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雕塑》杂志丨抽象雕塑 中国立场——“第四届中国当代抽象雕塑艺术展”研讨会简记

2021-07-28 16:03:52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14f15afd77d09f3758630e9cc74557ae/14f15afd77d09f3758630e9cc74557ae.jpg

2021年7月11日15:30,伴随“重构•超逸——第四届中国当代抽象雕塑艺术展”的成功举办,以“抽象雕塑 中国立场”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当代抽象雕塑艺术研讨会”在青岛索菲亚国际大酒店七楼会议厅召开。本次活动由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雕塑》杂志社、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联合主办,北京精卫文化艺术中心承办,青岛科技大学协办,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青岛市雕塑馆支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ba798a704913517de1f25cb3ee7f38c1/ba798a704913517de1f25cb3ee7f38c1.jpg

出席研讨会的有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首席顾问、故宫博物院原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谭斌,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雕塑》杂志社主编朱尚熹,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秦璞,《雕塑》杂志社执行主编范海民,《雕塑》杂志社社长助理、本次活动策展人朱林,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雕塑》杂志社副主编吴士新,《雕塑》杂志社副主编徐永涛,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常务理事谭笑楠,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宏文,青岛市雕塑馆馆长叶东炜,参展艺术家代表(排名不分先后)张松正、段维国、潘葵、张金平、董泽华、蔡佳锨、何勇、张靖文、金锋、唐聪聪、腾雪飞、曹敬植、傅加、何琳、赵博文、李瀚然、徐可塑、王敬东、林瀚江、张其禹、郑中国、李东亮、赵伟、任立卓、陈潇汀、夸思、王川、石洪岭、罗彬文、傅绍相、刘勇、刘福龙、赵建磊、章浩、史贤君、邓威、罗泽仁、杨曦浩、秦红、陶都罕、鱼苗、林永宗、沈建国、张天奎、曹楚贤、廖佳艺、刘昕、王壬泽、曾武康、李建国、唐聪聪、董亮等,以及青岛当地文化艺术界人士与媒体人员近百人。与会者从实践创作与理论研究两个维度上,以期为中国抽象雕塑的深入发展,为当代艺术审美的大众化、开放化、多元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形成新时期我国文化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为会议发言简记。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雕塑》杂志主编朱尚熹作为学术主持人,首先发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818318fd26ab026061adfb889a09dab0/818318fd26ab026061adfb889a09dab0.jpg

希望大家发言中要明确自己的学术态度,有一些尖锐的意见甚至争论更好,尽量不要一团和气。今天的展览与以往相比,表现的题材与范围更广,创作的人员与身份也更丰富。《雕塑》杂志在举办了七届抽象高研班的学员之外,展览的“半壁江山”是来自院校的,还有一些职业艺术家、设计师参加,《雕塑》杂志十年前开始举办培训,对今天中国雕塑的发展进行谋篇布局。今天各大院校的抽象雕塑艺术教育尽管血统上不一样,与我们走到了一起。这是好事情,可谓是“星星之火已经燎原”。今天主题是“抽象雕塑与中国立场”, 我不认为中国有抽象雕塑的传统,因为抽象雕塑是在西方出现的,从出现到成熟有百年历程。中国不缺抽象思维,比如书法。抽象雕塑的根本问题不是解决抽象问题,而是在于雕塑问题,就像绘画的问题是解决抽象问题一样。中国艺术界有个雕塑造物的议题,这不是独创。西方艺术评论家里尔克在《罗丹论》里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这是艺术创作中伟大思想的呈现。正像曾竹韶先生所说,雕塑是从无到有的创造,拉小提琴是重复已有的东西。雕塑造物反映了人跟材料的关系,要跟材料结合;雕塑是视觉加身体的艺术要有维度、空间;还要有场所。如果说新中国以来具象雕塑是对文化的再造,以宏大主题影响人们的精神、灵魂;当前的抽象雕塑则是惊人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今天的雕塑界存在着再思考、再出发、再创造的问题,我们要让它更好地往前走。 

秦璞(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b56bb76ad1b2d9eeec723b5b4dfa84b9/b56bb76ad1b2d9eeec723b5b4dfa84b9.jpg

《雕塑》杂志举办了七届抽象班,每次都请我做讲座,与很多学员们都很熟悉。这次看到这次展览优秀的作品中有不少是他们创作的,感到很高兴。当然这次展览的作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让我感到震撼。大家都知道我是从事于抽象雕塑研究的,其实我开始时也是以具象写实的手法进行创作的,做的主要是人体与写实的东西。后来在从事创作研究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抽象雕塑的价值,被抽象造型的魅力所折服,就慢慢转向了抽象雕塑的创作,一路走下来了。具象雕塑可以创作纪念碑,反映重大主题、重要精神,但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进步、文化发展,雕塑本身的语言也要多元化,因此需要抽象思维与手法。为让学生知识面拓宽,就在美院开了三门课,一是综合材料,材料与空间构成;二是形态生成研究,与形态、空间、场景有关系;三是3D打印。抽象雕塑代表了一种空间造型的独特思维和手法,在西方艺术史上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是当代世界艺术中一个独立存在的学术领域。就像塞尚等印象派艺术家对光的认识,康定斯基对色彩的研究,它伴随新的科学与技术以及新文化、新观念的发展而出现、成熟,包含着人们对理性思维、哲学思想的认识,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物质空间生成形态。我们中国的美术教育、设计教育本身都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对三维形体理解得不够。尤其是美术学院对抽象雕塑的研究不够重视,我们的学生们需要补上这一课,对于什么叫造型,什么叫形状,什么叫形象,什么叫形态,什么叫体量,什么叫节奏,必须弄清楚,才能往下走。吴士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雕塑》杂志副主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8930ee13c37d80bda0e67a3897d8bee4/8930ee13c37d80bda0e67a3897d8bee4.jpg

通过在油画、版画以及雕塑的领域的探索研究,作为一个理论研究者认为,我们要谈抽象雕塑,还是要从抽象本身出发。今天展览中的作品,很多是在“像”上做功夫,没有关注到“抽”。“抽”是分析与简化,这个过程要有清晰的认识,否则是四不像。在抽的过程中,把个人的创意、材料的认识融合进去。二、抽象艺术要跟环境、公众结合,发生相应的关系。西方抽象雕塑百年发展过程,是空间、材料发展的问题,不是造型的问题。它打破了传统具象的表石化现象。比如毕加索、马蒂斯在绘画实践中倡导的立体主义推动了抽象艺术的发展,通过抽离,打破了传统绘画形状上的延续性。抽象艺术的发展终结了中心主义的发展,成为全人类共同思考的话题。为中国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好的载体。“中国立场”响应了政府号召,要有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这为吸纳本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再就是“中国抽象”,抽象的思维早已存在于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中国易学里的卦象就是中国最早的抽象艺术。

朱林(《雕塑》杂志社社长助理、本次活动策展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fbfa516c08326d648db94cc2dd182c4e/fbfa516c08326d648db94cc2dd182c4e.jpg

我的观点有两个。第—,对于抽象雕塑而言雕塑的本体语言等于零(就像国画界一讲国画就先谈笔墨,针对此现象,吴冠中先生不客气地讲“笔墨等于零”)。我认为抽象雕塑艺术是在首先解决了雕塑的体积、空间和材料等本体语言后再思考的问题,抽象雕塑的本质问题才是抽象雕塑艺术要探讨解决的根本问题。雕塑的本质应该是宽阔、真诚的审美体验,是对于思想、精神、希望的一种追求,更是艺术家的审美观、价值观、世界观。雕塑家要借助“诗性语言”对材料进行物化,要用世界共通性的语言去表达。比如海的生机,太阳的温暖,比如草原的辽阔……第二,抽象雕塑艺术家首先是人,然后才是一个中国人,这样才有中国立场,在面向世界时,才能有中国态度,才能表达中国立场、发出中国声音(我们许多艺术家刚好把这个逻辑关系给弄颠倒了)。

叶东炜(青岛市雕塑馆馆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e641e017a15878a4083b12f7c893628a/e641e017a15878a4083b12f7c893628a.jpg

从2011年到现在,青岛市雕塑馆举办了上百场艺术展览,这是第一次举办这么集中的抽象雕塑主题展览。我觉得,如果能从一件雕塑能够看到作者的灵魂,就是一个好作品。在跟观众、跟业界交流的时候,才能够用全部热情去讲解。参加这次研讨会,受到很多启发,会在以后的现场解说与传播中,满怀热情的用自己的语言,讲述雕塑家门的创作故事。范海民(《雕塑》杂志执行主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0caf6bf26c43d4224b23bc911d428048/0caf6bf26c43d4224b23bc911d428048.jpg

《雕塑》杂志这么多年来组织、举办抽象雕塑培训班与抽象雕塑展,是一个责任感的问题,是一种坚守。有些人喜欢传统,总是沉浸在过去,这种思维要有调整。比如火药,几千年来我们一直传承用来做鞭炮,可西方人就用来发展出火炮来攻击我们,因此我们在传承中要研究创新发展。具象艺术是已存在的镜像表达,偏重客观世界已有的,我们更多的努力是在抄袭现成,是在模仿。同样是表现人体,亨利·摩尔、贾科梅蒂看到、创作的人体就与别人不一样,因为他们在追求独特的内心体验和艺术表达。这给我们以很大启发,你的语言在哪里?如果只是满足自己开心,艺术上永远出不来,高峰还是别人的。怎么创造出山峰?就是要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了解别人,了解自己,创作出属于自己和时代精神的东西,尤其是独创的艺术符号。就像布朗库西的作品,给人以颠覆性的冲击。我觉得不管是抽象还是具象,艺术家都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雕塑》杂志这次与中战会合作,正是以艺术的形式进行当下文化强国战略的思考。艺术家们应以更大的责任感投入创作,推出好作品,为实现当代文化艺术复兴而不懈努力。谭斌(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首席顾问、故宫博物院原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ee6f5f4bb430c4fb951f107e6c360dbb/ee6f5f4bb430c4fb951f107e6c360dbb.jpg

什么叫抽象雕塑?借用你们熟悉的概念说个外行的感受,抽象雕塑就是用最具有个性特点的那个独特的具象,表达一个高度抽象的共性美。抽象和具象,它是一个互相转化的矛盾统一体。所谓抽象雕塑,并没有离开具象,离开具象,就没有雕塑。可是又是个抽象雕塑,这个雕塑想讲什么?它是用一个特别有个性的、特殊的具象,表达一个高度抽象的、共性的美。那么,什么样的抽象算抽象准确了呢?评判者是社会、是民众。准确的抽象,它一定具有跨越民族、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最大的共鸣度。我作为艺术爱好者,作为雕塑艺术的爱好者,代表大众,代表外国朋友,甚至代表几百年后的子孙后代,恭恭敬敬地向各位艺术家们请求:请求你们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用这样的超高标准,来提炼、来抽象生活中的美,用你自己个性灵感捕捉和创作出来的那个独一无二的具象,把你抽象出来的那个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论民族、不论国籍、不论年代,大家看着都有最高度、最广泛的美感共鸣度。这就成功了。抽象准了嘛,它肯定是传世之作!我们现在开学术研讨会,千万不要拘泥在“术”字上。要多讲讲“道”,多研讨探讨“道”。“术”造型,“道”铸魂。“道”是讲形而上的,是讲怎么样把生活中的美能抽象得准确,怎么样能把那种情愫,那种气韵,那种节律,人类特殊的那种崇高,那种优质人性,高度抽象,最后用作者特别个性的灵感捕捉、创作出的那么一种具象,准确地表达出来。如果这样的班办下去,我觉得我们就为中国的雕塑界、为我们的官方教育补了最重要的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9ac2bc375ef089302471477635fd7e3e/9ac2bc375ef089302471477635fd7e3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f08da9d4e24efe669f45cff49c454ca1/f08da9d4e24efe669f45cff49c454ca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05768d815ff83acd3a7e57683c9be7b3/05768d815ff83acd3a7e57683c9be7b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16f76364500c30ec53f6f5fac1fd73e7/16f76364500c30ec53f6f5fac1fd73e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b1aa8f8200f3ea2b78b93a70e2a9457d/b1aa8f8200f3ea2b78b93a70e2a9457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77d6f2c6cf04f4d697ee9f18ae58e61c/77d6f2c6cf04f4d697ee9f18ae58e61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623d5862e18511625718e53c6eed2039/623d5862e18511625718e53c6eed203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933b32e96df723db26f82d6d423bed9e/933b32e96df723db26f82d6d423bed9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f112a222f36165d64a3b99a5f50df58a/f112a222f36165d64a3b99a5f50df58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665faa760a6e7922f1ded5b4d24439e2/665faa760a6e7922f1ded5b4d24439e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4d2ebec0c67d4267e1abaade0a3187fa/4d2ebec0c67d4267e1abaade0a3187f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09931d0513b3484e3c36ceb3571a6e9c/09931d0513b3484e3c36ceb3571a6e9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c492df9cb35b17078f2b9542d61864f5/c492df9cb35b17078f2b9542d61864f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15ddbb2352998e8a0b53ee3c4645c355/15ddbb2352998e8a0b53ee3c4645c35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1d42b105066db197b402045a5ecc2f83/1d42b105066db197b402045a5ecc2f83.jpg

参展艺术家代表金锋、刘勇、邓威、李建国、张松正、董亮、沈建国、任立卓、赵建磊、李思、杨曦浩、王川、陈萧汀、罗泽仁、傅绍相、李宏文等结合各自的创作、教学与研究情况,根据会议主题,认真做了发言。会议气氛极为热烈,虽然学术主张与艺术立场不同,有赞扬,有批评,但与会者均认为互有启发,获益极多。限于篇幅,不一一罗列。总结概括如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0d18ef2055f5b9f0ce1fe58107a134b7/0d18ef2055f5b9f0ce1fe58107a134b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a292f5e247008229998ee9d5ec2ceda2/a292f5e247008229998ee9d5ec2ceda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ed73259ace0f9e88eec0d2ccaaccca7c/ed73259ace0f9e88eec0d2ccaaccca7c.jpg

抽象雕塑是一个来自于西方文化语境里的概念,是世界艺术中的一个学术热点,是当代极具国际性、先进性的艺术课题。抽象艺术中国早已有之,中国拥有五千年抽象审美和创造历史。中国抽象雕塑应该是中国人创作的、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符号、元素、意味、传承和历史的艺术形式。中国立场就是回到人性的本身,首先是中国人,才有中国立场。中国抽象雕塑的创作应该寻找本质的东西,探索本质问题,进行审美体验,思想、精神、希望的追求。要建立中国抽象艺术的审美和价值标准,引导社会认知。艺术家要借助诗性的语言进行思想的物化,表达审美的世界观,要学习、掌握世界共通性的语言,创作出可看、可感、能够理解的世界艺术。雕塑的本体语言等于零。我国抽象雕塑从开始被动地模仿、跟随西方,到与本土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已经逐渐呈现出本土化的倾向。冷抽象与热抽象都打破了艺术原来强调主题写实再现的局限,突破了艺术必须具有可以辨认形象的籓篱,开创了艺术新的发展天地。当代新的富有创造性的抽象雕塑语言、形式不断出现,概念不断被重新定义,边界得以进一步开拓,内涵进一步丰富。抽象雕塑的进一步发展,要发挥抽象雕塑在推动艺术大众化、开放性、多元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抽象是宇宙的自然本质、人类解读宇宙的最佳视觉方式,抽象雕塑要揭示体现艺术家对艺术自主性、个体性、独立性的捍卫与坚守以及对全球文化和本土意识的反思。要以形式的丰富与内容的深邃,以抽象雕塑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助力文化强国战略的实现。展览作品的学术价值很高,展示了抽象思维、抽象手法在当代雕塑艺术中的运用,有助于社会了解西方抽象艺术在东方文化语境里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雕塑》杂志除了对专业领域组织培训,还要加大对抽象雕塑的宣传,让社会公众提高审美水平,学会如何审视、欣赏,带动国民素质的提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55c68c014e3834538bd82331c99cf198/55c68c014e3834538bd82331c99cf19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fa3e6497b651d605b8dd5b597a6b2563/fa3e6497b651d605b8dd5b597a6b256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7/a2ca56e9b08de033d41e030995922c18/a2ca56e9b08de033d41e030995922c18.jpg

文字整理/徐永涛

文章转自公众号:雕塑杂志

(责任编辑:直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