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名家》--“2020-画坛翘楚”张复兴
2021-07-28 00:00:00 未知
张复兴:1946年生,祖籍山西,著名山水画家。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故宫研究院中国画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荣宝斋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美协会员,广西美协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
学术视野
张复兴的寻常家山
朱留心
张复兴在长期的艺术探索过程中,有选择地借鉴传统,选取富有生活内涵的桂北景象作为艺术表现对象,用传统的技法表现现代生活气息,真切、细腻地表现了自己追求平谈、恬静之美的情感。他所表现的寻常家山,境界苍茫雄秀、气势开张大度、造型端庄舒展、用笔简洁清润,画面山峰起伏,林峦蜿蜒,水清如镜,平岗连绵,在平正、严整之间,给人以协调自然的感觉。
▲张复兴作品/家山夕照/138cm×68cm
他的绘画有两种艺术表现方式:一是由繁密线条组合成充实丰满的构图;二是在密集勾线的形式凝定下对水墨、色彩使用的探索。但不论哪种构图,都十分注重整体形式的整饬和布局的处处精致,充分体现出一种潇洒天真的流韵和飞扬的神采。
张复兴的笔墨语言不是逸笔草草的随意挥洒,他绘画的意境和表现的方式是经过缜密设计的艺术意向。所谓设计,其实就是理性的艺术构思。在张复兴的绘画之中这种设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张复兴作品/溪山春融/138cm×68cm
一、用密勾线编织丰满的构图。在这种构图中,将主观对自然、对人生的认识和客观山川景象结合起来,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当下绘画形式的借鉴以及自己的风格结合起来,在充分体现传统文化正脉的同时,又注意彰显个人的风格。为此,他在山水画创作中,设计了一个容纳气象万千的平面:把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悟提炼成笔墨语言并加以纯化,使之成为既有传统写意精神而又为当代人接受的线条。用这种线条把层峦叠嶂的山水景象凝定在一个平面上,在平面构成之中,用密线编织组合成一个近乎无层次的空间,谈化了近景、中景、远景的空间距离。但近、中、远景却依稀可辩。这种效果是从密处着手,把画面的远景、中景通过线条的力度和墨色的微妙变化表现出来的。然后从虚处着眼,有意强调并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云水和空间留白以增加画面的空灵,或以密衬虚,使密疏之间产生虚实的对比并由此产生气韵。让它起到统领全局、表达境界、抒发情怀的作用,从而在整体上构筑一个全新的视觉效果。这种被设计出来的气韵以云、水或空气等不同形态的表现,没有丝毫安排的痕迹,就如古人在评杜甫的诗时所说的那样,处处锤炼、却无斧凿的痕迹。
▲张复兴作品/茶马古道/138cm×68cm
这种设计虽然是乘物游心的结果,但却是得之有据。它是从一个高度俯瞰自然、对生活仔细观察和体验后得到的真实感受。这种方法的成功,摆脱了传统绘画中三远构图方法的束缚,找到了表现自己绘画风格的正确道路,既是个人聪明才智的结晶,又是对传统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的结果。
▲张复兴作品/西吉印象/138cm×68cm
二、大局确定后,为了充分表现画面的自然和谐,他又有意地设计了一种线和物象之间的关系:先用线作为联系各物象之间的筋和脉络,使之和整个画面的大调子相吻合,从画面韵律的节奏出发,让线的长短、粗细、强弱、曲直表现与画面整体格调里的具体形象相呼应。然后用它来表现物象的具体形象,或为云水、或为树石、或为屋宇。穿插在物象之间的线条和表现物象的线条若即若离,不沾不粘,既不脱离物象,游离其外;又不完全依附在物象之间;既有造型的作用,又有调节画面、流通气息的作用。因些,绘画中造型的灵动飘逸,风韵上的遒媚姿质以及物象的向背、争让、承托、主次,无不成为有机的律动、显示了匠心独运。而在细微表现的内容上,又富有现代生活气息。起到打动人心、引起读者共鸣的作用。
线条的使用把绘画语言的古和今、生活的具象和从生活中提炼出的抽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显示了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显现了画家在绘画时的情绪。
▲张复兴作品/暮春成斯图/138cm×68cm
三、他在物象间的结构承接中,同样设计了一种恰当的表现方法。这种方法使物象之间达到了和谐统一。千岩竟透,万溪争流,层峦起伏,云飞雾绕的自然生态被艺术地表现在他的画中,物象之间既有各自独立的美感,彼此又顾盼成趣;既相互穿插掩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各自从容不迫,不拥挤,不迫塞。既各自明晰清雅,又有亮度之轻重。虽各有闪光之处,却又不争抢视觉。这其实是一种理想化的境界。既不完全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不完全是艺术的加工,但却完全是画家的一种精神追求的折射,一种人格文化的反映。
▲张复兴作品/吕梁晴日/138cm×68cm
四、在为线条的厝置作了一番设计后,为了更有力地强调和突出用线的方向和轻、重、疾、徐,又在用墨上作了设计,墨色被有意地弱化,让它仅起到对线条的表现作用。这种一反他人以积墨、泼墨和大面积使用浓墨,而仅将墨色作为线条的辅助、衬托作用的作法,极具表现的特殊性。
▲张复兴作品/三月/138cm×68cm
五、在没有使用浓墨的前提下,为了增加画面的苍茫、浑厚、润泽和韵味,在线与线的中间,又设计了一个色彩存在的空间,以单纯的土黄、赭灰作为中间基调,使色相减少,明度增加,然后点缀少许明亮的色彩作为冷暖对比和色调过度。在他的绘画之中,往往在茂密的林木中,黄叶、绿树杂然相间就是例子。这样,既提醒画面,又增加了物象的内容,从而使画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承载了更多的内涵,因此表达了更丰富的情感。
这种表现方法,是张复兴结合当代人的审美关照所形成的自己的艺术审美取向,拓出的一个不同于古人、不同于今人的绘画艺术形式,是一条个性化艺术创作之路。
--摘自《张复兴的寻常家山》
佳作鉴赏
▲张复兴作品/如珪/扇面
▲张复兴作品/临流人家/扇面
▲张复兴作品/春融/扇面
▲张复兴作品/夏翠/扇面
▲张复兴作品/清夏/扇面
▲张复兴作品/向阳家山春常在/130cm×248cm
▲张复兴作品/林莽春喧/270cm×770cm
▲张复兴作品/久夏亦清凉/138cm×68cm
▲张复兴作品/大别山下/138cm×68cm
▲张复兴作品/武功山眺远/136cm×136cm
▲张复兴作品/家山新绿/40cm×40cm
▲张复兴作品/家山归棹/40cm×40cm
▲张复兴作品/徽乡烟雨/68cm×68cm
▲张复兴作品/山乡秋怡/68cm×68cm
▲张复兴作品/枣儿红了/68cm×68cm
▲张复兴作品/东岳步云/138cm×68cm
▲张复兴作品/碧莲峰里住人家/138cm×68cm
▲张复兴作品/家山拾翠/138cm×68cm
▲张复兴作品/暗练世啸未必俗/138cm×68cm
▲张复兴作品/白云红树图/138cm×68cm
▲张复兴作品/桂北清夏/138cm×68cm
▲张复兴作品/惠风和畅/138cm×68cm
▲张复兴作品/春到延川/138cm×68cm
(责任编辑:孙卉)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