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钟华 | 《怀念钱绍武先生》
2021-06-17 00:00:00 未知
一代雕塑大家钱绍武于2021年6月9日22时35分在苏州病逝,享年93岁。
姚钟华先生特写此文送别钱先生。
钱绍武(1928年4月--2021年6月9日),中国当代著名雕塑艺术家、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和艺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共党员。
怀念钱绍武先生姚钟华 钱先生走了!虽然早些时就知道您沉苛在身,但您的离去仍使我震惊沉痛! 想到几十年来与您的缘份--虽然学生时代我是在油画系读书,您没有直接教过我。但您从苏联留学归来,您的那些精彩的素描速写,却影响了一代学子。还记得您翻着那些素描,指着一幅女裸背影的速写说:这是在苏联的一位女同学,身材特别好,当您提出画她时,她很高兴的同意了......从那时起,您实际上就是我的老师了。
您又是我兄长般的朋友,您诚挚的鼓励,充满睿智的谈吐和诱导,使我得到鼓舞和启发。 1979年,在对越**反击战时。您与首都文艺界的一班人前去慰问。您说在列车上给人看手相,把一位女演员看哭了......到了昆明,您与孙家钵前来寒舍探望。您总是谈笑风生--开怀大笑。还在省图书馆,为春城听众做了一场讲座。 1982年我在美院油画系授课。一天在阅览室中,您兴冲冲地对我说:我发现你最近为历史博物馆画了巨幅油画《黄河》......我说:那是十年前画的了。 1980年代您在工作室里,几乎每晚都在画人体。我也跟着画了几次。您有时用迁安出的粗糙的纸,如“锥划沙”般的线条,流畅而抒情的画着美丽的女人体,您曾慷慨的送给我存念。之后您与卢开祥先生的画作在云南美术馆举办了展览。我有幸为您们操办了这个展览。
钱绍武 《人体速写之一》(姚钟华藏)
钱绍武 《人体速写之二》(姚钟华藏)
1983年您为我塑了头像,您对我说:这是我做过的唯一活人的像。
钱绍武为姚钟华所做头像雕塑
1993年您为我的画集写了序文,《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文中您对《黄河》一画甚为赞赏。有一次,您和戴泽等画家,与国家博物馆前馆长俞伟超先生相聚,席间您对俞馆长说:你们那幅《黄河》可是国宝,要好好保护。您对后学的点滴成绩的真诚肯定和呵护,闻之深为感动。 您对中外古今艺术涉猎甚广,真知灼见,侃侃而谈,沁人心智。您的书法苍老浑厚,而自然天真率意。您的雕塑功力深厚而各具匠心。您是无锡人,少年时见过阿炳,您的《阿炳像》充满了同情和哀婉。如闻《二泉映月》之声,袅袅不绝。
钱绍武书法作品(姚钟华藏)
您的新居壁上悬挂着您写的通壁的《心经》条屏,您有高人相传的,几乎失传了的古法吟诵之调。您用吴侬软语吟颂曹孟德的《短歌行》:“对洒当歌,人生几何......”苍凉悲壮。更有一年轻僧人穿着袈裟弹古琴伴奏。此情此景,难以忘怀。
那天辞别您时,我说:您总是那么乐观,总是爱开怀大笑,这笑声必是来自一个心无挂碍而天真善良的人。您又天天写经,能否将您的寓所挂一块扁,上边大书“笑佛寺”?又是一阵开怀大笑...... 先生走了,再也听不到您纵横古今的谈吐和爽朗的笑声。但您的作品将永存人间。
辛丑年.端午.于昆明
在此附上钱绍武先生为《姚钟华画集》所写的序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姚钟华画集》序
钱绍武
姚钟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培养的最正规、最扎实的第一批画家之一。他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了四年,中央美院学了五年,而且接着就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可说他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继承与创新共举,真是难能可贵的人 。他非但吸取了苏俄和欧洲的好经验,同时还能钻研自己的民族传统,因此形成了他现在的独特风格。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到的是他对乡土的爱,对祖国山川和人民的爱。云南这块美好而神秘的地方,那蓝天、白云、碧树、红岩,可说是绚丽的、浓郁的;那淳厚善良的少数民族,无一不为作者所深爱,溶入了作者的灵魂。这种深情,早在他学习期间已得到了表达。有几张当时的写生画已经远远超出了“练习”的范围,是饱和着感情的艺术精品了。难怪那时就得到了董希文先生的高度评价。 一个艺术家的形成,“机缘”、“巧遇”总是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九七二年,高大宽敞的中国历史博物馆有整面整面的空墙,亟待装饰。姚钟华承应了《黄河》的创作。他的热情、气质、艺术水平,特别是对祖国的挚爱,保证了这一杰作的诞生。我记得第一次见到这幅巨作的时候,被这磅礴的气势震撼了。我觉得这才是黄河,才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有严格的造型,又充分发挥了光源明暗、冷暖对比的色彩语言。虽是油画,却熔铸了关仝和范宽的精粹;虽继承了民族传统,却又找不到一处传统国画的痕迹。画得酣畅淋漓、奔放恣肆、宏伟壮丽。这才是新中国应有的艺术,应有的气慨!可惜这样的画太少了,也不见有人着力提倡,因为太大,也没法在全国性画展中得什么奖。于是,它默默地立于天地之间。虽然沉默却充满了自尊和自豪。我想总有一天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因为,放眼世界,像这样的风景画又有几张?! 近几年来,他又以清醒的头脑打开了面向世界的窗户,像鲁迅先生所说“放出眼光去拿”这结果就是他的画风更自由、更多抒发的因素、更富“表现”的特色了。这种“抒发”又带着深厚的中国特色。他虽然不直接搞书法,但他竟把这特色熔于油画,不少前辈也都进行了这类探索,但我认为钟华的实践是成功的。他的油画用笔如入化境,挥洒自如,豪情迸发。与此同时,他还拿起了中国人自己的拿手好戏--水墨技巧。他对笔墨本有着天生的敏感,于是一批带有强烈表现色彩的中国画产生了。最有代表性的《雄牛》等作品,如多年郁结的地火找到了出口喷薄而出,蔚为壮观。刚劲的线,有如铸铁,倔强雄健,有如山岳。一种像原动力似的生命感跃然纸上。他也画了水墨山水, 都是笔歌墨舞,都可归之于“抒情表现派”,既传统又现代,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可说他的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给一个人最深刻影响的年龄,据说是十五六岁,钟华的艺术似乎也属明了这种论点。以我的经验而论,似乎越进入老年,青少年时代的感受反而越亲切。钟华最近的画,不管有多少抽象表现的因素,归根结底还是他的赤土之恋。因此,他自己命名为“乡土表现主义”,我是赞成的。钟华的艺术正“如日中天”,他的发展还未可限量。他是个进取的人、开拓的人,他未必安于已有的创造。在我的心目中,他是大家,而凡是大家,都决不会用任何框框来束 缚自己。正是“风行水上,自然成风”,在云南这块得天独厚的高原之上,必将有奇葩迸放,我正拭目以待。
1993年
关于美术馆
昆明当代美术馆(CGK)由昆明冠江集团投资兴办,自2018年开馆以来,相继举办过“地缘笔记”、“连接时间的空间--中法建筑对话展”、“谱系+ --1978年以来的云南油画”等重要群展;以及一系列个展,包括曾晓峰、唐志冈、马克·吕布、张春旸、曾孝濂、马云、于坚、何多苓、水雁飞、杜天荣、杨丽萍、刘建华、李季、姚钟华等。昆明当代美术馆立足于云南的历史脉络和地域风情,连接东南亚的地缘关系,通过客观地梳理云南与中国、乃至世界的当代艺术的互动,呈现艺术在地域性和历史性中的思考和实践,成为一座强调文化多样性和城市自然的当代美术馆。
CGK昆明当代美术馆开馆时间:
周一:闭馆
周二到周日:10:30am~21:30pm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