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展:5月18日-19日
拍卖:5月20日-21日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又見—首届影像艺术专场
拍卖时间:5月20日 16:30 二层C厅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中期,起初是康熙皇帝爱新觉罗 •玄烨赏给皇四子胤禛的一处花园,并御赐“圆明园”匾额。康熙四十六年(1707)已经初具规模。据《康熙实录》记载: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康熙皇帝首次来园进宴,这也是对圆明园最早的文字记载。 圆明园最初占地不过 20 公顷,胤禛即位后,圆明园逐渐成为离宫型皇家园林。自雍正三年起,先是在原来的圆明园南部建起宫廷式的殿宇,并颁发诏书。此后,又向北、西、东三面大加扩充,面积达到 200 余公顷的大型宫苑。到乾隆九年(1744)最终形成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此后,于乾隆十年至十六年(1745-1751)建成长春园,乾隆三十五年又将傅恒父子旧园并入,定名绮春园。连同圆明园在内形成了圆明三园。从雍正三年(1725)雍正皇帝将圆明园升为离宫御苑,到咸丰十年(1860)圆明园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 135 年的苦心经营,终于建成了一座人间仙境,各种知名景群一百多处,其中不仅移植江南和北方众多名园胜景,还将西洋建筑很好的溶入进东方园林之中,乾隆皇帝称为“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与逾此。”其盛名甚至传到了欧洲,并誉为“万园之园”和“东方凡尔赛宫”,法国大文豪雨果对圆明园曾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驰神往的,如同月光城堡一样的建筑。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人们常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圆明园)”。 可惜这座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最终于咸丰十年(1860)毁于英法联军之火。一代名园虽毁于大火,但其皇家园林禁地的地位并未改变,任何人依旧是不得进入。因为圆明园在被毁前并没有影像存世,目前已知最早进入圆明园并拍照存世的是德国人恩斯特·奥尔末(Ernst Ohlmer,1847-1927)在1873 年拍摄的一组西洋楼残迹照片;随后是 1877年英国人托马斯 • 查尔德(Thomas Child,1841-1898)拍摄的西洋楼;法国人罗伯特·德·瑟马莱(Robert DE SEMALLÉ),中文名为谢满禄拍摄的圆明园及西洋楼;及后来的美国人西德尼·D·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1890-1968)。 Lot7030 这张拍摄位置位于谐奇趣二楼,只有这个角度才可以将两旁的回廊和八角音乐厅全部收录进镜头。但当时的摄影器材十分笨重,所以想在这个角度架起相机并稳定的将建筑拍摄清楚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可见当时奥尔末做事还是十分敬业且拍摄技术也十分娴熟。(图 1) Lot7030 这张是奥尔末拍摄的海晏堂西南角,这张最有价值的一点就是将圆明园西洋楼的线法墙清晰的记录了下来,这也是目前已知唯一一张记录十九世纪西洋楼线法墙内部的老照片,其学术和收藏价值都很高.(图 2) 小:18×24 cm.;大:19.5×25 cm. 出版: 《圆明园欧式宫殿残迹》,滕固编,1933 年
本次中贸圣佳首届影像艺术专场“重现夏宫——圆明园专题”将早期拍摄圆明园的摄影师作品一一呈现。其中奥尔末3件、查尔德2件、谢满禄1件、甘博1件。这当中,奥尔末和谢满禄的圆明园作品是首次出现在国内的影像拍卖市场。 Lot7030 这张照片是奥尔末作品中最重要的一张,也是价值最高的一张。拍摄地点就是圆明园今天的标志建筑——大水法。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时大水法主体结构几乎没被破坏,这幅作品最有价值的一点是这张照片是目前存世唯一一张大水法石刻上还镶嵌有琉璃构件的,在奥尔末拍摄完这张照片不久,这些精美的琉璃构件就被人为的进行了破坏和倒运,我们今天来到大水法遗址上已经看不到任何琉璃构件。此三张奥尔末照片均为原底洗印,清晰度极佳,品相完好。尤其是大水法这张,因为奥尔末拍摄的玻璃底片曾经被一位叫藤固的中国人借走复制出版成书,在借走期间玻璃底片被损坏,至今底片上还有这次损坏的痕迹,而这张照片则是损坏前洗印的,所以看不到任何损坏的痕迹。(图3) 大水法上精美的琉璃构件清晰可见,这些琉璃构件在奥尔末拍摄完此照后不久就被人为的破坏了.(图3局部) 这次圆明园专题作品中有两张查尔德的作品,分别是拍摄于1877年的207号远瀛观遗址和 200号谐奇趣遗址。他拍摄的每张照片都有其签名、编号和拍摄时间,这些拍摄时间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影像起到了很重要的帮助。对比奥尔末拍摄的谐奇趣,查尔德虽然只晚到了圆明园四年,但此时的谐奇趣遗址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仔细对比两者照片可以发现谐奇趣的二楼西洋围栏已经消失。 Lot7031 查尔德拍摄的已经拆除的谐奇趣西洋栏板 此时的远瀛观比起 1873年德国人奥尔末拍摄的照片有很大变化,其中最大的区别是此时的远瀛观大门上方的雕刻已经无存。编号207号的是西洋楼远瀛观遗址。这张远瀛观是奥尔末在1873年以后再次被人用相机记录下来,但对比奥尔末的记录来看,远瀛观的变化更大,顶部的精美雕刻已经荡然无存,这些细节对研究远瀛观建筑破坏与变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而且查尔德还习惯找一个人出现在照片中作为建筑比例的对比,这点也为我们今天了解计算建筑大小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 Lot7031 查尔德 1877年拍摄的远瀛观遗址 出版: 《中国摄影史: 西方摄影师 1861-1879》,p285-302,泰瑞·贝内特著,中国摄影出版社,2011年。
这次圆明园专题展还有一张老照片十分重要,那就是法国人谢满禄拍摄的圆明园中式木构建筑照片。谢满禄,法国人,出生于1849年5月31日,1880—1884年间,任法国驻大清国“法兰西全权大臣公署”署使一职。原名:罗伯特·德·瑟马莱(Robert DE SEMALLÉ),又称ComteMarie-Joseph-Claude-Édouard-Robertde Semallé/Comtede Semallé(瑟马莱伯爵)。家族隶属于法国著名的“Famille de Semallé”,爵位承袭。他还有一个中文名叫“谢满禄”。 出版: 《圆明园旧影》,刘阳著,香港商务印书馆,2020 年。
1.《风雨如磐:西德尼·D·甘博的中国影像(1917-1932)》,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10月; 2.《中国文化史迹甘博摄影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 年 8 月。 这件谢满禄拍品为圆明园著名的四十景之一的濂溪乐处景观中的“知过堂”。濂溪乐处,亦称慎修思永,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是一处山拥水抱的园中之园,主景居于岛上。正殿为慎修思永殿,知过堂在慎修思永殿后,大殿七间接前抱厦五间,其抱厦内明间雕漆隔扇上悬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御书“知过堂”匾。知过堂原仅为一卷,乾隆四十七年 (1782) 才改建成为两卷大殿。圆明园濂溪乐处景区因为四面环水,在咸丰十年(1860)的英法联军劫掠中得以幸存。谢满禄在1882年游览圆明园遗址时将此建筑用相机记录了下来,这也是目前仅存的一张知过堂老照片。因为英法联军在1860年纵火焚毁了圆明园,虽然有部分圆明园景区因为偏远或位于湖区中心而幸免,但数量较小,而且被毁后圆明园依旧是皇家园林,闲杂人等不得靠近,更别说拍照了。所以圆明园现存大多是西洋楼地区的西洋石质建筑遗址照片,圆明园中式木构建筑照片存世极少,现存的圆明园中式木构建筑照片大多都是谢满禄在1882年拍摄的。这些片子对研究圆明园中式木构建筑的样式、变迁乃至未来的复原、复建都有是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这次圆明园专场中,还有一张拍摄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西洋楼旧照,是美国摄影师西德尼·D·甘博拍摄的西洋楼方外观残迹。 甘博拍摄的这张养雀笼遗址照片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洗印精良,保存状况极好。原始底片现收藏于美国杜克大学的甘博影像集(1908-1932)之中,原始编号244-1373。在杜克大学馆藏的所有甘博影像档案中,圆明园影像仅有七张,故此幅圆明园的原版影像更显弥足珍贵。
#中贸圣佳2021春拍#拍卖场次安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