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我俩”姜坤&郑小娟:皓首之年 以伉俪之名
2021-07-11 16:25:03 江静
皓首之年,以伉俪之名。
2021年7月10日下午3点,“八十伉俪书画人生——‘我俩’姜坤郑小娟画展”在长沙李自健美术馆开幕,五大展厅,十余个系列共计三百余件作品,充分而系统地展示了画家伉俪六十余载的书画人生,呈现了他们执子之手的艺术历程。
这也是两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伉俪一生中最具规模的一次回顾性大展。
李自健美术馆外观
“这就是我俩”
姜坤、郑小娟是享誉全国的著名画家,湖南美术界德高望重的前辈。
姜坤是一位广谱性的大画家,尤以水墨写意画见长,山水、花鸟、人物每一科都画得十分精彩。其水墨写意画多以湖湘大地为题材,描绘云蒸霞蔚草木华滋的山川风貌、镶嵌在山林之间参次错落的吊脚楼等等。
郑小娟则更多地将精力集中在人物画创作领域,工笔写意二者皆精。其工笔重彩画多以湖湘民众为题材,描绘质朴刚健美好善良的人物生活,赞颂自然与人之美。
两人相识于湖南艺术学院,196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美术系,生活中从同窗好友到白发夫妻,执子之手,相濡以沫。在艺术风格上,又各自保持相对独立,“和而不同”。
他们所获得的艺术成就,不仅对湖南艺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更是获得了国家、乃至世界的声誉。
更为难得的是,已届髦耋之年,两位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依然精神抖擞,步履不停,上下求索,谦逊不懈。
我俩:郑小娟和姜坤
今年年初,李自健美术馆馆长李自健带着策展团队登门拜访了姜坤和郑小娟,表达了想要为这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伉俪举办展览的意愿。
“在皓首之年能以伉俪之名,共同举办这个绘画展览,是年轻时不敢想象的。因为,我俩的身体状况,几乎不容许有这种奢望。”
这句后来写在展览前言里的话,并不是虚言。
今年上半年,八十一岁的姜坤和郑小娟先后因病住院。
“一开始,没有想到要办成回顾展。但是做着做着,就做成了现在的规模。”
作品很多,梳理、策划。受前言启发,李自健定下了展览主题——“我俩”。
“看到连续出现的‘我俩’,深受感动,就是它了。”
开幕式上迎来了非常纪念性的一幕。
郑小娟坐着轮椅在前,姜坤老先生拄着拐杖在后,全体近五百余位嘉宾和观众全体起立迎接两位艺术家的到来。
画展开幕式上,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原主任,湖南省美协原主席黄铁山,著名艺评家、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湖南省文联名誉副主席、省美协主席朱训德分别致辞。
开幕式现场
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原主任、湖南省美协原主席黄铁山致辞中
作为两人的老朋友和老同事,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原主任、湖南省美协原主席黄铁山表示,看到这么多丰富、精彩的作品非常震惊,向两人艺术上的成就表示祝贺和敬意。
在黄铁山看来,在这个时间节点推出这个展览,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世界性疫情严重和各国的应对,使我们认识到中国的伟大,中国人民的伟大,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而姜坤和郑小娟美术作品的成就,也是在党的文艺路线指引下取得的成就。”黄铁山表示,“我们这代人在党的指导下走上了艺术的道路,姜坤和郑小娟一直在守正创新,从毕业创作起就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深入生活,讴歌平凡而伟大的、可敬可爱的人。所以他们艺术常青。同时,他们还注重全面的艺术修养。天资、勤奋、修养和长寿,是成就艺术家的四大要素。前三个他们已经做到了,最后一个他们也在努力。”
著名艺评家、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致辞中
著名艺评家、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在发言中表示,两位艺术家各有风格:一个工笔,一个写意;一个擅山水,一个专注人物。但是他们所关注的都是生活,都对湖湘大地充满了感情。他还对两位艺术家相互扶持、彼此成就的岁月给与高度的赞誉。
湖南省文联名誉副主席、省美协主席朱训德致辞中
湖南省文联名誉副主席、省美协主席朱训德在致辞中突出了两点感受:五个大厅洋洋大观,让人们知道了什么样的艺术家可以称为中国画大家;而三百多件充满了生活气息的艺术作品让大家切身体会到,什么是人民艺术家。
中国国家画院发来贺信表示,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时,两位先生以伉俪之名举办展览,用他们充满情感、纯真善美的艺术硕果,献上了一份丰盛的艺术厚礼:“绘画是他们生活的衷心,不论环境、时代是怎样的演进,他们从未停止对绘画创作的思考,坚信地耕耘与探索,让他们的艺术理念和艺术手法获得了极大的拓展。”
李自健美术馆馆长、策展人李自健致辞
此次展览由李自健美术馆主办,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湖南省文史研究馆、湖南美术出版社、湖南省画院等单位支持。
李自健美术馆、策展人李自健表示,李自健美术馆以最大的力度、最重要的档期举办此次展览,将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成就与人生轨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广大观众眼前。而“我俩”则赋予了这场特别的画展更深沉的意涵,带给观者无尽的感怀与心灵悸动。
湖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蒋祖烜发表讲话
艺术家姜坤和郑小娟为展览剪彩
在开幕式上,艺术家姜坤和艺术家郑小娟两个人为展览剪彩开幕。
属于“我俩”的五大展厅
展览于美术馆B1、C1、C2、C3、C4五大展厅展开。鉴于两位艺术家艺术风格不一,展览五大展厅各有侧重。
B1厅是此次展览的序厅,展示了姜坤和郑小娟两位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走入展厅,左边展线展示了郑小娟创作的工笔人物画,《赶歌图》《山雀》等代表性作品依次排开;右边是姜坤极具代表性的写意山水,几件大尺幅作品几乎与展厅一般高,极具气势。
C1厅展出艺术家姜坤在1996年至2016年间创作的湘黔行旅作品系列。
C2厅展出艺术家姜坤的长江溯源、大漠寻道两个系列,时间跨度为1980-2014年。
C3展厅以“郑小娟的婆娑世界 诗意人间”为名,展出艺术家郑小娟从1964年至2020年创作的工笔人物作品。
C4展厅展出了艺术家姜坤和艺术家郑小娟的早期画作(1962年至1982年)。
第一件作品为两位艺术家联合创作的《人神世界》。
郑小娟创作于1959年的《湖上新兵》在此展厅展出。这是郑小娟的第一幅工笔画创作,入选在刚落成的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纪念国际妇女劳动节五十周年全国美术馆展览”。
朋友眼中的“我俩”
开幕式结束后,“八十伉俪书画人生——‘我俩’姜坤郑小娟画展”艺术研讨会举行,由陈履生担任学术主持,20多位嘉宾就此次展览和两位艺术家艺术成就展开讨论。大家认为,姜坤、郑小娟两位艺术家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创作出了大量讴歌大地、讴歌民众的绘画作品。此次展览让人们看到了两位艺术家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生活和艺术的激情、对中国画的探索与执着。
研讨会现场
姜坤和郑小娟旧照
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席孔紫在看完整个展览后表示,“仿佛在看一首诗”。她被两位艺术家的敬业和执着打动,从意气青年到耄耋之年,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面貌。
武汉大学教授陈望衡与姜坤、郑小娟相识时间超过半个世纪,他认为,两位艺术家作品中的家国情怀、革新意识和青春气概值得关注。他们始终怀着对家乡浓浓的情意,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同时,他们俩也同属于变革派,色彩、形式上的创新自成体系。时隔多年过去,两位已是80多岁的艺术家,青春气概依然存在,而且丝毫不减。
姜坤 《金沙江》 115x235cm 1996年
艺术批评家、艺术家、策展人邓平祥重点提出,姜坤的文学修养,对他的绘画很有裨益:“在诗歌的滋补下,姜坤先生的笔墨很有特点。他的画里有一种新的感性和野性。而在郑小娟的画里,人性之美放在首位。”
湖南省工笔画学会秘书长姜松荣分析了两位艺术家的同于不同:“他们都有很强的人文性,把握时代脉搏,突出对本土人文的关怀。所以,湘西吊脚楼和苗族成为他们笔下经常描绘的对象。艺术为人民服务,是他们的主基调。艺术风格来说,两个人走的路子不同。同样画人物画,姜坤老师表现得闲适、平和、优雅,而郑小娟老师则是阳光、活泼、向上、积极。个性的差异,形成了艺术风格本源上的差异。尽管处在同样的时代和家庭,他们却构建属于自己的语言体系和个人风格。”
姜坤&郑小娟合作《魂系长江》局部
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画院院长旷小津对两位艺术家驾驭主题性创作的能力之强表示赞赏:“姜坤老师和郑小娟老师合作的《魂系长江》,是一幅反映九八抗洪的作品,场面非常宏大。和其他反映抗洪的作品不同,既有大场面,也有人物细节,很容易联想到当年的抗洪场景。特别是,姜坤老师70多岁还去西藏写生,回来后创作了很多大尺幅作品,笔墨很新,格调也很高。而郑老师的作品色彩丰富,非常浪漫。近年来的新作也很有感染力,有一种青春的气息。”
姜坤《长河落日》 118x118cm 1998年
湖南省美协副主席魏怀亮表示,此次展览中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有见过的作品,比如郑小娟于80年代留下来的新疆速写、敦煌壁画临摹作品以及70年代创作的带有年画气质的旧作,尤其对姜坤作品中的点景人物印象深刻:“每一幅画都有画眼,点景人物非常突出。作品既有生活气息,又有生活情调,体现了艺术家内心的诗性情怀。”
郑小娟 《山雀》 103cm×97cm 1982年
湖南美术出版社原社长、油画家萧沛苍形容两位艺术家的创作都有“像大山一样的胸怀”。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湖南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蒲星重点指出两位艺术家的不同:“工笔画原本是讲究唯美主义,而郑小娟笔下的人物并不是从唯美出发,《山雀》中女孩的脸上看不到太多喜悦。因为郑小娟老师是有忧患意识的。这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她将理性抽象的忧患意识视觉化,与周思聪后期人物中的忧患意识一脉相承。而以大写意为主的姜坤老师是主张唯美主义,一方面来自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中和之美,另一方面来自于西方美学。”
郑小娟 《敦煌壁画·维摩诘经变图 (临摹品)》210cm×250cm 1982年
长沙第一师范大学教授廖少华认为,两位老先生一直携手走到现在,给全国艺术界做出了“不忘初心”的榜样,用自己的艺术实践证明了中国画大有可为:“在临摹敦煌壁画后,郑小娟没有机械地套用,而是在作品中借鉴了其中的某些元素。特别是在80年代的女性题材作品中,很多人物的脸上颜色偏重,与她表现的劳动人民的身份和生活环境是相吻合的。”廖少华表示,此次展出的作品,不论是年轻一辈的学生,还是同时代的同行,都能受到启发。
湖南省美协副主席邹建平、艺术家吴荣光作为学生,表示了自己对老师的敬仰之情。
邹建平分享了很多细节:“从大学第一天上门拜访,每周末在老师家吃晚饭。今天看到这些作品,这些人物就像自己的兄弟姊妹,老师的笔墨在变化,我也在成长。”邹建平表示,两位老师让自己收获了“一进一出”,“姜老师教我如何进去,在姜老师的指导下,我很顺利地加入了美协、参加了全国美展;1985年,郑老师将我引进到了湖南出版社,因为这个平台,我得以走出去。一进一出,让我吸收了他们身上优良的品格,我非常感激他们。”
吴荣光分享了一次学习经历:“我曾经临摹过郑小娟老师作品《洞庭湖上红小兵》,其中有一个女民兵在船上练习射击,站在前面的脚的大脚指头是勾着的。走过泥地或者上过船的人才知道,脚指头勾起来才能站得稳。这个小细节也说明,郑老师是真切体会过。不管是艺品还是人品,两位老师都是学习的榜样。祝愿两位老师健康长寿,他们永远是我们向上的标杆。”
中国作家书画院艺委会委员、湖南作家书画院副院长甘建华表示,打开中国美术史,夫妇唱和、翰墨风流者自古有之,而此次画展主题“我俩”呈现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艺术人生征程:“40年前,他们在新疆伊犁曹原写生留下了满面春风眺望前方的英姿,40年后的今天依然是世人眼中的神仙眷侣,他们的精神长相是心灵美好的显示。”
研讨会现场,艺术家郑小娟发言
出席研讨会的嘉宾还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瑞林,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许仁龙,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湖南日报《湘江周刊》主编龚旭东,湖南美术出版社社长黄啸,湖南工笔画学会会长谭智勇,民间美术专家、编审左汉中,艺术家康移风,艺术家莫高翔等等。嘉宾发言很活跃,也很平和,一直持续了近2个小时。
郑小娟和姜坤对参与研讨的嘉宾们表示感谢:“没有朋友们的支持,我俩走不到现在。”
“幸好,我们坚守了一个画家的本分。”郑小娟这样总结她与姜坤走过的八十多个春秋,“其实我俩在题材上一直表现江河大地和大地上善良辛苦的人,在表现手法上尽力探索创新,不重复别人,也尽力不重复自己,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创作,埋头耕耘,不问收获走到现在,不急功近利,也不图虚名。80多岁还能办这么大的展览,我俩要感谢时代,感谢李自键的全力推荐和具体的操办。”
在结束此次研讨会时,陈履生向两位老艺术家表示祝贺,非常期待两位老人的下一个大展。
郑小娟表示,将以这次展览作为新的起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创作出新的作品奉献给大家。
姜坤将计划透露得更明晰:“过去的展览和画册都是序曲,90岁时要出全集。”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免费对公众开放,将持续至8月8日。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