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泽:真诚于内外貌即现出美
2021-05-14 11:00:45 未知
《海》,纸本水彩,1961年
节选《满目青山夕照明——戴泽先生的艺术》
文/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执行主编)
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进程中,戴泽先生是一位贡献卓越的艺术前辈,也是现代中国美术史上成就突出的美术教育家。长期以来,他淡于名利,甘于寂寞,专注绘事,潜心育人,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央美术学院的数代人都从他那里领受过无言的润泽,蓦然回首,在春花明媚之处,才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朱乃正先生在其1985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三十年前,我才进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刚刚三十岁的戴泽先生,很受同学尊敬和爱戴。他那质朴、敦实、精力旺盛的形象,和他的作品一样,使人感到十分亲切。”
戴泽先生1922年生于日本京都,1942年考取重庆国立中央师范大学艺术学系,至2016年封笔,艺术生涯长达74年,创作了数千件油画、水彩、素描、彩墨作品,题材涉及风景、人物、花卉、静物和历史画,其创造的长度和广度在20世纪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是罕见的。作为徐悲鸿的重要弟子之一,戴泽与吴作人、董希文、韦启美、李斛、宗其香、孙宗慰等先生,作为中央美院的骨干教师,参与了新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的构建。作为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代表人物,徐悲鸿写实主义教育学派的传承人,戴泽先生见证了现代中国美术教育和中央美术学院的发展。
《海上》,纸本水彩,1961年
《在渔船上》, 1961年
《大副》,1961年
《渔民》,1961年
中西融合与兼容并蓄
1948年戴泽先生创作的《马车》,是其较早的主题性创作,也是戴泽先生第一幅成功的主题绘画创作。这幅作品,戴泽先生原是作为教学示范而作,为此戴泽先生画了许多有关马车与赶车人的速写,并做了水彩和水墨的草稿。戴泽先生的朴素想法是,中国的希望在有车的农民身上。同事卢开祥给了他一块很大的油画布(113×126cm),徐悲鸿见了以后十分兴奋,对画面做了一些修改,特别是在马腿的部分做了认真改动。此作被闻立鹏先生称之为“追求朴实之美,追求厚重力度,追求内涵的深度。”参加了1948年北平艺专、北平美术作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在中山公园中山堂联合举办的展览,徐悲鸿对于自己鼓励发掘出戴泽、韦启美这样的青年画家十分自豪,他在向北平新闻界介绍展览时说:“少年作家中,戴泽、韦启美、均在本展中大显身手,戴泽之《缝工》《马车夫》雪景及其大幅《韦启美像》色彩丰富明朗,皆许其前程远大。”而戴泽也以此作的成功,被徐悲鸿聘为讲师。
《马车》,纸本水彩,23.5x14cm,1946年
《海草房》,纸本水彩,27.5×39cm,1981年
《破船》,1994年
风景与自然
毫无疑问,戴泽先生是一位继承了徐悲鸿艺术思想的优秀的写实画家。韦启美对其评价是:“他把自然当老师,把写实当本份”。自然主义和写实主义是戴泽艺术创作的主线。他认为:“绘画是一生的事情,要不停地画,不教一日闲。绘画是内心的需要,如同呼吸一样,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让画面同你一道呼吸。”
除去主题性绘画,戴泽先生一生画了大量的风景与静物写生,他从来不将自己局限于人物画家或主题创作画家,而是有感而发,处处留心皆画境。在他的孩子戴敦四决定学习画画以后,他尽其所能,为孩子创造学画的条件,并且送他一句言简意赅的话:“相信你的眼睛,画你所看到的。”正如他的学生著名油画家杨飞云所说:“戴先生的画中有艺术最根本的核心价值,他用更加直接与朴素的方式去表达人类心灵以及心灵对美好事物的感动。”说到风景画的创作,杨飞云是在法国考察时才开始进行写生,此前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位人物画家,但是在美好的风景面前,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拿起了画笔。他说:“我是个画家,我在画画,万物都可以入画。关键是你从客观物象里面能不能看到画,你在任何一种画里只要重视那些绘画的表达,你按照一张好画的要求去画就好了。”杨飞云的感受与转变反映了新一代油画家如何突破无形的自我束缚,转向对大自然的全景式表现。自觉地思考如何使中国人和中国的风景相结合,而这一切在戴泽先生那里,本来就不存在隔阂,“万物皆可入画”,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还有比这更加幸福的事情吗?作为画家要真正创造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持有一种朴实而坚定的态度。静观则万物皆能自得。所谓静的意义,就是撇开个人利害得失,虚心地观察,这样人才能感受到万物拥有各自的生命,各自在天地间自然地存在,
《大鱼岛》,1981年
《大连现代化港口》,1961年
《普陀的沙滩》,1988年
《工厂》,1949年
《工厂》,1949年
《工厂车间》,1949年
《车间》,1949年
《2013年的新东安市场》
《北平贡院西大街》,纸本水彩,25x34.5cm,1946年
《阿拉沟》,纸本水彩,1979年
《北海》,1955年
《北京右安门》,1949年
《北平》,1947年
《北平胡同》,1946年
《北平街头》,1946年
《建国门东城墙根儿》,1946年
《建国门去往通县的路旁》,1946年
《建设中的北京友谊医院》,1952年
《首都青年会最后一睹》,1987年
《校尉营北平国立艺专校舍》,1949年
《太庙》,1946年
《中大操场》,纸本水彩,23x30cm,1944年
《中央大学的课桌上》,1942年
《中央大学餐厅》,纸本水彩,1943年
《朝鲜金刚川大桥》,1954年
《嘉临江上》,纸本水彩,28.3x40.9cm,1944年
《波兰滑雪场》,1951年
《库尔勒》,1979年
《没有柏林墙的柏林》,1951
《秋天》,1986年
《暖心的光》,1981年
《黄花城》,1983年
《葡萄》
《一组静物》,2011年
《水仙》
《瓶花》,2008年
《瓶花》,2008年
《静物》,2016年
《静物》,2014年
《静物》,2011年
《静物》,2014年
《静物》,1949年
《鸡冠花》,1945年
《蝴蝶兰》
《杜鹃林》,1964年
《风信子》,2014年
《风信子》,2013年
《国立艺专女教师张兰玲》,1946年
《民国青年》,1943年
《民国女青年》,1948年
《民国女青年》,1944年
《民国女青年》,1946年
《民国艺术青年》,1945年
《韦启美君》,1947年
《小熊同他的妈妈》,1951年
《新天地》,2008年
《摇煤球》,1949年
《重庆沙坪坝茶馆一角》,纸本水彩,1945年
《平壤》,1954年
(责任编辑:胡文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