cc/7ae23ce8426564093eac945ec070a2cc.jpg

除了跟随韩老师学传统民间艺术、佛教造像艺术,我还认真学习他的动物题材雕塑。韩老师的艺术创作中有各种丰富的动物造型,这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关。一个艺术家生活中的痛苦好像总比欢乐要多,古今中外都不例外,比如西方的音乐家贝·多芬、画家梵·高,东方的徐渭、八大山人……唐代诗人杜甫在诗中写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韩老师与他们不同的是,把哀痛转化为一种美的力量和能量,在作品中充满美好和关爱,把痛苦留给自己,把美好献给人们。这是韩老师最大的艺术特点,也是最吸引我并最让我崇拜的地方。

在韩老师成千上万的动物雕塑中,马、牛、羊、鸡、猴等还有人们平时不喜欢的猫头鹰、老鼠、蛇、狐狸等,在他手中都变成人见人爱的小精灵。他的动物雕塑风格多种多样,造型以装饰变形抽象为主,在装饰艺术世界里他从远古至秦汉历代艺术中吸取营养,艺术的夸张表现收放自如,既可以简到不能再简,几根线条就可以构成一个牛的形体,一团泥就是一个小动物;也可以繁到密不透风,繁得丰富多彩,让人眼花缭乱。他的这种理念是受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影响的,远古的岩画,夏、商、周、秦的青铜器,汉代石刻......都能从韩老师雕塑艺术中得到体现。从中可以看到艺术的源头,却又不是生硬的照搬,而是他用超强的艺术综合能力,把所有优秀的传统艺术元素,融合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形成了民族而又现代的独特雕塑艺术语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805b1c0623880180f4db57ccb0cd275d/805b1c0623880180f4db57ccb0cd275d.jpg

1995年春,我按马的基本结构加以夸张、装饰、变形,做了一个战马的泥塑作品,请韩老师指教。韩老师看过之后,指出马的脖子和尾巴上的装饰线应加强,马的精神不够足,体现不出雕塑的精神和灵魂。他一遍说着,一边走向泥稿雕塑,用右手扶住马的脖子,左手抓住马头用力一拧,让我再看雕塑的效果。我立刻感到战马昂首挺胸,好像在战场上嘶鸣一般。韩老师告诉我,别小看这一拧,是要学上几年的。的确是,这一拧表面看就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却代表着韩老师数十年的艺术修养。

1996年,韩老师率工作室为美国第二十六届亚特兰大奥运会雕塑公园创作“五龙钟塔”雕塑,这是一件为国争光的作品。我们按照韩老师的设计稿来制作小泥稿,再放大成型。在小泥稿的创作中,韩老师数次亲自修改,为了做好龙的形象,老师让我们翻阅了大量有关龙的资料,还让我们到故宫、大钟寺、北海公园参观、考察历代龙的艺术形象,引导我们如何吸收古人的艺术精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a6a37bbe5d8dfb79fc42570ff50efd96/a6a37bbe5d8dfb79fc42570ff50efd96.jpg

龙是我们中华民族崇拜的图腾,代表着民族的灵魂和精神。要想做好龙,首先从心底激起对龙的热情,才能在雕塑上把龙的高贵、霸气以及威严表现出来。古人总结出愁龙悲凤笑狮子的固定艺术模式,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突破?韩老师教导我们加强龙头和龙爪的表现力,发挥装饰艺术的特长。龙的眼睛要深埋于龙眉的下面,压得越深越能表现出“愁龙”的感觉。龙爪的创作采用传统五爪的特点,借鉴了狮爪和虎爪的粗壮以及鹰爪的尖锐。我们遵照韩老师的指导,精心制作,半年后这座注入了我们心血和热情的龙,终于以9.6米巨大的青铜雕塑面世,永久地耸立在亚特兰大奥运公园内,向世人展示着华夏民族悠久深邃的文明和精神。

时光如梭,我在韩老师的言传身教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十个春秋,练就了手上的雕塑功夫,提高了对艺术美学的认识,加强了自身的文化修养,在绘画、书法等方面也都有一定长进。韩老师告诉我说:男人就应该有自己的事业,首先要有养活自己的本领,艺术创作要有自己的个性面貌,不能总是戴着别人的眼镜,艺术家的使命就是创新,要把真美大美带给社会。于是,在韩老师的鼓励下,我在2000年成立了自己的艺术工作室,主攻人物肖像和宗教类塑像的创作。20年来坚持不懈,回头看有坎坷,有烦恼,更有被人们认可的欣慰。先后为国学泰斗季羡林、书法家启功、汉学大师饶宗颐、诗人叶嘉莹、人民歌唱家王昆、作曲家周巍峙、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与姜昆等百余位文化名人塑像。作品被美国哈佛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永久陈列收藏。初出茅庐即得到社会上的一定认可,这些成绩都源于韩老师三十年的培养、教导与鼓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9281e0b626b3977552f6aca2b83bbbc9/9281e0b626b3977552f6aca2b83bbbc9.jpg

前不久,韩老师约我到他家中,送我一本《金蔷薇》,这是俄国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一部励志作品。韩老师签上名要求我读后向他汇报读后感。书中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家创作规律的形成,人的勤奋是关键,而劳动的过程中所体悟到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最有幸福感!这的确是一本好书,阅读数遍仍不忍释手。韩老师曾说,他的学生不能光有动手的能力,还要有思想,没有文化做支撑,艺术就走不远,也飞不高。他还常说,艺术家要脚踩文学,头顶音乐,才不愧是个真正的艺术家。我把这些都一一记在心里。

“低头拉车”是韩老师赠送给我的墨宝,我刻成匾挂在工作室墙上,每天警醒着我。埋头苦干,就像一头黄牛,踏踏实实,对着一个目标前进,不管前面路多么坎坷,都要一个劲的向前进,因为脚下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在与韩老师30年相处过程中,为表达对韩老师的崇敬之情,也为检验自己的创作能力,我多次为恩师塑像,前后大约有十多件。比较而言,值得拿出手的有这么几件。

在2002年第一次为韩老师塑的是半身像,按照我对韩老师生活工作中的熟悉印象来创作的,双臂交抱,神态自如,后来发表在《北京晚报》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859d5244635bdb5cc75e3c2a0755f248/859d5244635bdb5cc75e3c2a0755f248.jpg

2005年6月,为庆祝韩老师70岁大寿,我为韩老师创作了第二尊塑像。泥稿完成后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缺少些什么。经过仔细地分析,终于找到原因:太注重形的塑造,把头发刻画得整整齐齐;过于忠于照片,忽略了韩老师的艺术性格与专业身份。韩老师的艺术创作打破各种艺术教条主义的条条框框,别开生面,开辟了独特的“韩氏”艺术之风,我的创作却没有把韩老师的这种艺术个性表现出来!

2006年夏天,我再次创作韩老师的肖像。有了前几次的创作经验,我试着放开思路和手法,干脆连照片也不要看,只凭多年来韩老师在我心中的印象来默塑,但几次都未能成功。当时我陷入失落的沉思中,一坐就是几小时。朋友们劝我说先放一放,找找灵感再做,我却听不进去。家人端来沏好的清茶,我却不知茶的滋味。我深深觉得,塑不好韩老师的像对自己也无法交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0c210b778815571dab694cc78405286e/0c210b778815571dab694cc78405286e.jpg

我深知,越熟悉的人可能越不容易抓住他的特点,就像写字一样,“写到熟时是生时”。这当然是两个艺术境界了,我这时认为道理是相似的。艺术创作在有些时段,越是想画好、塑好、写好,偏偏就不能如人愿,是因为太急躁了,应该回归到艺术创作所需要平和、宁静的心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dc1ce7d8e95b1c85c2d70720bde2f14f/dc1ce7d8e95b1c85c2d70720bde2f14f.jpg

有一天夜里,我望着荧光灯下的泥巴,具有柔柔的、亮亮的、金属般的光泽,像是有了生命。人不就是泥做的吗?中国古代传说中女娲以土造人,西方神话中有上帝创造世间万物之说。我心中灵机一动,于是手抓泥巴,一把一把地堆在雕塑架上,忘记了平时所讲究的塑作技法……慢慢地,我在泥中我看到了韩老师的形象。原来,韩老师的形象就在泥中,我只是从泥中把他“请”出来。大约午夜时分,我完成了对心目中的韩老师形象的塑造:二目含笑,天庭饱满,鼻头悬胆,双唇紧闭,嘴角略带微笑,好像刚刚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发出欣慰的微笑……这尊塑像是令我较为满意的肖像之一,看似随心所欲,其实每一块泥巴都充满感情,是我对韩老师崇敬之情的自然流露。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b2f3f4d01e5c12469d60b553a852e86e/b2f3f4d01e5c12469d60b553a852e86e.jpg

2016年是韩老师80大寿,我提前半年就创作一件特别的“贺礼”——雕塑作品《站立的艺术家韩美林》。这是我多年以来一直想要创作出的一件雕塑,是对韩老师的人生面貌、艺术精神的最佳诠释。老师一生生活坎坷,经历了****的摧残,矢志不渝,一心为自己喜爱的艺术事业而奋斗,不管生活对他多么不公平,都是从容对待,顶天立地,绝不倒下,永远乐观、直率、充满热情、爱心,带给别人的都是阳光、美好。塑像高80厘米,代表80年的人生历程,韩老师双臂交抱在前胸,左臂上挂着件外衣,目视前方,面带微笑,充满自信的神情,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就是老师在我心中的崇高而神圣的形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0b4318bf2479b7ea29345781e5798e94/0b4318bf2479b7ea29345781e5798e94.jpg

纪峰,字雪崖,号冰庵,1973年生,安徽省界首市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北京曹雪芹学会会员。自1990始,师从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学习。同时师从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学习文史,书法等国学经典。深得二位恩师的言传身教。三十年来,主攻雕塑人物创作,先后为中外文化艺术界和社会各界英模人物创作雕像百余尊,代表作品有《启功铜像》《国学泰斗季羡林铜像》《饶宗颐铜像》《冯其庸像》《徐邦达铜像》《学者诗人叶嘉莹铜像》《国学大师姚奠中铜像》《艺术家韩美林铜像》等。出版有《纪峰雕塑札记》《纪峰雕塑集》等。

(责任编辑:胡文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