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摄影理论翻译家毛卫东先生逝世 享年53岁
2021-08-01 07:05:37 未知
毛卫东
2021年7月31日,摄影理论翻译家毛卫东先生被人发现在北京家中去世,享年53岁。摄影艺术界人士纷纷发布消息悼念与缅怀。
毛卫东,出生于1968年,1988年至2009年在国营单位任职,自1995年开始从事艺术文献的翻译工作,2009年至2014年任职于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毛卫东先生多年来,从事摄影理论和史论书籍的翻译出版,创办独立摄影文论期刊《摄影文论丛刊》。
摄影类译著包括:《如何判断摄影作品的真实性》(香港摄影文库出版有限公司)、《针孔摄影:从传统技法到数码应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摄影展览指南》(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摄影理论历史脉络与案例分析》(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摄影对话录》(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暨香港摄影文库出版有限公司)等。
相关链接:
雅昌视频:一本书引发的摄影漫谈:付羽、蔡萌、毛卫东谈《摄影师之眼》
毛卫东重要摄影译著:
本书探讨了从19世纪至今摄影作品的演变,涵盖影像制作工艺的发展、相纸材质的更迭、收藏偏好的变化等诸多方面,以此对历史照片及相关艺术品的收藏与鉴别提出了大量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作者同时从常识角度对摄影作品各种制作工艺的技术特征进行总结和普及,进而形成对摄影作品真伪判别的常识性教育。全书还辅配了100多幅历史摄影作品,通过缜密而生动的对比分析,对作者阐述的理论进行图解,这种直观的方式增强了本书的趣味性与探索性。有心的读者、藏家在作者的引导下可以逐步扩大范围,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起判断作品真实性的经验。
本书以媒介比较研究的方法为基础,讨论摄影常被人提及的特征。有关摄影的特性的大部分文本都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参照了视觉艺术中的其他媒介—主要是绘画和电影—从而证明这一媒介所特有的属性,或者说明了界定其独特性有多么困难。不过这样的比较很少有从历史脉络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或者与再现、时间、地点和功能等等核心概念联系起来。而本书恰恰是从这几个主要领域出发,对摄影术诞生以来的摄影理论,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进行了细致、严谨的梳理。
一场成功的摄影展览,需要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本书从计划的制定、空间的选择到展览的筹备、实施、推广以及展后的评估总结,为你提供按部就班式的指导。作者还结合自己在展览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精心为读者提供了与画廊的沟通技巧、照片的装裱 悬挂等大量知识,书中配有清晰的设计图解、贴心的文档模板、实用的流程清单和备忘列表,并以研究案例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展览界的最新动态,助你完成展览梦,踏上摄影事业的生涯。
本书成书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历时四年采访到了廿二位奠定现代主义摄影的摄影大师,包括:保罗·斯特兰德、曼·雷、塞西尔·比顿、雅克—亨利·拉蒂格、布拉塞、安德烈·科特兹、乔治·罗杰、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罗伯特·杜瓦诺、赫伯特·巴耶、亨利·霍姆斯·史密斯、赫尔穆特·格恩斯海姆、布雷特·韦斯顿、曼努埃尔·阿尔瓦雷斯·布拉沃、艾略特·波特、尤金·史密斯、劳拉·吉尔平、伊莫金·坎宁安、温·布洛克、米诺·怀特、博蒙特·纽霍尔、安塞尔·亚当斯。就像原作者序中提到的,“他们对包豪斯、摄影分离派、f/64小组、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社会写实主义等艺术运动做出的贡献至今仍影响深远,且仍然有重要意义”,而且其中也包括了分处欧洲和美国的重要的摄影历史学家。他们晚年接受的采访中,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对摄影的感悟在访谈文字中娓娓道来,相信对于仍然执着于将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人们来说,本书是一本信息丰富的摄影人生教科书。
《针孔摄影:从传统技法到数码应用》(插图修订版第四版)
全书深入探索了针孔摄影的历史根源、理论和实际应用。前三章阐述了针孔的原理、起源和历史;四至七章详细描写了针孔摄影的理论技法与实际运用,还介绍针孔的“近亲”——波带片摄影;八、九章描写了针孔摄影在数字化应用方面的技巧;附录则提供了广泛、全面的信息资源。全书彩色影像,展现了最原始、富有想象力的针孔摄影的魅力。不管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摄影师或是影像视觉方面研究学者,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责任编辑:刘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