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自述我的“长征”之路

2021-06-28 09:23:57 潘皓 

100张老红军的大肖像(200cm×180cm)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完成了。庞大的工程在各种艰难险阻中终于顺利收工,感觉真是有点不可思议!蓦然回首,三年过往像是一次漫长的奔跑,全国24个省市、五万多千米的行程,只是因一次延安之行,一眼望去的宝塔山而开始的!

2018年的夏天,中央美术学院组织一批教员前去延安进行写生创作,当时我没有及时地和同事一起出发,几天后才只身前往延安,那天飞机没停到目的地,而是降落到了西安机场。我只能改道坐火车前往,辗转折腾到了晚上八九点钟才到了延安。

第一次到延安,当见到宝塔在五光十色的荧光灯照耀下,心情十分感慨与澎湃,我连忙叫司机小秦绕着宝塔转了两圈,连看了两遍。它曾是民族危难时的希望之光,是那时代的象征!到了延安枣园美术馆,一见李旭冉馆长我就说,明晚要画宝塔山,他问要画多大尺寸,我不假思索说:“你要多大?”他也不客气,随手一指展馆的一侧大白墙,那面墙足足得放一幅240cm×120cm那么大的画!我二话不说就答应了。随后我便在此连续画了一张180cm×340cm的大黄河,好几张100cm×80cm的老红军,大概我的速度和热情感动了李馆长和在场的延安宣传部干部,大家便萌发了要把全国健在的老红军全部画下来的念头。

回京后,我第一时间找到本院著名的策展人红梅老师及好友计华,就在全国寻找健在老红军进行现场写生以及创作方案、展览计划等展开了交流和探讨。对如何画,如何表现老红军,如何理解英雄这些话题,我们一拍即合,聊完之后大家都非常兴奋。三周后,我便带着行李,驾着吉普车前往延安。由李馆长负责寻找老红军,我带领团队从延安出发,开启了《英雄礼赞》现场写生创作之路。

三年间,我们一共出行了五次,从西北一直到祖国最南端,采访了125位老红军,完成了100位老红军的现场写生作品。我们到他们的住所、他们的病房,与老人交谈、与他们的子女沟通……

这批作品的创作非常不易。这些老人有非常丰富精彩的人生经历,是一批不寻常的英雄!他们其实已经不具备做模特的基本条件,年纪太大,身体无法承受长时间坐着。很多时候都是在他们的病房里作画,空间有限。画巨大的头像时,人物比例和透视关系非常容易出问题。每次请我的导师詹建俊先生指点时,他都会很严谨地强调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并语重心长地表达如何理解和表现老一辈革命家形象的经验体会。中央美术学院范迪安院长、高洪书记也都非常关注项目的进展。两位都看了原作,并给予了很中肯的意

见和鼓励,范院长还欣然挥毫,为展览题写了“英雄礼赞”的标题。著名评论家贾方舟先生多年来一直很关注我的艺术探索,当看到这批作品后,充分认可这批大肖像的艺术分量,认为我“是用艺术家客观看待英雄的眼睛去真实地表达了自己感受……传达的是艺术历史的价值”。

这件事难度很大,但必须要把他们画下来,这是我们的初心。因为他们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是新中国的缔造者,记录和表现他们的机遇极其宝贵,不容错过。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一次实践,也是艺术真正为社会服务的一个机会。他们是让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浴火重生的英雄。作为当代艺术家应用何种艺术态度去直面具有政治色彩的历史英雄,如何能真诚地把自己的历史观、世界观融入艺术表现,是令我困惑和反复思量的问题。好在创作过程中一直得到师长、同行,尤其是策展人红梅老师自始至终的支持与鼓励!最后虽然并不是每张作品都令自己满意,但100张尺幅巨大的肖像作品,是用自己的手法与方式再现了英雄的历史人物。这一机会得以让自己探索多年的艺术手法贡献于现实社会,我感到很幸运!

非常感激医院里的医务人员和干休所的领导,他们在我作画时给予了充分的帮助。感谢热情的老人们的家属。中央电视台的杨东升老师、翟树杰老师等给我们提供部分老红军的联系方式,新华社《半月谈》的史总和他团队里精干的年轻记者们的拍摄和釆访工作……当然还要感谢团队成员,以及助手的全程陪同与支持,若没有他们,这极其艰辛的工作是无法完成的!

三年间,画中的老人们许多都离开了我们,但我们记录了这段历史,抢救性地留下了他们的风骨神采。他们就像是中国现代革命的“活化石”。把他们的形象用巨大的尺幅留存下来,让人们通过艺术作品,更多地看到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英雄!

潘皓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2021-4-20 于京郊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